羅珺
立足課堂,培養隊員
一支好的合唱隊,就要有好的演唱水平,選合唱隊隊員就像蓋高樓大廈選好一磚一瓦一樣重要,隊員要有一定的音樂素質,這一條是最基本的。但是并非每個學生都具備優質的音樂素養,更不可能依賴于外面的藝術培訓機構,而合唱這門學科要想出成績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通過長期的訓練才能達到效果。立足自身,立足課堂,在音樂課教唱之前我都會找兩首練習曲來進行發聲練習,教會每個孩子用正確的發聲方法去演唱每首歌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水滴石穿,平時一點一滴的練習積累,到比賽之前我的學生都能夠成為學校合唱隊的主力唱將,同時也省去了很多矯正發聲的時間,更好的投入到作品的練習中。
合唱隊的隊員一定要喜歡音樂,喜愛唱歌,這樣才能專心致志、盡心盡力的去演唱。合唱是一種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的集體藝術,它講究合唱中各個聲部之間的和諧,所以隊員一定要有團結合作的精神。只有做到了這幾點才能為一支好的合唱隊打好根基。
合唱訓練三部曲
和諧的聲音就好比是鋼筋和水泥,在合唱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樣才能有和諧優美的聲音呢?這主要取決于隊員們正確的發聲。結合指揮大師班所學到的訓練合唱技能技巧,在平時訓練中我總結了“三部曲”。
歌唱者要保持正確的唱歌姿勢,這是唱歌的第一步。先說站,站立時雙腳要稍微分開一點(有一拳的距離),也可以一前一后的站,把握重心,保持身體端正,自然立直,精神飽滿。再說演唱的狀態,眼要向前看,保持平視,挺胸,肩要向后展開,收緊小腹,切忌伸脖、縮肩、挺肚子。面部表情要自然放松。這里尤其要注意,讓隊員知道下巴不能抬高,眼睛要平視前方,在訓練的過程中,很多隊員喜歡音域越高下巴也抬得越高,這樣會影響發音,也是非常不正確的做法。
歌唱者要找到正確的發聲方法。有人說:“只要唱歌者能用好的嗓音唱好他的曲子,他的發音方法就是正確的。”我認為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每一個合唱隊員加入我的合唱隊時,我都會教他們正確運用自己的喉嚨,每一次授課時我都會作示范,我告訴他們唱歌時面部所有的肌肉都是積極的,眉毛是向上挑起的、眼睛是睜大的、笑肌是抬起的、嘴巴是張開的、牙齒是露出來的,這就是唱歌的最好狀態,也是發出正確的聲音的最佳方法。
發現問題,對癥下藥。有些隊員演唱時高音總是解決不了,所謂的“卡住”了,這證明在高音換聲區隊員沒有掌握好換聲的方法,由于高音演唱用頭腔的位置比較多,下面的氣息又要拉住,比較難掌握。在練習發聲時我要求隊員打開軟口蓋,吸氣后,感覺喊遠處的人,用“嗨”這個字與氣息一起呼出來,想象將聲音拋出去遠方。同時,在練習過程中,必須像是在“嘆氣”的氣息發音,并注意口不可張得太大,發音時須保持下巴稍向后退的姿勢。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隊員們“卡住”的現象都解決了。訓練時還發現有些隊員唱歌用不上氣或氣不夠用,對于這種現象,我要求隊員們學習打“嘟”——上下嘴唇放松,腰部用力,臀部微微翹起,雙腳牢牢扎在地面,深呼吸,打“嘟”音保持氣息,時間越長越好。通過不同的練習曲,都用打“嘟”去練習,慢慢地學生們的“氣”越來越足,效果非常顯著。
創造學生歌唱的表現力
表達歌曲的情感是歌唱藝術的靈魂,因此,合唱是聽覺藝術與視覺藝術的結合,歌唱時必須聲情并茂、感情真摯才能感人肺腑、動人心弦。為了能讓隊員們領悟這種情感的表達,我在選擇作品時,結合本校合唱隊員的自身特點,熟讀作品,并讓隊員們了解作品的風格,每一首歌曲都有當時的社會風貌,無論是輕松的、愉快的還是悲傷的、思念的,作為指揮都應當指引合唱隊員們透過歌詞領悟到歌曲的含義,挖掘出歌曲的主題思想,使其有感而唱。同時還要通過歌唱進行歌詞的咬字、吐字方法的指導,唱熟歌曲的旋律及音調、節奏和節拍,這些細微之處不能忽略,而是要進一步加強對歌曲的每一處細致的分析。讓隊員們通過這些細節的處理,完全掌握歌曲的演唱情緒,以情代聲,聲情并茂,同時加上適當的肢體動作和充滿內心激情的面部表情,達成合唱舞臺的表現力。
培養一支好的合唱隊伍并不是一步就能達成的,而是通過指揮者在平時訓練中根據隊員的實際情況、合唱歌曲的風格去摸索、研究,并運用到實踐培訓中,不斷完善。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