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昭
摘 要:通過對1995年和2013年和縣菜地土壤有機質、全氮、堿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鉀含量變化分析,得出和縣菜地土壤肥力整體呈上升趨勢,有機質、全氮、堿解氮、有效磷含量趨向于中等水平,速效鉀含量仍然偏低,存在缺鉀的問題。
關鍵詞:菜地;土壤;養分變化;肥力;改良措施
中圖分類號 S1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5-74-02
和縣位于安徽省東部,東臨長江,西傍巢湖,土質肥沃,氣候溫和,水資源豐富,交通便捷,農業生產條件優越。自上世紀80年代初,和縣種植業結構調整后,蔬菜逐步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模式,蔬菜產業成為農業支柱產業,全縣蔬菜(含瓜類)總播面積達2.83萬hm2,大多集中在和縣城南附近,然而近30多年蔬菜生產,以及肥料的大量施用,使得蔬菜產區土壤肥力以及土壤養分發生了較大變化。了解土壤肥力的動態變化及現狀,對于指導蔬菜生產、充分利用土壤資源、合理施用肥料及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和促進蔬菜產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選擇了城南蔬菜土壤進行土壤養分檢測分析,并將結果與1995年城南鄉菜地土壤檢測結果進行對比,將養分含量進行動態變化分析,為和縣菜地土壤合理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土壤類型 和縣蔬菜種植區主要集中在歷陽鎮東南部(太平村、東河村、大榮村、金河口社區、戚鎮村、沈家山村、黃墩村、大榮村),主要成土母質為長江沖積物。
1.2 土壤的采集與制備 按園藝作物每2~5.33hm2劃分為一個采樣單元,在采樣單元內,選擇相對中心位置的典型地塊為采樣地塊,采用S形布點,以“隨機”、“等量”和“多點混合”的原則進行采樣,并用布袋包裝,風干后研磨過篩。
1.3 分析檢測方法 有機質采用重鉻酸鉀外加熱法,全氮采用半微量開氏法,堿解氮采用堿解擴散法,有效磷采用碳酸氫鈉浸提-鉬銻抗比色法,速效鉀采用醋酸銨浸提-火焰光度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概述 通過對城南鄉種植菜地土壤養分含量平均狀況統計,對照土壤有機質及全氮豐缺指標和菜園土壤大量元素豐缺指標,可以看出,1995年菜地土壤有機質含量整體偏低,土壤全氮含量中等,但堿解氮含量偏低,有效磷含量極低,速效鉀含量極缺。土壤肥力狀況整體偏低,土壤保肥、供肥性能差(見表1~3)。
2.2 分析比較
2.2.1 有機質含量變化 通過圖1可以看出1995年和縣菜地土壤有機質含量為18.98g/kg,而2013年為19.99g/kg,含量上升了5%,呈稍微上升趨勢,有機質含量趨向于中等水平,這和蔬菜種植戶施用有機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增施有機肥是增加土壤有機質的直接來源。有機肥料富含有機物質和作物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不僅能提供作物生長所需養分,改良土壤,還可以改善作物品質,提高作物產量,促進作物高產穩產,保持土壤肥力,同時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充分合理利用有機肥料能增加作物產量、培肥地力、改善農產品品質、提高土壤養分的有效性。
2.2.2 土壤全氮及堿解氮含量變化 氮素在土壤中主要以有機態存在,土壤全氮量的多少主要取決于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土壤中的無機氮主要是銨鹽、硝酸鹽和極少量的亞硝酸鹽,它們容易被作物吸收利用,一般只占全氮量的1%~2%。水解性氮(堿解氮)包括無機態氮和一部分有機態氮中易分解的氨基酸、酰胺和易水解的蛋白質,代表土壤有效性氮素,是土壤養分和土壤質量的最主要指標之一。從圖1和圖2中,可以看出1995年菜地土壤全氮為1.34g/kg,2013年上升到1.42g/kg,上升了6%;土壤堿解氮1995年含量為101mg/kg,2013年上升到135mg/kg,上升了25%,上升趨勢明顯,但仍然處于中等偏低水平。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農戶施用了大量的氮肥,其施用量是大田作物的4~5倍,導致肥料在土壤中積累,是造成菜地土壤氮素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
2.2.3 土壤有效磷含量變化 耕層土壤中的磷一般以無機磷和有機磷2種形態存在,通常有機磷占全磷量的20%~50%,無機磷占全磷的50%~80%。無機形態的磷中易溶性磷酸鹽及土壤膠體吸附的磷酸根離子和有機形態磷中易礦化的部分成為土壤有效磷,約占土壤總磷量的10%左右。土壤有效磷含量是衡量土壤養分容量和強度水平的重要指標。據調查,和縣菜地土壤有效磷含量水平缺乏,通過圖2可以看出1995年菜地土壤有效磷含量為33.0mg/kg,2013年含量上升到51.3mg/kg,含量接近適宜水平,上升了36%,上升趨勢十分明顯。
2.2.4 土壤速效鉀含量變化 1995年城南菜地土壤速效鉀平均含量為80mg/kg,到2013年為122mg/kg,上升了28%,上升趨勢也十分明顯,但含量仍然處于缺乏狀況。和縣菜地土壤普遍缺鉀,除土壤母質本身就缺乏鉀素外,一方面由于蔬菜生長對鉀的需求量較大(茄果類蔬菜氮磷鉀需求比約為1∶0.46∶1.12),另一方面,是長期的施肥不平衡,往往重氮輕鉀,造成了土壤中鉀素不能得應有的補充[2]。自2006年和縣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后,重視了平衡施肥,提高了鉀素施用比例,一般施用量要高于蔬菜需求量,逐步使土壤中鉀素得到了積累,從而使土壤中速效鉀含量有了進一步了提升。
3 結論與討論
經過30多年了演變與發展,和縣菜地土壤肥力整體水平有了較高了提升,綜合有機質、全氮、堿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鉀含量變化分析可以看出,和縣菜地土壤仍然存在一些問題:(1)普遍缺鉀;(2)有機質含量稍微偏低;(3)有效磷含量水平仍然有待提高。就和縣菜地土壤存在問題,在此提出幾點改良措施:(1)增施有機肥。它可以改良土壤耕性,提高土壤養分含量,同時也可以提高土壤保肥、供肥和持水性;(2)測土配方施肥。根據菜地土壤養分狀況,以及各種蔬菜作物吸收養分的特性和需肥規律,研制科學合理的肥料配方,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農產品品質,為農民節省勞力,節支增收提供保障;(3)深耕土壤,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的底墑和含水量,還能加強土壤的透氣性,從而提高土壤中的有效養分。
參考文獻
[1]丁友宏.合肥地區蔬菜大棚土壤養分變化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0,15.
[2]城南鄉菜地土壤調查組.和縣城南鄉菜地土壤[R].1995.
(責編:張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