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觀向
摘 要:通過對黃山市徽州區規模養殖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了科學規劃、種養結合等綜合治理措施,為徽州區治理畜禽養殖污染提供參考。
關鍵詞:規模養殖;污染;防治對策;徽州區
中圖分類號 S8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5-137-02
徽州區地處黃山市南大門,區內擁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5處,是黃山市重點打造的黃金旅游區。隨著國家5A級旅游風景區的申報,來我區旅游的游客越來越多,因此,對區域內的環境衛生要求也越來越高。近幾年來,隨著徽州區養殖業的迅速發展,養殖業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而如何解決畜禽養殖污染問題是擺在每個畜牧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控制畜禽糞便對徽州區生態環境的污染已迫在眉睫。
1 徽州區畜禽規模養殖現狀
據2014年5月份的調查統計,全區現有各類畜禽養殖場101戶,總量達351 555頭(羽)。其中:生豬存欄50頭以上的有52戶,養殖總量為12 441頭;家禽養殖戶40戶,養殖總量為33.4萬羽,其中:家禽存欄2 000羽以上30戶,養殖量為32.8萬羽;羊等其它養殖9戶,養殖量為5 424頭(羽)。
1.1 按養殖類型與規模分 生豬存欄50頭以上的52戶,總量12 441頭,其中:50~99頭19戶,養殖量1 345頭,100~499頭30戶,養殖量5 988頭,500頭以上3戶,養殖量5 108頭;蛋雞存欄2 000羽以上18戶,總量172 200羽,其中:蛋雞2 000~4 999羽7戶,養殖量23 400羽,5 000~19 999羽10戶,養殖量73 800羽,20 000羽以上1戶,養殖量75 000羽;土雞存欄14戶,總量達58 800羽,其中2 000羽以上的9戶,養殖量56 000羽;養鴨8戶,102 690羽,其中1 000羽以上的5戶,養殖量101 820羽;孔雀1戶,養殖量600羽;野雞1戶,養殖量4 000羽;養羊7戶,養殖量824只。
1.2 按行政區劃分 各鄉鎮規模養殖場所占比例為:巖寺鎮畜禽養殖場33戶,占32.7%,養殖量21.8萬頭(羽)。其中:養豬場18戶,養殖量6 035頭、養禽場13戶,養殖量20.8萬羽、養羊場2戶,養殖量131頭;潛口鎮畜禽養殖場31戶,占30.7%,其中:養豬場15戶,養殖量4 388頭、養禽場15戶,養殖量77 350羽、養羊場1戶,養殖量140頭;西溪南鎮畜禽養殖場15戶,占14.9%,其中:養豬場7戶,養殖量803頭、養禽場6戶,養殖量36 490羽、養羊場2戶,養殖量323頭;呈坎鎮畜禽養殖場11戶,占10.9%,其中:養豬場5戶,養殖量650頭、養禽場4戶,養殖量6 300羽、養羊場2戶,養殖量230頭;楊村鄉畜禽養殖場4戶,占3.9%,其中:養豬場3戶,養殖量255頭、養禽場1戶,養殖200羽;富溪鄉畜禽養殖場4戶,占3.9%,其中:養豬場2戶,養殖量150頭、養禽場2戶,養殖量5 600羽;洽舍鄉畜禽養殖場3戶,占3%,其中:養豬場2戶,養殖量160頭、養禽場1戶,養殖量400羽。
1.3 按分布區域分 分布在205國道、呈靈潛旅游干道等300m以內18戶。其中:生豬50頭以上3戶,總量325頭;家禽2 000羽以上11戶,總量45 400羽、2 000羽以下4戶,總量2 850羽。分布在浮溪河、漕溪河、眾川河、豐樂河兩側500m范圍內19戶。其中:生豬50頭以上8戶,總量843頭;家禽2 000羽以上4戶,總量111 620羽、2 000羽以下5戶,總量2 240羽;羊1戶,33只;孔雀1戶,600羽。分布在群眾生活集中區域3戶,總量360頭。其余的61戶規模養殖場分布在各鄉鎮的山塢中。
2 畜禽養殖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全區近百家養殖場僅順發養殖場建有大型沼氣發電設施,通過環評,基本實現達標排放;吉金雞業有限公司、潛口鎮澄德養殖合作社等6家養殖場通過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畜禽污染治理項目進行畜禽排泄物的綜合治理;潛口鎮貴發養殖場等4家養殖場通過生豬標準化項目進行綜合治理;部分蛋雞場采用大棚對雞糞進行了干清糞處理。其它絕大部分養殖場基本無排泄物治理設施,養殖廢水、廢棄物亂排亂堆,嚴重污染當地環境,影響群眾正常的生產、生活,群眾投訴較多,畜禽養殖污染已成為當前徽州區個別鄉鎮農村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2.1 現有養殖場的選址不當,規模小而散 畜禽養殖場遍布各鄉鎮,涉及3鄉4鎮34個村,其中巖寺鎮數量最多,達12個村。但現有養殖場大多靠近村莊、農田和河邊,浮溪河、漕溪河、眾川河、豐樂河兩側500m范圍內(19戶)和205國道、呈靈潛旅游干道等300m以內(18戶)。畜禽養殖規模小、散、密集,點多、面廣,治理難度大,基本沒有實行雨污分流和采取干清糞等治污措施,使得產生的排泄物難收集、難處理。
2.2 養殖場的畜禽糞尿及污水處置不當
2.2.1 污染水體 未經處理的糞污含有大量污染物,其化學耗氧量高,成為高濃度的有機污染源,造成水體富營養化,水質惡化,導致生物死亡,使水體發黑發臭,失去功能。
2.2.2 污染空氣 畜禽糞便在厭氧環境條件下,可分解釋放出氨氣、硫化氫等具有酸、臭、腥味的刺激性氣體,污染空氣,導致養殖場周邊臭氣連天,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的生產、生活。
2.2.3 污染土壤 未經處理的糞便攜帶及分解產生的污染物超過土壤自凈能力時,會對水體、作物等形成污染。
2.3 其他因素 一是監管乏力,違章懲治依據不足,處罰執行到位率低;二是財力不足,治理工作缺乏足夠財力和技術支撐;三是長效管理有待完善,在目前面廣量大、場點散的情況下,確保正常運行的機制有待探索和加強。
3 規模養殖污染整治的對策建議
3.1 科學規劃,種養結合 養殖場合理規劃和選址是解決畜禽污染的根本所在,養殖場應建在周圍有足夠的農田、魚塘、果園、苗圃等地區,以便農牧結合,實現糞便就地處理和利用。
3.2 劃分禁區,異地搬遷 對在豐樂河水源地兩側500m范圍的、205國道沿線和呈靈潛旅游公路兩邊300m內的以及在村中且無任何治污設施的、群眾反映強烈的畜禽養殖場實施關停、異地搬遷、集中整治。
3.3 完善設施,綜合利用 對生豬年存欄在50~499頭的養殖場,按雨污分離和干濕分離的要求,對豬舍進行改造,達到雨水與污水嚴格分離,采用干清糞生產工藝,配套建設相應的干糞堆積池和厭氧發酵池、三格柵沉淀池等;對生豬存欄在500頭以上的養殖場,采取好氧堆肥工藝和厭氧發酵池糞污處理技術,使養殖場的廢棄物達到綜合利用的效果。對年存欄蛋雞在2 000羽以上的蛋雞場,采取生物發酵生產有機肥或將鮮雞糞在塑料大棚內攤開晾曬的風干粉碎法處理雞糞。
3.4 盡早出臺地方性法規 根據黃山市實際情況,盡快制定地方性法規,如進一步明確水源地保護距離;設置集糞池、廢渣的儲存地面進行水泥硬化;糞尿干濕分離等,明確各養殖戶應盡的職責和義務,促使養殖戶規范行事,使管理者有法可循,對違規者做出相應的處罰。
3.5 強化監督管理,加大環保宣傳 將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的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建立獎懲制度,對舉報屬實者給予一定的獎勵,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和養殖戶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此外,各級政府要通過報紙、電視、電臺、喇叭、一封信等形式進行廣泛宣傳,使養殖戶有環保的意識,自覺走上生態環保養殖之路。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