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專題調研組
福星惠譽集團創辦于1980年,從最初幾部紅爐、幾把鐵錘起家,發展成為中國500強企業;集團帶領福星村,從一個貧窮落后的邊遠湖村,發展成為“中國十大特色名村”,成為全國聞名的金屬制品城和高科技工業園區,并致力建成漢川市副中心城市——福星市。
2001年,公司實行集團化運作,上級黨組織批準集團成立黨委。多年來,集團黨委不斷創新組織架構,創新黨員管理,創新價值理念,創新戰略思維,創新以企帶村,創新分配機制,創新建設“四化”,使企業保持了蓬勃的生機和活力,實現了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2013年,福星惠譽集團銷售收入達到180億元,利稅23億元,資產總額達380多億元。驕人成績受到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關注和肯定。
探索與創新
創新組織構架。企業中的黨組織,對企業發展起著強大的支撐作用。福星惠譽集團黨委始終把健全組織、筑牢“構架”作為企業黨建的基礎工作來抓。企業成為大型集團之后,根據產業聚積、點多面廣、黨員分散的實際,確立了“總支建到公司,支部建到項目,小組建到車間”的組織建設思路。先后在集團所在地福星地區和武漢等地,建立了6個黨總支、24個黨支部、82個黨小組。在24個黨支部中,有企業支部21個、農村支部3個。
在組織建設上,集團黨委重點抓好支部建設,配備好支部書記。著眼企業的長遠發展,選人用人首先講品德——黨性觀念、企業理念、為人品德。為了增強各級黨員干部的品德修養,黨委提出黨員干部必須具備“四大品德”,即大品德,真誠待人,重情重義;大心胸,能容難容之事,能用難用之人;大智慧,深謀遠慮,超前思維;大毅力,百折不撓,持之以恒。其次是講能力——駕馭、組織、協調、創新、應變和溝通能力。再次是講作風——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有雷厲風行的作風,有化難解難的能力,有快速的工作執行力。最后是講廉潔——正直為人,公正處事,清正廉潔,不謀私利。同時,集團黨委實行“扁平化”管理,實行黨總支書記、公司總經理和支部書記、分廠廠長“一肩挑”。各公司總經理既是企業法人代表,又是基層黨組織負責人;既負責企業的發展,又要做好黨務工作。整個集團,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黨組織管理網絡。
創新黨員管理。一個好的企業,不僅需要有一個好的領導班子,還要有一支好的隊伍。班子強,隊伍則強;隊伍強,企業則繁榮常盛。
集團現有員工近萬名,其中黨員845名。這些黨員是企業的中堅力量,他們的素質直接關系到企業的興衰存亡。30多年來,集團黨委堅持每年開展三次大的活動,即以增強黨史知識為主題的“七一”紀念活動,以提高綜合素質為主題的黨性教育活動,以強化與時俱進思想為主題的創新發展教育活動。與此同時,集團黨委堅持用先進的管理知識武裝黨員,用正確理念引導黨員,用嚴格的目標責任考核黨員,用先進典型激勵黨員。結合企業發展實際,確立了“為福星科技繁榮常盛奮斗終身”的企業理念和“團結、奉獻、誠信、創新”的企業精神。同時,將“正直為人,公正處事,先做人,后做事,低調做人,高調做事”作為為人準則,將“快速反應,雷厲風行,當天的事當天畢”作為工作要求。
除按黨章要求、以支部為單位開展規定的活動外,集團黨委還經常性地召開專題會議,要求企業所有黨員必須做到“一心”——與黨同心,“兩高”——高度的事業心、高度的責任感,“三觀”——共產黨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四抓”——抓遵章、抓規范、抓落實、抓持之以恒,“五德”——對企業忠誠、企業理念精神強、具有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胸懷寬廣、不斤斤計較個人得失,“六句話”——立業之本在于恒、持家之本在于勤、工作之本在于責、克誤之本在于實、化難之本在于快、命運之本在于拼。
每年“七一”期間,集團黨委都舉行大型紀念和表彰活動,按照不低于黨員總數45%的比例,表彰優秀共產黨員,為他們每人頒發一枚“優秀共產黨員”金質紀念章,向每名共產黨員頒發一枚象征黨的生日的銀質紀念章。這些具有企業特色的活動,把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黨員的責任和義務、黨組織活動的內容具體化,極大地豐富了黨員教育和管理的內涵,增強了廣大黨員的黨性觀念,使他們時時想到自己是黨員,處處都能發揮好作用,事事都能帶好頭。
創新價值理念。縱觀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史,黨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政黨,之所以能夠執政60多年巍然屹立,就是因為有“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的核心價值觀。為了踐行這一價值觀,無數革命先烈和共產黨人前赴后繼,英勇奮戰,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氣壯山河。這種價值觀反映了全黨上下的意志,成為支撐國家和民族永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成為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正能量”。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革,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在內涵上發生了重要變化,但其精髓“一切為了人民利益”是不變的。
集團黨委非常重視黨員價值觀培育,始終把國家的歷史、黨的歷史與企業的發展緊密聯系起來,把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當做凝聚人心、創新發展的政治法寶,培育黨員干部牢固樹立“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的核心價值觀。35年前,老一輩福星惠譽人懷著對社會主義事業的信仰、對家鄉和人民群眾的熱愛,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興辦企業,就是想把福星建成一座美麗城市,讓福星地區的人民都過上城里的生活。這種原始想法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的價值觀,體現了老一輩福星惠譽人的遠見卓識。通過35年的艱苦創業、創新發展,目前一個新的城市正在建成崛起,人民群眾亦工則工,亦農則農,亦商則商,生活充滿幸福和歡樂。
創新戰略思維。30多年來,集團黨委始終堅持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抓經營,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從1980年起,公司先后經歷了5個階段,實施了“艱苦創業”、“擴規強管”、“三大戰略”、“兩大調整”、“做強做大”五大戰略,企業實現了量的飛躍和質的提升。
“福星”牌鋼絲繩兩次被評為中國名牌,PC鋼絞線、鍍青銅回火輪胎鋼絲被評為國家免檢產品,“福星商標”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在金屬絲繩制品方面,福星惠譽集團成為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和“全國工業行業排頭兵”。集團旗下的福星惠譽地產有限公司,先后開發了水岸星城等一批在全省、全國有影響的精品樓盤,綜合實力連續三年排名武漢地產界第1名,公司品牌價值已達15.9億元。最近5年,集團各公司先后獲得省、部級以上各種榮譽50多項。endprint
創新以企帶村。在企業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集團黨委始終堅持企業集體所有制,堅持造福社會、共同富裕,堅持為經濟發展作貢獻,堅持為人民群眾謀利益,堅持實現人生價值最大化,堅持實現干部員工和投資者利益最大化。
發展不忘國家。到2013年,集團公司和上市公司已累計向國家上交稅金近65億元。
發展不忘員工。除保持干部員工工資接近沿海發達地區水平、高出全省職工平均工資以外,還分別建立了職工子女助學、職工父母養老、干部奮斗終身獎、職工退休工資補貼,以及社保、住房保障等制度,讓干部員工分享企業發展成果。
發展不忘鄉親。公司先后投資7億多元,統一建設企業周邊農村基礎設施,統一改造農民住房,統一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統一興辦文化教育,統一解決安全飲水,統一實行社會救助,統一對失地農民進行特殊補償,同時加大對福星城市的建設力度,興建了一大批市政工程,使城市功能日趨完善,基礎設施逐步齊全,企業周邊數萬人享受到了城里人的生活。
發展不忘慈善。公司每年用于慈善事業、公益活動的捐贈過千萬元,企業創辦至今,累計捐款額已過6億元。
創新分配機制。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福星惠譽集團黨委提出了要讓企業干部員工實現“三化”,即人生價值最大化、個人利益最大化、心情舒暢最大化。為了實現“三化”,集團采取了以下一系列措施:保持員工工資增長每年不低于10%;設立奮斗終身獎;向1987年以后進公司的干部員工發放退休工資補貼;1986年以前進公司的干部員工退休后終身享受退休工資補貼;長期實行干部員工子女助學制度;向家在農村,居住在福星地區的雙職工父母發放養老金補貼;對所有雙職工家庭,每戶提供一套住房,對住在公寓里的單身員工,免費提供所有的生活用品;員工患危重疾病住院,醫保之外的費用全額報銷,工資照發,一般常見病住院,醫保之外的費用報銷80%,工資照發等等。這些保障措施,極大地增強了全體干部員工的主人翁責任感。他們忠誠敬業,積極進取,創先爭優,共同維護企業的良好形象,保持了企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創新建設“四化”。實現農村城鎮化、城鎮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和企業信息化是福星惠譽集團多年的愿望,集團掌舵人為此多次在全國“兩會”上提出議案和建議。去年中央正式提出要大力發展新型“四化”,部署我國中部地區1億人口就地城鎮化。省委、省政府隨后也作出相應決定,并將集團所在地漢川市沉湖鎮列為全省21個“四化”同步建設試點鄉鎮之一。
建設“四化”,首先要把農業現代化解決好。集團黨委認為發展現代農業,就是要改變單家獨戶的發展模式,全面實行規模化種植、農場化經營、一體化服務、企業化管理。去年以來,已流轉土地3萬畝,新建農場26個,建成了大型糧食儲備庫,組建了農機及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現代農業,首先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集團計劃在未來兩三年內,把沉湖鎮7萬畝耕地集中流轉進來,采用先進的種植技術和一體化的服務進行生產經營。在種植方式上,與中國雜交稻之父袁隆平合作,全部種植“雙優”雜交稻品種,單產可達到1000多公斤;在服務方式上,主要是采取“八統一”的辦法,即統一生產資料供應、統一種子、統一育苗、統一耕播、統一田管、統一收割、統一收購、統一結算。有了先進的種植方式和一體化的服務,加上農業深加工反哺農業,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就有保證。其次,有利于把長期固守土地的農民就地城鎮化。土地流轉以后,原有種田的農民不再有后顧之憂,不再留戀那“一畝三分地”,而是能夠就地城鎮化,就地到企業上班,不僅可以取得耕地流轉費,而且還可以在企業工作獲得豐厚的薪酬。這樣,農民的生活都可以達到小康水平,幸福指數會隨之大幅提升。再次,有利于整合資源、利用資源。7萬畝高產高效現代農業基地和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成以后,會吸引很多資源向福星匯集,包括政策傾斜、項目進入、基礎設施等,福星將成為新的投資熱土。
啟示與經驗
發揮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根本前提。集團黨委把監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在企業的貫徹執行作為首要職責,正確處理董事會與黨委的關系,采取“雙向進入”的辦法,實行黨委會成員與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中的班子成員交叉任職。
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始終把服務企業發展作為中心任務,是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保障。伴隨著福星惠譽集團的發展歷程,公司業務拓展到哪里,黨組織就設置到哪里;項目建設到哪里,黨組織就跟進到哪里。
發揮黨組織凝聚人心的作用,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基本條件。福星惠譽集團高度重視企業各級黨組織在促進和諧穩定中的重要作用,注重發揮企業黨組織的思想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始終堅持服務員工凝聚人心,服務社會增進和諧。
發揮黨組織鼓舞激勵作用,始終堅持塑造企業先進文化,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強大動力。福星惠譽集團注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領企業文化建設,始終秉承“共同致富,造福社會”的企業理念,確立了“團結、奉獻、誠信、創新”的福星精神。
發揮共產黨人核心價值觀作用,始終堅持“為人民群眾謀福利”,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福星惠譽集團黨建工作的實踐證明,只有認真履行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自覺地促進地區社會發展、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推動社會和諧穩定,企業才能實現科學發展、跨越發展。這是集體企業發展的終極目標,也是黨建工作根本意義所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