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超

趙炎,我國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被譽為中國十大笑星之一。他師從馬季,在多年的師生搭檔生涯中,不光繼承了老師的功夫底蘊,也傳承了老師的精神文化。他詼諧幽默注重內涵的表演風格,給廣大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吸引著眾多粉絲與擁躉。長久以來,他注重塑造自身的表演風格,不斷修煉各方技藝。臺上,他從不嘩眾取寵,故作玄虛。臺下,注重內涵修養,揮灑從容自如。他把每個搞笑段子,帶給傾聽者思考與歡笑,把相聲表演真正的精華與樂趣充分的分享給觀眾,得到各界的一致好評。有人曾評價趙炎老師“臺緣”好,表演形象漂亮、灑脫、穩健。“口風”出色,嗓音豁亮、圓潤之外略加甜美。長久以來,趙炎秉承著相聲的笑不因該是淺薄的滑稽,而應該追求高雅的幽默形式,述說著自己的喜怒哀樂。
我一直期待著這一次與大師面對面精彩的交流。都說他的聲音很特別,還未進屋先聞其聲,洪亮的嗓音中蘊含著一些厚重感。采訪被安排在茶樓一個單間,我還未開口。他便說道:“相聲不僅僅是門藝術,更是一種互動式的溝通,采訪也是一樣,一問一答不如我們自然的閑聊,內容也會豐富”。他點了一根煙,講起了他的相聲生涯。在這樣的節奏中緩緩前行,你可以從他的講述中明白那個歲月中,只屬于相聲的樂語錄。
打小就是明星
1951年的初春,趙炎出生在北京市東城區棉花胡同的一戶普通人家。起初,鄰居們都覺著小子長得俊俏,尤其是那對大耳朵,因此鄰居們都說這孩子有福氣。趙炎的父親是個摩托車廠的普通職員,平時愛好書法和吹口琴,母親是普通工人,平時愛聽京戲。由于受父母愛好的影響,趙炎從小便對文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趙炎記得由于他天資聰慧,善于模仿,聽戲回來后自己還會學上一兩句,父母聽后覺得還真有點裘盛榮、李和曾的味兒。那時候,總是喜歡在家打開收音機聽戲,聽著不過癮就買票到“戲園子”去瞧戲。有時候還會到剪子巷跟一個京劇演員學唱幾段。人家看他嗓子、扮相都挺好,人又機靈,就到家里動員,讓他考戲校。這時候,平日里喜歡戲曲的母親卻突然反對,因為她一心想讓趙炎上大學。
上學后,他徹底找到了釋放自己才華的舞臺。他不光自己來,還拉起喜歡藝術的小伙伴們一塊演,朗誦、歌詠、表演,趙炎成了學校的名人和文藝骨干。初中時他就已經是個遠近聞名的小藝術家了。但是,突如其來的文革洪流無情的沖破了他所有的天真夢想。1968年,還沒讀完中學的趙炎,像其他同齡人一樣拿起鋪蓋卷踏上了一列開往東北的列車,奔赴白山黑水的北國邊疆黑龍江。
從生產能手到當地明星
1968年,17歲的趙炎來到了北國邊疆,寒冷的環境并沒有壓制住他的熱情,趙炎說,他對任何事情都有著不滅的熱情。就是這種熱情塑造了他日后的成功。他由于表現突出上進,被調到機務,就是開拖拉機和農業收割機。他回憶道:“那時拖拉機手是一件令人很羨慕的角色,坐在高高的駕駛臺上,麥浪中馳騁,很神氣。但趙炎心中放不下自己最愛的表演。”美好愿望隨之而來。1970年整個生產兵團搞文藝匯演,團宣傳科的領導找到趙炎讓他帶頭演出,一下子便獲得一片滿堂彩。從此留在了團宣傳隊。趙炎回憶道:“這段期間,唱樣板戲、京劇,表演話劇和山東快書、快板、鑼鼓詞等。還自己創作。他說這是一段非常鍛煉人的時期,也是我整個藝術生涯的實踐與成長階段”。
1972年,兵團三師文藝會演,趙炎自主創作的表演唱《快樂的郵遞員》獲獎,紅遍全兵團。姜昆作為另一個團的骨干還特地趕來學這個節目。趙炎與相聲結下緣分是在一次“大會戰”中扭傷了之后。那時雖然相聲尚未公開平反,但馬季的《友誼頌》廣播后,他備受鼓舞,便也大膽地自編自演。改為以單口相聲、故事為主漸漸遠近聞名。1975年底,他的單口相聲被抽調參加了黑龍江省曲藝調演。雖然累,但值得,所謂天助自助者。當時的奮斗生活,為以后的發展鋪了一條厚實基礎之路。
遇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都說人要想成功,七分努力、二分天賦、外加一分貴人扶持。1976年注定是趙炎一生中最不平凡的一年。他遇到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貴人,日后的恩師馬季。
這一年,相聲大師馬季和唐杰忠到地方調研并為中央說唱團招募選拔人才。當時的大環境是由于1973年相聲解禁后,在文革中深受壓抑的相聲,面臨后繼無人接班的時刻。馬季便帶著調回令親自來到黑龍江,得知在當地流傳著頗為有名的兩個年輕人,一個是姜昆,另一個便是趙炎。就親自登門考察并把兩人帶回北京。當時由于姜昆還在兵團,所以調令很快就下來了。而趙炎這時已被調到石油部管道局,這可把馬季急壞了,拿著上邊特批的中央紅頭文件親自指示一定要找到他。三個月后脫掉工帽的趙炎出現在馬季的辦公室。趙炎記得當時馬老語重心長地說:“算找到你了,真怕把你給丟了,這損失太大了”。從此,說唱團里又多了一個杰出英才,到了1980年趙炎便開始了正式與馬季同臺搭檔的相聲生涯。
趙炎是馬季的得意弟子,也是他的默契搭檔。他與馬季合說過很多耳熟能詳、百聽不厭的經典段子,諸如《吹牛》、《五官爭功》、《地名學》等。趙炎給馬季做捧哏合說的第一個相聲是《白骨精現形記》,趙炎回憶起當時是臨時抱佛腳的情形,由于要去清華表演,通知卻是頭天晚上接到的,整晚和老師背詞合說,一遍遍直到早上五點。表演是在下午6點。趙炎當時很緊張,生怕逗不動臺下的觀眾更怕演砸了。直到現在,他還一直記得馬季在演出前對他說的那句話:“別怕,有我兜著呢!”這句深暖人心的話也貫穿了他們以后的師徒關系。
傳承者的危機
由于現代傳播手段和現代新興的舞臺藝術表演形式的飛速發展,均對相聲這門傳統藝術帶來巨大的沖擊,面對這樣的大環境,趙炎表示:“這意味著相聲也要改變,要變得符合現代傳播手段。其實,這不是危機,更像是一種激勵。”他總結道:“首先,相聲表演原創性上下功夫。創作頻率要快,多出新段子才能把觀眾拉回來。其次,小劇場表演跟電視表演的形式不同,要分別創作出屬于二種舞臺的不同風格。最后,對于脫口秀等新形勢下的舞臺表演藝術對相聲的沖擊。使得相聲本身在作品的藝術性上要把關,對于表演的審美,格調和品位層次上的追求要提升。一段相聲應該傳達出他的藝術性、知識性、趣味性。完全為笑而笑,這樣才能留住觀眾。否則觀眾會認為你的作品格調低,品位不高,難以成為經典之作。畢竟經典的相聲段子是有傳承價值的”。
好玩的趙炎
私下里,趙炎喜歡車,喜歡書法,品茶和足球。說到足球,他可是一個專業球迷。采訪時正值巴西世界杯開幕前夕,他很看好德國、阿根廷、荷蘭和巴西,他覺得冠軍肯定會從這四支球隊中產生,當問及誰會奪冠時他猶豫了一下說到:“這得看誰踢的更具整體性”。現在世界杯已結束,我驚訝的發現,比賽的結果跟我們之前聊的幾乎如出一轍。安靜之余想一想真后悔沒買彩票。
除了愛好,他閑暇之余更喜歡和家人呆在一起。趙炎總說其實事業亦生活,做得好事業的人,才會更懂得愛情與生活。就像人們常說的那樣。珍惜你的事業就像珍惜你的愛人一樣,別忽略她,否則她真的會走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