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睿
在中美最新一輪戰略與經濟對話的發布會上,央行行長周小川首度表態稱,利率市場化在兩年之內應該可以實現。如此明確的時間節點表述,凸現出高層推進金融改革的決心,也給市場制造了一個清晰而明朗的預期,以敦促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增強改革的跟進與適應能力。如果不出意外,高層接下來將搞掂最難啃的骨頭。
遵循著“先外幣,后本幣;先貸款,后存款;先長期、大額,后短期、小額”的漸進式改革次序,進入今年以來有關利率市場化的新政頻出不斷。從3月17日起,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1%擴大至2%;自6月28日起,放開小額外幣存款利率上限的試點由上海自貿區擴大到上海市;銀監會發布《關于調整商業銀行存貸比計算口徑的通知》,決定優化銀行存貸比;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吸收光大銀行等93家金融機構為基礎成員;參與同業存單業務的銀行由10家擴容至19家等。
在市場層面,以余額寶、理財通等為代表的互聯網理財產品強勢侵蝕著傳統金融機構存款空間的同時,也令相關貨幣基金規模迅速壯大。央行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互聯網“寶類”產品重點投資的貨幣基金規模達1.92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2萬億元,增幅達156.86%?;ヂ摼W理財產品遭遇追捧,本身就具有“鯰魚效應”,同時鮮明地凸顯市場對存款利率市場化的強烈需求。
的確,在目前銀行間同業市場利率和貸款利率已經市場化之后,存款利率市場化將成為利率市場化亟待突破的最后一道防線。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由于本幣存款利率在整體利率市場中權重最大、影響最廣,而且國際經驗表明存款利率市場化乃利率市場化過程中風險最大的一步,因此,盡管貸款利率市場化已過整整1年,但依然鮮見高層投放在存款利率市場化的相關動作。
從技術操作與基礎制度構建層面來講,存款利率放開就意味著現行作為信貸市場基準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不復存在,這就需要尋找和建立起新的基準利率體系,完善央行利率調控框架和利率傳導機制,否則就不難想象市場風向的混亂程度。觀察發現,自2013年底以來,中央銀行已經在3個月以內的短期利率水平上通過SLF(常備借貸便利)構建了利率走廊機制,接下來央行將研究創設PSL(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抵押補充貸款)這一中期利率引導機制,按照周小川的最新說法就是,“央行正準備兩個或三個政策工具,并正為短期利率和中期利率準備工具”。也只有這些工具創建齊全,并且經過測試以后能夠合意,放開存款利率才具備最微觀的市場基礎,而這顯然需要假以時日。
一般而言,存款利率市場化之后,銀行存款會大量流失,相應地吸納存款成本會大幅上升,利差空間會大尺度收窄,這不僅會削弱銀行的盈利能力,而且可能影響到銀行自有資本率,進而造成系統性的金融風險。正是需要增大銀行應對和抗御存款利率市場化的風險,就需要進行金融創新尤其是金融產品的創新。據央行最新報告顯示,截止到3月末,銀行理財產品余額達到12.5萬億元,銀行間發行同業存單規模為1.2萬億,而且下半年還有一萬億等待發行的存單體量;如果接下來商業銀行將允許對非金融企業和個人發行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CD),按照銀監會的最新規定,CD可以列入存貸比分母項,這將直接作用于銀行的存款現狀,并有效緩沖存款流失給銀行造成的風險。但是,市場任何一個嶄新基因和細胞的培植都需要時間,最終銀行配備鋼盔鎧甲的程度直接決定著利率市場化的進度。
需要正視的是,由于存貸款利率在我國受到長期壓制,而且國際經驗表明存款利率市場化后必然引致存款利率的走高,從而帶動貸款利率的上揚,因此,按照周小川所言,高層最為擔憂的還是存款利率上升后,能不能覆蓋貸款風險,即對實體經濟的沖擊與影響。的確,最近兩年國內經濟整體增速放緩跡象明顯,今年上半年實體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進一步加劇了實體經濟調整的壓力,而決策層顯然不希望看到利率市場化后由于融資成本上升給經濟進一步造成覆壓,為此,需要通過大力支持直接融資工具和資本市場快速發展,最大程度淡化企業對銀行存款的依賴,也只有企業能夠贏得更多替代性購買產品時,利率市場化才能安然落地。
作為一個必修的程序,銀行存貸比的調整應當進入實操階段。我國《商業銀行法》第39條規定,“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的比例不得超過75%”,同時,《貸款通則》第7條提出了自營貸款的概念,“系指貸款人以合法方式籌得的資金自主發放的貸款”,在實際執行中,這部分“以合法方式籌得的資金”對應著商業銀行的“自營存款”,即一般企事業單位存款和個人存款,不包括金融機構的同業存款。這兩項規定對于控制貨幣擴張、保證銀行流動性具有較大意義,但由此形成同業存款的100%和自營存款的25%無法進入信貸市場,在這種情況下,利率市場化頂多是一個“偽市場化”。不過,相關法規的修改需要經過全國人大的討論與表決程序,由此更需要耐心的等待。
作為存款利率市場化最為核心的一環,存款保險制度同樣值得守望與期待。利率市場化之后,銀行間的競爭會加劇,銀行機構的優勝劣汰更加明顯,可能會有少數經營不善的銀行發生經營危機或者倒逼破產。在這種情況下,存款保險機構及時向其提供財務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從而保護存款人利益,維護銀行信用,穩定金融秩序。圍繞著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筑,管理層要研究制定《存款保險條例》以及《銀行業金融機構破產條例》等金融法規,這在程序上顯然不會一蹴而就。
牽一發而動全身,且改革不能單項突進,更不能急沖猛進。綜合因素的作用,決定了周小川行長圈定的利率市場化兩年落地的時間并不算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