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霞

【關鍵字】滄州市博物館;銅鏡;藏品介紹
【摘 要】多年來,滄州市博物館收藏了數十面具有一a定歷史價值和鑒賞價值的銅鏡,本文介紹了其中的9件精品,包括漢代鳥獸規矩紋鏡、“位至三公”銘文鏡、八乳規矩草葉紋鏡,唐代瑞獸葡萄紋鏡、菱花形禽鳥云獸紋鏡,宋代菱花形雙龍紋鏡,金代童子持蓮鏡等,它們均造型規整,紋飾精美,具有典型的時代特征。
滄州市博物館收藏有數十面具有一定歷史價值和鑒賞價值的銅鏡,現從中選擇紋飾精美、造型規整、工藝精湛、且具有時代典型特征和濃郁民族風格的9件做簡要介紹。
1.鳥獸規矩紋鏡 漢代。1979年9月任丘市石村明墓出土。圓形,圓鈕。圓形鈕座上均勻分布8枚乳釘。鏡背主體紋飾分為內外兩區,以一周斜線紋相隔。內區以T、 L、V形三種符號及4枚乳釘紋分為四方八份,各部分分別飾飛禽、走獸、怪神、羽人等;外區飾一周卷草紋。素緣。直徑13.8厘米,厚0.4厘米,重336克(圖一)。
2.八乳規矩草葉紋鏡 東漢。1980年5月27日滄縣賈東洼村西北出土,賈祥均捐。圓形,圓鈕,柿蒂紋方鈕座。鏡背紋飾分為內外兩區。內區分飾四組規矩紋及8枚乳釘紋,規矩紋之間飾以卷草紋。外區由內向外依次飾斜線紋、三角紋、雙線三角紋。素緣。直徑12.7厘米,厚0.5厘米,重355克(封二,1) 。
3.連弧紋鏡 東漢。1991年3月23日南皮縣店子鎮車官屯出土,村民劉漢民捐獻。圓形,半球形鈕,圓鈕座。鏡面微凸,鏡背紋飾分內外兩區,內區飾7個內向連弧紋,外區在兩周短線紋之間飾兩周弦紋。寬素緣。直徑9.8厘米,厚0.6厘米(圖二)。
4.四乳四靈紋鏡 漢代。1979年9月任丘市石村明墓出土。圓形,橋鈕,柿蒂紋圓鈕座。鏡背紋飾以三組斜線紋將內外區及鏡緣分開,內區平素無紋,外區以四枚乳釘隔開為四區,分別飾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靈。外區與鏡緣相接處略高,素寬緣。直徑15.6厘米,厚0.55厘米,重608克(封二,2)。
5.“位至三公”銘文鏡 漢代。1988年11月4日滄州郊區姚莊子出土。圓形,圓鈕,鏡背紋飾分為內外兩區,內區飾雙夔紋,左右夾鈕,首尾相對;鈕上下豎列“位至三公”4字銘文。外區飾雙弦紋和短線紋各一周。直徑8厘米。“位至三公”銘文是漢代銘文鏡中最典型的一種,表達了當時的人們希望高官厚祿、子孫繁昌、家常富貴的美好愿望(圖三)。
6.瑞獸葡萄紋鏡 唐代。1985年泊頭市孫亮屯村民捐獻。圓形,獸鈕,窄緣。該鏡以高線圈為界,將鏡背分為內外兩區。內區飾四瑞獸同向環繞,間飾葡萄蔓枝葉;外區飾飛禽走獸和葡萄蔓枝葉;邊緣飾一周若隱若現的疊云紋。直徑12厘米,緣厚1.2厘米(封二,3)。
7.菱花形禽鳥云獸紋鏡 唐代。任丘市
8.菱花形雙龍紋鏡 宋代。原滄州地區文物商店收購。八瓣菱花形,橋鈕。一周凸弦紋將鏡背紋飾分為內外兩區。內區飾兩條巨龍夾鈕相對,在海水和云霧中飛騰,龍軀頎長,剛健有力,蜿蜒向上。鈕下有一三足爐,兩側飾云紋和水波紋。外區飾一周纏枝花卉紋。八出菱花形素緣。直徑14.2厘米,厚0.4厘米,重300克(封二,5)。
9.童子持蓮鏡 金代。銅庫揀選。圓形,橋鈕,圓形鈕座由一周連珠紋圍成。主題紋飾是五組童子弄蓮圖案。童子均俯臥,面龐豐滿,手足圓潤,首、足上舉,各捧一束蓮花,憨態可掬,同向而戲。素緣。該鏡構圖生動,紋飾精美。直徑11.6厘米,厚0.6厘米(封二,6)。
〔責任編輯:成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