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明菊 陶麗萍
(蘭鈾公司培訓教育中心,甘肅蘭州 730065)
創(chuàng)新培訓模式 提高培訓實效
邵明菊 陶麗萍
(蘭鈾公司培訓教育中心,甘肅蘭州 730065)
蘭鈾公司非常重視員工的培訓工作,尤為重視管理干部的培訓。文章從培訓課程設置、培訓內容設計、培訓方式探討、培訓人員搭配、培訓流程梳理五方面闡述了蘭鈾公司如何不斷創(chuàng)新干部培訓模式,提高培訓實效。
創(chuàng)新 培訓 模式 實效
眾所周知,企業(yè)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是企業(yè)人力資源的核心。那么,如何把“人”變成“人才”呢?是“培訓”。員工培訓的重要性已經成為企業(yè)的發(fā)展戰(zhàn)略,“培訓”成了企業(yè)敲開競爭之門的鑰匙。“下級素質低不是你的責任,但不能提高下級的素質就是你的責任!”為下屬搭建培訓平臺,提供培訓資源,是海爾各級管理人員的職責之一。蘭鈾公司作為中核集團下屬的一家國有大型企業(yè),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員工培訓工作,更是把對各級管理干部的培訓作為培訓工作的重中之重。企業(yè)各部門“帶頭羊”的各級管理干部的素質提升更是體現(xiàn)著企業(yè)的整體管理水平,正如“一只狼率領一群綿羊的隊伍,可以打敗一只綿羊帶領一群狼的部隊”。因此,蘭鈾公司在推行精益管理的進程中非常重視管理干部的素質提升,干部培訓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公司人力資源部門會同培訓教育中心,不斷總結經驗、完善培訓制度,主要從培訓課程設置、培訓內容設計、培訓方式探討、培訓人員搭配、培訓流程梳理五方面進行優(yōu)化,突出干部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培訓有亮點、出特色、抓實效。
(1)培訓前帶著“問題”來。總結一條來自自身崗位工作實際的最有推廣借鑒價值的一個典型經驗;一個單位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難而又急需解決的難點問題;一個自身職業(yè)生涯中成功或失敗的典型案例。典型經驗在開放課環(huán)節(jié)中進行分享,與其他學員互動,達到“一個經驗分享就會變成兩個”的倍數(shù)效應,使全體學員都能收獲來自基層,源于身邊的有血有肉的經驗。成功或失敗的典型案例通過開放課環(huán)節(jié),激發(fā)群體智慧,剖析內在原因,歸納、總結,最后作為企業(yè)自己的案例被整理放進培訓資料案例庫中備用。難點問題,作為開放課環(huán)節(jié)的主角,啟用“頭腦風暴”法,集思廣益、點子碰撞,理出思路、找到辦法。該環(huán)節(jié)還邀請公司、相關處室領導全程參與討論,收效顯著。(2)培訓過程中形成“三個一”。圍繞公司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關鍵問題,自主選題,自由組合組建課題小組開展討論活動而形成的一個課題報告;就培訓前帶來的難點問題,運用所學知識、方法、工具,結合開放課的“風暴”結果,制定一個具體的行動方案;結合培訓內容,針對最有體會和感悟的部分撰寫一篇培訓學習心得,進行交流。(3)培訓結束后,回到自己單位要做的“三個一”。培訓結束,回到單位后就自己親歷的培訓全過程,從培訓收獲等方面向單位相關人員做一次匯報,給有培訓需求的人員提供指導;在單位一定范圍內,舉辦一次培訓講座,給暫時沒有機會去培訓的人員就自己感受比較深刻的內容進行講解,起到一人培訓,多人受益的培訓再生效應;解決一個問題:回到工作崗位上,就自己的難點問題,結合“頭腦風暴”的結果和自己制定的行動方案,切實可行地去破解當初的“難點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1)培訓內容與學員匹配。依據(jù)培訓需求調研,以課程設置、內容設計為抓手,突出“針對性、實用性、適用性”。既有管理提升的外聘專家的創(chuàng)新能力、管理藝術等為主的專題課又有公司領導、處室領導主講的公司政策、制度宣貫,也有公司管理提升的精益管理及績效管理知識,也有內部培訓師主講的基礎知識、工具。內容設計上,壓縮純理論性知識內容,增加案例剖析、疑難解答、經驗共享等開放環(huán)節(jié)的課時,增強研討性、互動性、參與性。培訓案例很多,但與企業(yè)實際吻合度不高,中聽不中用。而學員身邊的案例、經驗,讓學員感到真實、實用。開發(fā)企業(yè)自己的管理案例、經驗,既豐富了培訓資源又使培訓效果落到實處。(2)培訓形式與學員匹配。以“學員為中心”的互動式授課為主,設置“互動討論、經驗分享、課后座談研討、視頻課”幾個模塊,學員自由組合完成討論要求。管理干部在企業(yè)生產一線,需要的是解決問題的執(zhí)行力和與員工的溝通能力。這種面對面的交流、互動,學員參與性高,培訓效果良好。(3)培訓方式與學員匹配。既有集中式的專題講座,又有分散式的研討課,避免培訓方式單一,學員厭煩;既有公司內部的培訓,又有外出的參觀學習,既能開拓思路,激發(fā)靈感,又能提高實戰(zhàn)水平。同時,還設置拓展訓練模塊,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大局意識。注重方式與學員的匹配,真正解決“究竟學到了什么、受到哪些啟發(fā)、對自己今后的工作的幫助是什么、工作思路的拓展方向”,從而使培訓效果落地生根。
培訓學員的配合直接影響培訓效果的發(fā)揮。干部培訓模式發(fā)生變化后,加強了開放課環(huán)節(jié),學員間的交流、互動增強,特別是“經驗交流面對面、難點問題全員談”環(huán)節(jié),考驗學員的語言表達能力、演講能力、現(xiàn)場掌控能力、應變能力。因此,為使培訓出實效,需精心搭配培訓人員。中層干部相比于二級干部,管理經驗相對豐富,現(xiàn)場掌控能力強。書記相對于管生產、經營的干部,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強,二級干部直接與一線工人打交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相對強,工作作風比較務實。人員巧搭配,可以取長補短,共同成長,班級凝聚力強。培訓學員巧搭配,培訓效果綻花蕾。
根據(jù)培訓學員反饋,及時優(yōu)化培訓流程,細化工作步驟,工作任務清晰,責任到人。依據(jù)培訓需求分析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培訓教育中心按照教學實施流程組織實施培訓。培訓結束后,上報人力資源部門一份評估報告,為下次培訓需求分析提供依據(jù),形成培訓PDCA過程循環(huán)。
[1]徐芳主編.《培訓與開發(fā)理論及技術》.復旦大學出版社.
[2]布雷(英)著.《培訓設計手冊》.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邵明菊:高級講師,從事培訓教學工作二十多年。
陶麗萍:高級講師,從事培訓教學工作二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