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峰
【摘要】目的探討利培酮聯合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的臨床療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將80例以陰性癥狀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隨機分為合用組和單用組, 療程12周, 采用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和治療中出現的癥狀量表(TESS)評定療效和安全性。結果合用組顯效率77.5%, 單用組顯效率55%。治療后兩組PASS評分均較治療前有顯著性下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后2、4、8、12周末, 合用組陰性因子分較單用組明顯下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利培酮聯合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起效快、療效好, 不良反應少。
【關鍵詞】艾司西酞普蘭;利培酮;慢性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
Control study on escitalopram combined with risperidone in the treat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 of chronic schizophrenia patients LI Xin-feng. Xinyang Mental Hospital, Xinyang 464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scitalopram combined with risperidone in the treat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 of chronic schizophrenia paitents. Methods Divided 80 patients with predominantly negative symptoms of chronic schizophrenia into combined group(escitalopram combined risperdone) and control group(risperidone alone) with 12 weeks treatment. PANSS and TES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rate in combined group was higher(77.5% ) than control group(55%),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PANSS scores decreased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P<0.01). After 4 weeks treatment, the total scores and negative symptoms scores of PANSS significantly decreasaed in combined group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P<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ide effects between two groups. Conclusion Escitalopram combined with risperido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schizophrenia with negative symptoms show rapid response, better efficacy and good patient compliance.
【Key words】Escitalopram; Risperidone; Chronic schizophrenia; Negative symptoms
以陰性癥狀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療效差。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藥物對精神分裂的陽性、陰性癥狀均有較好的療效, 但對慢性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的療效仍然不顯著。文獻報道新型抗抑郁藥能增加對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的治療效果[1, 2]。本研究使用利培酮聯合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 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 1一般資料為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科住院的患者。入組標準: ①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 ②病程>5年;③以陰性癥狀為主, 陽性癥狀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分>70分, 陰性癥狀分>30分;④排除嚴重軀體疾病, 酒精和藥物依賴以及藥物過敏者。共80例患者。隨機分為合用組(利培酮合用艾司西酞普蘭)、單用組(單用利培酮)各40例。合用組男20例, 女20例;平均年齡(31.2±7.3)歲;平均病程(8.4±2.1)年;PANSS陰性因子分(38.7±7.6)分。單用組男21例, 女19例;平均年齡(30.4±6.7)歲;平均病程(8.2±2.4)年;PANSS陰性因子分(38.2±6.9)分。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 2方法
1. 2. 1給藥方法單用組只口服用利培酮3~6 mg/d, 平均(4.6±1.7)mg, 合用組口服利培酮聯合艾司西酞普蘭5~20 mg/d, 治療12周。如有失眠者可合用苯二氮類藥物, 禁用其它抗精神病藥物。
1. 2. 2評定方法采用PANSS量表、治療中出現的癥狀量表(TESS)評定療效和藥物不良反應。分別于治療前、治療2、4、8、12周各評定1次, 以PANSS減分率≥75%為臨床痊愈, ≥50%為顯著進步, ≥25%為進步, <25%為無效。同時檢測血常規、肝、腎功能和心電圖等。
1. 3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20.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比較采用t檢驗, 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重復測量資料兩因素兩水平方差分析,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 1兩組療效比較單用組臨床痊愈4例, 顯著7例, 進步11例, 無效18例, 有效率55%;合用組臨床痊愈9例, 顯著10例, 進步12例, 無效9例, 有效率77.5%, 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4.53, P<0.05)。
2. 2兩組PANSS評分比較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治療12周后PANSS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間比較 治療4、8、12周末, 兩組PANSS總分和陰性因子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3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單用組不良反應多為頭暈、鎮靜、靜坐不能、乏力, 惡心、失眠、體重增加等, 合用組除有上述不良反應外還有口干、頭痛、便秘等, 但反應均較輕。見表2。
3討論
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主要表現為思維貧乏、情感淡漠、意志減退、行動遲緩和社會功能退縮等陰性癥狀以及各方面的認識功能障礙。腦內神經遞質學說認為陰性癥狀與多巴胺(DA)功能失調, 特別是與前額葉多巴胺功能下降有關。另外5-羥色胺功能紊亂以及在顳葉結構(海馬、杏仁核、海馬旁回), 含肽類的中間神經元細胞缺失等也相關聯[3]。
艾司西酞普蘭是一種作用獨特的雙重作用于選擇性5-羥色胺的再攝取抑制劑[4], 是西酞普蘭的S-異構體代謝產物, 能高效、選擇性、劑量依賴性抑制5-羥色胺轉運體, 抑制在中樞神經系統神經末梢突觸前5-羥色胺的再攝取, 從而發揮較強的藥理作用[5], 同時對5-羥色胺有一定的調節作用, 增加了皮質系統DA受體的釋放, 從而能有效的改善陰性癥狀[4], 艾司西酞普蘭還能夠明顯的促進海馬細胞的生長, 促進腦細胞的活性[6]。因而具有較強的抗抑郁、焦慮作用以及改善陰性癥狀, 恢復認識功能的作用, 且起效快, 不良反應少。
本研究結果顯示, 利培酮聯合艾司西酞普蘭治療陰性癥狀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癥有效率為77.5%, 高于單用利培酮的55%, 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周后與治療前比較兩組PANSS評分均有顯著性下降, 兩組間比較合用組下降更明顯,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合用組在治療2周末陰性因子分就有顯著性下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而單用組在治療4周末陰性因子分才有顯著性下降,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提示兩組對精神分裂陰性癥狀治療均有療效, 但合用組顯效更快, 療效更優。
兩組間不良反應TESS均較輕, 合用組出現不良反應次數12/40, 單用組10/40,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合用組雖然不良反應種類和次數略多于單用組, 但發生程度較輕, 未增加患者的不適感。由于艾司西酞普蘭有良好的抗抑郁、焦慮作用, 穩定了患者的情緒, 減輕了對疾病癥狀和不良反應的關注, 增加了患者的依從性。
綜上所述, 利培酮聯合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慢性精神分裂陰性癥狀, 起效快, 療效顯著, 不良反應少, 依從性好, 臨床具有可行性。
參考文獻
[1] 楊福收, 張長軍, 王新友.聯合文拉法新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05, 13(3):170-172.
[2] 王永萍, 尤加永, 趙長銀.利培酮聯合帕羅西汀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臨床精神醫學雜志, 2012, 22(5):341.
[3] 沈漁邨.精神病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 397-404.
[4] Sidne H, Kennedy, Henning F, et al. Escitalopram in the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ve:A metaanalysis.Curr Med Res, 2009(25):161-175.
[5] 司天梅, 舒良.關于新抗抑郁藥艾司西酞普蘭.臨床精神病學雜志, 2007, 17(1):68-69.
[6] 周涵輝, 陳曲亮, 胡曉虹.西酞普蘭輔助治療精神分裂癥后抑郁的臨床研究.中國實用醫刊, 2009, 36(13):8-9.
[收稿日期:2014-04-04]
艾司西酞普蘭是一種作用獨特的雙重作用于選擇性5-羥色胺的再攝取抑制劑[4], 是西酞普蘭的S-異構體代謝產物, 能高效、選擇性、劑量依賴性抑制5-羥色胺轉運體, 抑制在中樞神經系統神經末梢突觸前5-羥色胺的再攝取, 從而發揮較強的藥理作用[5], 同時對5-羥色胺有一定的調節作用, 增加了皮質系統DA受體的釋放, 從而能有效的改善陰性癥狀[4], 艾司西酞普蘭還能夠明顯的促進海馬細胞的生長, 促進腦細胞的活性[6]。因而具有較強的抗抑郁、焦慮作用以及改善陰性癥狀, 恢復認識功能的作用, 且起效快, 不良反應少。
本研究結果顯示, 利培酮聯合艾司西酞普蘭治療陰性癥狀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癥有效率為77.5%, 高于單用利培酮的55%, 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周后與治療前比較兩組PANSS評分均有顯著性下降, 兩組間比較合用組下降更明顯,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合用組在治療2周末陰性因子分就有顯著性下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而單用組在治療4周末陰性因子分才有顯著性下降,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提示兩組對精神分裂陰性癥狀治療均有療效, 但合用組顯效更快, 療效更優。
兩組間不良反應TESS均較輕, 合用組出現不良反應次數12/40, 單用組10/40,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合用組雖然不良反應種類和次數略多于單用組, 但發生程度較輕, 未增加患者的不適感。由于艾司西酞普蘭有良好的抗抑郁、焦慮作用, 穩定了患者的情緒, 減輕了對疾病癥狀和不良反應的關注, 增加了患者的依從性。
綜上所述, 利培酮聯合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慢性精神分裂陰性癥狀, 起效快, 療效顯著, 不良反應少, 依從性好, 臨床具有可行性。
參考文獻
[1] 楊福收, 張長軍, 王新友.聯合文拉法新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05, 13(3):170-172.
[2] 王永萍, 尤加永, 趙長銀.利培酮聯合帕羅西汀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臨床精神醫學雜志, 2012, 22(5):341.
[3] 沈漁邨.精神病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 397-404.
[4] Sidne H, Kennedy, Henning F, et al. Escitalopram in the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ve:A metaanalysis.Curr Med Res, 2009(25):161-175.
[5] 司天梅, 舒良.關于新抗抑郁藥艾司西酞普蘭.臨床精神病學雜志, 2007, 17(1):68-69.
[6] 周涵輝, 陳曲亮, 胡曉虹.西酞普蘭輔助治療精神分裂癥后抑郁的臨床研究.中國實用醫刊, 2009, 36(13):8-9.
[收稿日期:2014-04-04]
艾司西酞普蘭是一種作用獨特的雙重作用于選擇性5-羥色胺的再攝取抑制劑[4], 是西酞普蘭的S-異構體代謝產物, 能高效、選擇性、劑量依賴性抑制5-羥色胺轉運體, 抑制在中樞神經系統神經末梢突觸前5-羥色胺的再攝取, 從而發揮較強的藥理作用[5], 同時對5-羥色胺有一定的調節作用, 增加了皮質系統DA受體的釋放, 從而能有效的改善陰性癥狀[4], 艾司西酞普蘭還能夠明顯的促進海馬細胞的生長, 促進腦細胞的活性[6]。因而具有較強的抗抑郁、焦慮作用以及改善陰性癥狀, 恢復認識功能的作用, 且起效快, 不良反應少。
本研究結果顯示, 利培酮聯合艾司西酞普蘭治療陰性癥狀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癥有效率為77.5%, 高于單用利培酮的55%, 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周后與治療前比較兩組PANSS評分均有顯著性下降, 兩組間比較合用組下降更明顯,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合用組在治療2周末陰性因子分就有顯著性下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而單用組在治療4周末陰性因子分才有顯著性下降,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提示兩組對精神分裂陰性癥狀治療均有療效, 但合用組顯效更快, 療效更優。
兩組間不良反應TESS均較輕, 合用組出現不良反應次數12/40, 單用組10/40,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合用組雖然不良反應種類和次數略多于單用組, 但發生程度較輕, 未增加患者的不適感。由于艾司西酞普蘭有良好的抗抑郁、焦慮作用, 穩定了患者的情緒, 減輕了對疾病癥狀和不良反應的關注, 增加了患者的依從性。
綜上所述, 利培酮聯合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慢性精神分裂陰性癥狀, 起效快, 療效顯著, 不良反應少, 依從性好, 臨床具有可行性。
參考文獻
[1] 楊福收, 張長軍, 王新友.聯合文拉法新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05, 13(3):170-172.
[2] 王永萍, 尤加永, 趙長銀.利培酮聯合帕羅西汀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臨床精神醫學雜志, 2012, 22(5):341.
[3] 沈漁邨.精神病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 397-404.
[4] Sidne H, Kennedy, Henning F, et al. Escitalopram in the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ve:A metaanalysis.Curr Med Res, 2009(25):161-175.
[5] 司天梅, 舒良.關于新抗抑郁藥艾司西酞普蘭.臨床精神病學雜志, 2007, 17(1):68-69.
[6] 周涵輝, 陳曲亮, 胡曉虹.西酞普蘭輔助治療精神分裂癥后抑郁的臨床研究.中國實用醫刊, 2009, 36(13):8-9.
[收稿日期:2014-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