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永靈 靳芳旭
艾滋病合并結核臨床分析
喬永靈 靳芳旭
目的 了解艾滋病合并結核的特點。方法 分析艾滋病合并結核20例臨床資料。結果發現艾滋病合并結核中肺結核多見, 肺外結核較HIV陰性者多見, 結核菌素試驗常呈陰性, 痰抗酸染色陽性率低, 患者CD4細胞計數越低, 結核感染的機會就越高。結論 結核是艾滋病常見機會感染, CD4細胞計數越低結核感染的機會就越高, 艾滋病合并結核臨床表現不典型。
艾滋病;結核
艾滋病直接損害人體免疫系統, 造成免疫功能直接破壞或障礙, 繼而出現各種機會感染而危及生命, 結核病是最常見的機會感染之一, 本文將對本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20例此類患者進行分析, 目的在于提高對該病的認識。
1.1 一般資料 2008年5月~2011年5月在本院住院患者20例, 其中男12例, 女8例, 年齡范圍30~60歲, 平均年齡45歲。感染途徑:單采血漿傳播15例, 輸新鮮血液(血漿)傳播1例, 夫妻性傳播3例, 不明原因1例。
1.2 臨床表現 20例均有發熱, 其中10例有發熱、咳嗽、咳痰、盜汗消瘦, 2例發熱、頭痛、惡心、出現意識障礙, 4例發熱、盜汗、消瘦, 2例發熱、咳嗽、胸痛, 2例淺表淋巴結腫, 8例肺部可聞及干濕性啰音, 2例右肺呼吸音低。
1.3 實驗室檢查 20例患者均經HIV抗體確診陽性(WB,蛋白印跡試驗);免疫功能檢測:由本院采集患者抗凝全血送南陽市疾控中心艾滋病實驗室檢測CD4(流式細胞儀)。檢測結果:CD4>200/μl 2例, CD4 100~200/μl 8例, CD4 50~100/ μl 10例, 20例血沉都高, 痰抗酸染色陽性2例, 痰抗酸染色陰性18例, 結核菌素試驗6例陽性, 14例陰性, 結核三項:7例陽性, 13例陰性。
1.4 胸部CT檢查 12例胸部CT有表現, 其中3例可見上肺的斑片狀陰影, 1例表現下肺孤立結節狀陰影, 4例表現為雙下肺斑片狀或實變影;血型播散型肺結核2例, 為雙肺粟粒狀陰影, 均勻分布;結核性胸膜炎2例, 為胸腔積液伴胸膜增厚;淋巴結結核2例;2例腹部CT可見寒性膿腫。其余8例胸部CT無表現。
胸部CT典型表現及痰抗酸染色陽性7例經抗結核治療后好轉, 2例有胸水患者排除其他原因后抗結核加定期抽胸水, 體溫正常, 盜汗、胸痛消失, 2例淋巴結腫大經淋巴結活檢病理考慮結核經抗結核好轉, 2例發熱、頭痛、惡心意識障礙患者轉上級醫院確診為結核性腦膜炎, 抗結核藥物應用后病情好轉, 5例胸部CT表現不典型, 經抗感染臨床癥狀好轉不明顯, 診斷性抗結核治療半個月, 體溫正常, 咳嗽好轉, 8例胸部CT正常(包括2例結腦患者,2例淋巴結核), 4例轉上級醫院, 排除其他感染后診斷性抗結核治療后半月, 體溫正常, 臨床癥狀好轉。
艾滋病患者并發結核, 是最常見的機會性感染, 艾滋病病毒破壞人體免疫系統, 主要侵犯了T淋巴細胞中的CD4細胞, 并在其內復制, 導致CD4細胞破壞, 造成細胞免疫嚴重缺陷, 繼而出現巨噬細胞抑制結核分枝桿菌生長能力降低,結核桿菌大量繁殖而發病。艾滋病感染者CD4淋巴細胞被結核分枝桿菌激活后, 促進HIV病毒復制, 結核桿菌與艾滋病病毒相互作用是致命的。感染結核病加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病程進展, 縮短了他們的壽命, 而艾滋病促進了結核的傳播。根據上述分析, 艾滋病合并結核臨床表現不完全典型,呈非特異性。肺結核占60%, 痰抗酸染色陽性占10%, 肺外結核占40%, 可以看出艾滋病合并結核的特點:肺結核仍是常見, 但肺外結核較HIV陰性者多。胸部CT其中5例典型, 3例可見上肺的斑片狀陰影, 2例雙肺粟粒樣陰影, 均勻分布。其余7例不典型主要表現下肺孤立結節狀陰影, 雙下肺斑片狀或實變影;胸膜炎, 胸腔積液伴胸膜增厚, 不典型者占近58%, 典型者占近42%。實驗室檢查:血沉都高, 結核菌素實驗常陽性占30%, 而正常人結核菌素陽性率在90%, 是由于艾滋病患者免疫力低, 細胞免疫和變態反應受到抑制, 陽性率低。痰抗酸染色陽性占10%, 陽性率低, 結核抗體檢查陽性占35%。CD4細胞計數低于200/μl感染結核幾率高。
綜上所述, 艾滋病合并結核臨床表現多不典型, 如臨床上遇到艾滋病發熱原因不明, 血沉高, CD4細胞計數低于200/μl, 在排除病毒、細菌、寄生蟲感染及其他引起血沉升高的疾病后, 在患者同意基礎上診斷抗結核治療, 治療及時可提高艾滋病患者生存率。
2014-04-04]
474500 河南省西峽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