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勝
社區獲得性肺炎老年患者196例臨床觀察
張啟勝
目的 分析社區獲得性肺炎(CAP)的老年患者的臨床特點、病原學及療效。方法 分析196 例住院社區獲得性肺炎老年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CAP患者住院天數長, 預后相對青年人差, 須積極有效治療。結論 社區獲得性肺炎老年患者病情重, 進展快,基礎疾病多,病死亡率高, 容易漏診及誤診, 應該盡早及時治療, 用足量有效抗生素可改善預后。
社區獲得性肺炎;基礎疾??;老年人
近年來, 由于社會人口的老齡化,老年人肺炎發病率和死亡率隨年齡的增長而上升。為分析總結CAP老年患者的臨床特點, 提高認識及診治水平,現將本院近5年收治的CAP老年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196例住院CAP老年患者, 年齡65~ 95 歲,平均年齡(75±3.8)歲, 男111例(56.6%), 女85 例(43.4%)。有143例(72.9%)合并1種至多種慢性基礎疾病。本組中82例(41.8%)做了細菌學檢查, 結果顯示:肺炎鏈球菌28例(34.15%)、金黃色葡萄球菌8例、肺炎克雷伯桿菌12例、綠膿桿菌5例、陰溝腸桿菌2例、不動桿菌1例, 真菌5例,其余21例陰性。
1.2 研究方法 診斷標準按照2013年制定的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治療指南標準。排除標準: 排除肺結核、肺部腫瘤、非感染性肺間質性疾病、肺水腫、肺不張、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癥及肺血管炎等后, 可建立臨床診斷。通過回顧性調查方法記錄患者入院前的基礎資料, 入院時的臨床參數, 包括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胸部影像學、病原學檢查結果、入院后病程進展、住院時間及轉歸。
1.3 治療方法 本組病例有3例(1.5%) 使用青霉素治療, 10例 (5.1%)用青霉素加左氧氟沙星治療, 其余病例有101例(51.53% )選用阿莫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頭孢西丁、頭孢哌酮/舒巴坦、阿奇霉素等藥, 82例(41.8%)選用二聯治療。入院后先留取標本后, 根據病情及感染程度行經驗治療, 一般狀況好, 感染較輕者選單藥β-內酰胺類抗生素, 如過敏可選大環內酯類或喹諾酮類。一般狀況差, 感染較重者聯合用藥, 多選β-內酰胺類聯合喹諾酮類或聯合大環內酯類, 待痰培養+ 藥敏結果出來后結合臨床調整用藥, 同時處理基礎疾病及并發癥, 給予積極支持、免疫調節治療等。
老年CAP患者住院時間3~50 d, 平均住院時間12 d。住院期間出現并發癥75例(38.27% );電解質紊亂32例, 肝功能異常14例, 心律失常11例, 呼吸衰竭5例, 急性腎衰竭4例, 心力衰竭3例, 休克6例。好轉出院192例( 97.9%), 死亡4例( 2.04%), 主要死亡原因是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急性呼吸衰竭( 1例)。
老年肺炎多合并慢性基礎疾病, 70%~90%老年人患有一種或多種基礎疾病。老年人的肺臟結構、功能的改變, 使患者氣道凈化能力下降, 影響了肺的天然防御機制。由于老年肺炎患者合并多種基礎疾病, 有時有很多不適, 導致疾病的不典型表現。肺炎鏈球菌是CAP老年患者的主要致病菌,本研究為34.15 %。治療應重視基礎疾病的治療與一般情況的改善, 根據患者發生感染的地點和時間, 以及患者免疫狀態、基礎疾病、臨床表現等情況, 來選擇合適的藥物。多選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較低的細菌耐藥性、較低的不良反應以及較經濟的藥物。選擇合理抗生素以及及時對抗生素進行評估以利調整用藥;本組觀察中β-內酰胺類加喹諾酮類藥物聯合治療效果佳, 是一組較佳組合, 用藥安全有效, 不良反應少, 值得推廣應用。老年肺炎治療要及時, 任何延誤都可能是致命的, 對重癥肺炎要強調經驗用藥時的“降階梯治療”, 加強護理觀察, 重視心理護理;及時予以機械通氣、纖支鏡吸痰等搶救治療[1]。由于老年人免疾力下降, 且合并多種疾病, 應注意合并厭氧菌及真菌感染的可能。本組患者發生并發癥者75例, 相對青壯年明顯增多, 其中發生電解質紊亂者較多, 這與老年患者胃腸功能下降, 且合并多種基礎病, 進食減少導致電解質紊亂有關, 故應及時監測電解質,及時糾正, 改善預后。老年CAP的預防主要是肺炎鏈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的接種, 美國CDC建議>65歲的老年人均應接種疫苗。
[1]王紅軍.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住院患者172例臨床分析.重慶醫學, 2006, 34(9): 1400-1401.
2014-04-02]
450000 鄭州巿第十人民醫院內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