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陽
近年來多種呼吸道傳染疾病相繼出現。且在早期, 其病理無法找到, 造成大量人口死亡。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特點及臨床表現為發熱、鼻塞、咳嗽、流涕、頭痛、全身無力等。其傳染途徑都是飛沫經呼吸道傳染, 直接或間接接觸患者分泌物傳染[1]。一旦發現, 就必須立即采取隔離措施, 以及消毒對其進行控制。
1.1 一般資料 對本院的30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患者進行臨床資料整理, 對其臨床資料進行總結?;颊咧杏心?5例,女15例, 年齡為5~54歲, 平均年齡(34.3±2.9)歲, 住院時間為3~46 d, 平均住院為(19.9±4.9)d。根據衛生部頒布的確診和疑似病例診斷標準, 所有患者均為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1.2 治療措施 對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患者采取正確的藥物治療以及進行防止措施能有效控制病情, 阻斷傳播, 必要時可采用多種藥物聯合治療。
30例患者經過有效治療和臨床護理后均得到痊愈, 無死亡病例。并且3個月內未出現復發狀況。對患者治療滿意度進行了調查, 結果非常滿意人數為26例, 滿意為4例, 滿意度達到了100%, 并且所有患者均未成為感染源。臨床實踐證明, 對于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及時有效的防治方案是關鍵。
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一旦爆發, 其傳播速度之快, 其傳播面積之廣, 都無法控制, 嚴重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2]。近30多年以來, 新出現了40多種呼吸道傳染病, 平均每年1~2種,嚴重影響了社會的穩定發展和人們的身體健康。所以必須采取措施來控制傳染病的傳播, 減少其對人們的影響。具體控制措施如下。
3.1 隔離措施 患者確診為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后應該馬上將患者隔離。隔離區分為確診區和疑似病例區。確診的患者可以多人共住同一個房間, 而疑似病例的患者要單獨居住。病房中要區分清潔區、潛在污染區和污染區, 而且還有設立緩沖地帶。患者所有的活動都要在病房中完成, 包括對患者的診療以及一切與其相關的醫療活動, 并且要佩戴外科口罩。嚴格執行探視制度, 不需要有關的陪護人員。患者的所有用品都要是一次性的, 用過的醫療器械都需要嚴格消毒。
3.2 消毒措施 患者的病房都需要消毒。①空氣消毒, 經常開窗通風,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假如通風條件不好, 可以安裝換氣扇。②物品消毒, 病房內的所有物品均需要消毒。病原微生物污染了物品后就要先清潔再消毒, 消毒溶液選用300 mg/L有效的氯消毒劑。③防護用品的消毒, 對于需要經常使用、重復使用的防護用品, 可以將其在使用之后放入雙層布袋中密封, 再將其放入500 mg/L的含氯消毒劑中浸泡, 浸泡15 min之后再在洗衣房進行清洗消毒[3]。如果是呼吸機螺旋管就采用一次性用品。如果是防護眼睛、面罩或者氧氣濕化瓶等物品那就使用500 ml/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30 min后再進行清洗。而如果是需要和患者接觸的精密儀器就采用75%的乙醇擦拭其表面。另外還有聽診器和血壓計等應采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④醫療廢物, 病房內的所有廢棄物都當作醫療廢棄物處理, 可以設立密封式的裝置來處理污物。對污染區的消毒劑量需要加大藥量, 使其達到含氯量>6.5 ml/L。
3.3 防護措施 每個和患者接觸過的醫護人員, 無論是直接接觸還是間接接觸, 都要對其實行二級防護[4]。進出隔離區的醫護人員都要正確穿戴防護用品, 特別要清潔醫護人員的手并消毒。對有關的醫護人員要加強防護, 測體溫2次/d,如發現異常, 應立即采取措施。
呼吸道疾病雖然易傳染, 但只要處理及時, 其治愈率較高, 因此患者不應緊張。醫院應在發現疑似病原體后及時確診并馬上隔離處理, 加強相關控制手段, 更好的控制呼吸道疾病的發病和傳播。
[1]金偉斌, 盧建華, 吳建國.基于健康管理的新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社區防控策略.醫學與社會, 2011(2):104-105.
[2]曹寧, 孫莉芳.西安市五環社區1990-2007年兒童常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發病情況分析.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08(4):56-57.
[3]劉隆平, 張曉均, 張余新.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感染控制及護理.護士進修雜志, 2010(6):12-14.
[4]馬祖芳, 張新站, 張學化, 等.2006年濟南市13起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爆發疫情分析.預防醫學論壇, 2008(7):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