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 文
2014年2月21日,在南京召開的全國農機購置補貼暨農機化工作座談會上,農業部領導特別強調要“提升農機管理部門履職盡責能力”。同時指出:“組織開展在用的特定種類農機產品質量調查、安全鑒定和重點檢查,并公布結果”是農機部門獲準新增的一項職能,要扎實認真抓好。
這里所說的新增職能,源自2009年11月1日起開始發生法律效力的《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該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國務院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投訴情況和農業安全生產需要,組織開展在用的特定種類農業機械的安全鑒定和重點檢查,并公布結果。”這里所說的“新增”,應是此前的法律規章沒有明確這一職能。
《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賦予的這個職能也屬于農機管理的基本職能。農機主管部門在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同時,必須強化農機的監督管理,以保障農業機械化持續穩定健康發展。農機安全監督管理工作要以保障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正確處理安全和發展的關系,促進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如何履行這個新職責呢?《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條文解讀作了說明。
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機化主管部門根據農業機械在使用過程中的產品質量、作業質量、維修質量和服務質量投訴情況、存在的安全隱患和農業安全生產實際需要,確定對“在用的特定種類的農業機械”實施安全鑒定和重點檢查的產品種類,制定年度安全鑒定和重點檢查工作計劃,省級以上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機構制定實施方案,經主管部門審批并報農業部備案后開展工作。
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機構應當將安全鑒定和重點檢查結果報主管部門審批,農業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機化主管部門組織公布安全鑒定和重點檢查結果,并通報有關生產企業。省級安全鑒定和重點檢查結果應當在公布前報農業部備案。
國務院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是農業部,在用農業機械的安全鑒定和重點檢查工作是由農業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機化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管理,并負責向社會公布安全鑒定和重點檢查結果;省級以上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機構負責實施工作。就是說這一工作是由省級以上農機化主管部門負責。
農業部負責組織建立安全鑒定和重點檢查制度,制定安全鑒定和重點檢查標準,完善工作程序。農業部和
安全鑒定和重點檢查的對象:在用的、特定種類農業機械,即進入流通或使用環節的產品,通常情況下應是生產急需、新開發的產品;對人體健康、人身和財產安全、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有重大影響的產品;出現集中質量投訴或者重大質量事故的產品。
安全鑒定和重點檢查的范圍:安全防護——主要是指農業機械安全防護裝置和安全警示標識的結構、強度、功能和效果。運行安全——是指農業機械在一定條件下,進行工作時所應具備的安全功能和安全性能,如移動縱向穩定性、移動橫向穩定性、振動、耐壓性、密封性、絕緣性和動力切斷等。環境安全——是指農業機械在工作時對周圍環境及相關人員的污染和損害情況,如農藥的滴漏、有害物質的排放、噪聲污染等。對于容易引起安全生產事故、環境污染或存在安全隱患的農業機械,組織開展年度安全鑒定活動,比如沼氣生產系統、大型植保機械等。
農業部根據農業生產實際公布安全鑒定產品種類指南。安全鑒定須由省級以上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機構對農業機械的安全防護、運行安全、環境安全等方面進行檢測和評定。
重點檢查是指由省級以上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機構對出現集中性安全事故的農業機械產品開展產品結構、安裝、使用等方面的綜合檢查,分析問題原因,提出解決辦法。
安全鑒定和重點檢查結果可為用戶選購農業機械提供參考,促進有關企業改進生產加工技術,不斷提高產品質量、作業質量、維修質量、服務質量和安全性能,為農業安全生產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