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鄉鎮圖書館(室)和農家書屋工程是一項惠及廣大農民群眾、推動農村文化建設的民生工程。該工程的建設對解決農民群眾“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保障農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小康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筆者通過調查發現我國西部地區鄉鎮圖書館(室)、農家書屋建設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如何促進西部地區鄉鎮圖書館(室)和農家書屋的建設發展,是我們圖書館界需要思考的課題。
1 存在的現狀
1.1 鄉鎮圖書館(室)現狀
西部欠發達地區由于地方經濟水平比較落后,地方政府財力有限,有的鄉鎮沒有專門的公益性圖書館(室),有的鄉鎮圖書館(室)沒有達到一定的藏書量,報刊、音像制品也很少,資料幾年沒有更新,運行效率低下。有的鄉鎮圖書館(室)形同虛設,沒有定期向公眾免費開放。
1.2 農家書屋建設存在的問題
農家書屋缺乏一種長效機制,其運行情況不盡如人意。一是配套資金落實較差,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影響了農家書屋的建設和管理質量。二是農家書屋硬件設施“屋”的問題。有的村農家書屋的“屋”擠占村辦公室部份辦公場所,有的村甚至將配送的書籍報刊擺放在村干部住房角落里,沒有專門的閱讀場所。三是部分農家書屋管理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出版物登記、擺放不規范。目前,西部地區一些農家書屋由于缺乏資金,沒有聘用專職農家書屋管理員,管理員是由村干部兼職。有些地方的農家書屋大多數時間沒有向讀者開放,特別是在偏遠村莊外出年輕人較多,光顧農家書屋的讀者很少,讀者的寥寥無幾和開放時間的不確定性,使得這些農家書屋成為一種擺設。
1.3 鄉鎮圖書館(室)和農家書屋工作聯系較少
在業務指導、資源共享、工作交流、資金爭取、活動開展等方面交流合作較少,常常是各自為陣。
2 促進西部欠發達地區鄉鎮圖書館(室)和農家書屋建設發展的幾點思考
2.1 爭取政府的重視與扶持
鄉鎮圖書館(室)和農家書屋的興辦,要依靠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扶持。有的鄉鎮沒有專門的圖書館(室),需要進行館(室)的修建,購置設備和各類圖書、報刊、音像資料等;已經建起來的圖書館(室)也需要添置設備,要不斷增加更新各類書刊資料。有的村將書刊、光盤資料擺放在村干部家里,沒有專門的藏書、閱讀場所,農家書屋的“屋”需要單獨修建或者在修建其它村辦公用房時統籌解決。這些都要求有穩定的資金保障。基礎設施的修建以及設備、資料更新所需資金從何處來,目前尚沒有非常明確細致的規定。這就要求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地區,資金可主要依靠地方財政解決,而經濟欠發達地區,則需要爭取上級財政補助解決。
2.2 建立鄉鎮圖書館(室)和農家書屋交流合作機制
由于體制的原因,造成人、財、物方面的不同管理。但是,兩者都處在農村最基層,在人員培訓、圖書資料共享、活動開展、資金的爭取調劑使用等方面有很廣闊的合作空間。一方面要加大鄉鎮政府的領導協調作用,制定相關的交流合作制度,由分管領導牽頭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協調部門間的關系,匯報工作開展情況和部門業務工作交流合作情況等。另一方面鄉鎮圖書館(室)之間要主動密切工作聯系、積極開展交流合作。鄉鎮圖書館(室)和農家書屋就能扭成一條繩,合力開創新時期農村圖書事業嶄新局面。
2.3 利用圖書館(室)人力資源優勢,規范農家書屋管理
促進農家書屋可持續發展要發揮圖書館(室)的作用,培訓農家書屋管理人員。要加強區級圖書館對鄉鎮文化站工作人員(鄉鎮圖書館管理人員)的培訓以及鄉鎮對村農家書屋管理員的培訓。目前,農家書屋一般沒有聘用專職的圖書管理員,這些人缺少圖書管理經驗,其業務技能有待提高。因此農家書屋要選聘有一定文化層次、有事業心、有責任感的同志做管理員,同時建立培訓制度。鄉鎮圖書館(室)可對農家書屋管理員進行必要的書刊分類、登記上架、保管和借閱等方面的培訓,講授圖書館基本知識、圖書館工作流程、圖書的日常管理等知識,這對于提高農家書屋管理和服務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4 探索圖書館(室)和農家書屋的電子信息資源共享
積極建立當地圖書館、機關學校圖書室等與農家書屋之間出版物交互流動機制,盤活“ 三農 ”出版物信息資源,促進信息資源流通。提高出版物的使用效率要利用共享工程,為農民讀者提供電子資源服務。共享工程是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通過網絡最大限度地讓社會公眾享用的文化工程。可以率先在地區內建立局域網實現互聯互通,將市區圖書館、鄉鎮圖書館(室)、農家書屋和學校機關單位圖書室建立共享平臺,實現電子書籍資源共享,為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打下堅實基礎。
2.5 依托圖書館(室)的文獻資源,提高農家書屋文獻保障能力
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民生項目,農家書屋的建設首先要注重實際,要使農家書屋與當地農民喜聞樂見的文化生活融為一體。因此,農家書屋的圖書配置要有針對性,以吸引農村讀者,提高圖書的借閱率。一要發揮政府的作用,主要由新聞出版部門組織配置。農家書屋要結合當地產業特色,應配置以農業技術類、生產加工類的圖書為主。并隨著當地經濟的發展、農民需求的增加而不斷充實、調整、擴大、完善圖書種類。二要利用圖書館(室)的文獻資源優勢,積極爭取圖書館的援助。要利用市、縣(區)、鄉公共圖書館(室)的文獻資源優勢,爭取這些圖書館的援助,以豐富農家書屋的圖書資源。如圖書館可將每年定期下架的、剔舊的文獻,尤其是過刊,贈送給農家書屋。實行市、縣(區)級圖書館和鄉鎮文化站圖書室(室)對村級農家書屋掛鉤幫扶制度。由圖書館定期挑選一批適合農村讀者的圖書借給農家書屋使用,農家書屋使用一段時間后再歸還圖書館,從而使農家書屋的讀者共享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
2.6 鄉鎮圖書館(室)和農家書屋聯合開展各種讀書活動
當前,我國農村的經濟越來越好,但農民的閱讀狀況不容樂觀。因此,筆者認為,鄉鎮圖書館(室)和農家書屋除了提供書刊借閱外,還應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來提升農民群眾的讀書興趣。每月舉辦一次弘揚“農村文明新風”、“愛書讀書”等為主題的讀書活動;每月舉辦一次以“三農知識”、“農村環境衛生”、“農村產業發展”等為內容的知識講座;積極開展薦書、咨詢服務活動;另外,開展特殊群體留守兒童的讀書活動,組織孩子們在每周星期六集中讀書,推薦有教育意義的動畫故事、童話故事、卡通等,集娛樂、學習、教育為一體。通過讀書知識競賽、三農知識搶答,評選出“讀書之星”優勝獎,以示精神激勵,同時給予一定物質獎勵,為獲獎者頒發實用的生活品作為紀念品。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群眾的讀書熱情,有力促進了當地的讀書活動。
2.7 鄉鎮圖書館(室)和農家書屋通過舉辦展覽活動傳授科技文化知識
針對農村群眾文化水平總體不高,閱讀能力有限,還存在一部份半文盲群體的現狀,為了讓廣大農民讀者能夠更多的了解一些基本科學知識,了解黨和政府的政策,鄉鎮圖書館(室)和農家書屋共同舉辦各種展覽活動。采用櫥窗式、貼墻式、懸掛式等多種方式展覽圖片(加以簡短文字說明),生動形象、直觀的向農民朋友傳授貼近生產、生活的知識內容,如:農村產業發展、疾病預防、安全生產、社會保障、見義勇為先進事跡等。圖書管理員在現場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耐心細致進行解說,以便農民朋友特別是老年農民朋友能更好的理解展覽內容。通過展覽活動的開展,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望,增強了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