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經濟社會轉型綜改,對公立圖書館建設提出新要求。縣區圖書館必須適應形勢發展,在基本職能、業務內容、基礎設施、服務管理諸方面借勢發力,相應轉型,實現跨越式發展。
關鍵詞:縣區;圖書館;轉型;發展
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時期。全新的形勢與任務,向公立圖書館建設提出了新要求。縣區圖書館也面臨新挑戰,適逢新契機。
近年來,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圖書館,堅守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宗旨,在基本職能、業務內容、服務管理、基礎設施和人才培養諸方面,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勇于擔當改革創新,走內涵與外延結合發展之路,彰顯辦館特色,迸發新的活力,在服務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中與時俱進,自身建設也實現轉型發展,面貌煥然一新。
1 由單一的情報文獻收藏管理,轉型為增設政府信息發布宣傳
利用文化信息資源中心優勢,把傳承文化知識與傳播政務信息相互結合互促共進,開創圖書館建設新局面。
2007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行政機關要采用多種方式公開政府信息,包括在公共圖書館設置政府信息查閱場所。于是,圖書館成為法定的政府信息傳播渠道。國家賦予公共圖書館這項新職責,體現了對圖書館社會功能的重視與冀望,是我國圖書館基本職能的擴充轉型。鹽湖區圖書館為把信息發布平臺打造成政府與民眾密切聯系的橋梁和紐帶,采取措施快速轉型,通暢及時地為民眾送政策、送文化、送科技、送市場信息。在認真依法踐行政務職能中擴充自身發展空間,增強圖書館吸引力與社會影響度。
1.1 在組織機構、專職人員、基礎設施、服務環境上做足做好實施準備
他們主動與政府部門聯系,及時收集整合政府信息,歸納編制上網,建立導航服務中心。讀者直接從館內網頁上點擊查閱。集中收藏政府各類出版物,建立政府信息出版物閱覽室。包括印刷型、電子型、微縮、影視音像等,做到規范統一,及時全面。這些新整編的政府公報、統計調查、各類圖書、期刊、報紙、圖表、多媒體、視聽資料等文獻,既公正、公平、方便讀者查閱,又充實了館藏信息資源。
1.2 配合開展政府信息宣傳咨詢服務
在館內設立政府信息發布宣傳欄,為政府部門代發各種宣傳資料,協助開辦政府信息資源學習使用培訓班。回答用戶咨詢聽取要求建議,及時匯編反饋相關部門,不斷提升信息整合研究能力。
1.3 利用自身資源優勢,收集整合國家政務信息,擴大信息量
除及時準確發布宣傳當地政府部門傳送的信息外,鹽湖區圖書館還利用自身資源優勢,注意從本館訂閱的報刊新聞媒體及廣播電視節目中,收集整合國家政務信息,擴大信息量。特別是關系百姓的民生信息,隨時采編及時發布。諸如從糧食農機國家直補到退休職工增加養老金,從食品安全到醫療保險,從計劃生育到單獨二孩,從義務教育到高考中考,從投資理財到市場物價,從農民工到房地產等等。努力使民眾盡快獲悉政府信息,促進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近年來,走進鹽湖區圖書館的讀者群越來越多。人們互相傳告:“進圖書館,能看書看報,上網娛樂,還能早知道國家政策,太好了!”
2 由封閉自守少數人進館借閱的“小書齋”,轉型為終身學習全民閱讀的“大書房”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確立了創建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已寫入黨的十八大報告第六部分“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自2005年起,我國每年都要舉辦“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我國正為全民閱讀立法,已于2013年列入國家立法工作計劃。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一次外國專家參加的會議上強調提出:中國要永遠做一個學習大國,不論發展到什么水平都要虛心向世界各國人民學習。在創建文化強國、學習大國的實踐中,鹽湖區圖書館認真履行全民閱讀終身教育的基本職責,走出館內“小書齋”,構建社會“大書房”,讓城鄉民眾都能就近方便地走進身邊的圖書館(室)。
2.1 延伸服務,全區覆蓋
構筑以區館為龍頭、鄉鎮館站為樞紐、農村與街道社區圖書室為基礎的三級多元圖書網。其中以建好黨和政府實施的文化惠民工程農家書屋為重點。鹽湖區已于2010年完成農家書屋建設任務。全區314個行政村,以村辦、聯辦、自辦等形式,全都建有互聯共通的農家書屋,藏書總量超過70萬冊,構成全區圖書網的“半壁江山”。姚孟辦事處岳壇村新民圖書室,2010年榮獲山西省“優秀農家書屋”稱號。2012年,該圖書室創辦人解新民,又榮獲“全國優秀農家書屋管理員”稱號。鹽湖區圖書館同時推廣社區書屋、學校書屋、職工書屋和百姓家庭書房,在圖書資源、設施配置、管理服務上大力支援。全區已建起各種基層圖書館(室)和農家書屋上千個。愛書、購書、藏書、看書、用書已在全區蔚然成風,涌現出一批成規模上檔次的百姓書屋,景克寧、張治家等榮獲“山西省藏書家”稱號。
2.2 開展活動,營造氛圍
鼓勵引導,使全民閱讀活動真正活起來、熱起來,逐漸成為民眾的一種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區圖書館每年都要舉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世界讀書日”,我國宣傳文化教育部門倡導的“全民讀書月”、“全民終身教育活動周”等活動。推出“館藏圖書珍品展”、“讀者收獲匯集展”、“讀者書法繪畫攝影展”、“河東作家作品集錦”等。“新書推介會”、“學術文化報告會”、“作品研討會”、“讀者茶話會”等,已成為館里的常規活動與名牌文化產品。他們還根據不同讀者群喜好與需求,開辦讀書夏令營、讀書知識競賽、閱讀與健康養生講座、戲劇音樂鑒賞舞臺等。節假日往往成為圖書館讀者云集的盛大節日,館里適時開展“春節讀書樂”、“我和祖國一起成長”、“讀紅書唱紅歌跟黨走”、“中國夢·我的夢”等主題讀書節活動。2014年6月,區館開展的全區“讀書活動月”,以“閱讀經典,智慧人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組織引導民眾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滋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2.3 堅持高標準高起點,提升老典型,打造新品牌,整體推進基層館(室)標準建設
鹽湖區三路里村圖書室,創建于上世紀50年代,60年來堅持為村民閱讀服務,多次受到國家和省市政府表彰。新形勢下,這座距離市區最偏遠的山區圖書室顯得不適應了。房舍陳舊,設施老化,新書稀缺,手工操作傳統管理。區館派人駐村重點幫扶,支援圖書報刊,配置電腦更新設備,完善制度提升服務。老典型煥發青春,受到村民喜愛。鹽湖區西張耿村,在農業合作化運動中就建起了圖書館,辦起了農業技術夜校。村民們讀書看報,學習運用新技術,推進農業生產,提高科學文化素養,改變了農村生活。毛主席為西張耿村《一個受歡迎的農業技術夜校》文章加寫了按語,收入《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中。現在鹽湖區圖書館在西張耿村幫助建成農家書屋,一室多用,還是村里的德孝大講堂和文化活動場所。
3 由傳統的圖書借閱管理,轉型為直接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注重實踐突出實用,力促館藏轉化為建設成果,彰顯圖書服務個性與鹽湖地域特色,攀升圖書館建設新境界。
各地圖書館都有基本藏書,更有大量當地文獻資源,諸如方志專志、世家譜牒、特優物產、名勝古跡、歷史人物、科學技術、政治軍事、文學藝術等等。這些富有地域特色的文獻信息,都是歷史文化的結晶,也是促進當地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源頭活水。鹽湖區古屬河東,是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區境遍布數十處各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有運城鹽池池神廟、舜帝陵、解州關帝廟、常平關圣家廟、寺北泛舟禪師塔、安邑太平興國寺塔、賽里關帝廟、郭村泰山廟等9處。另外還有蚩尤城、虞坂鹽道等古跡。鹽湖區盛產糧食、棉花、食鹽、相棗、酥梨等,還有金銀銅鐵鹽業化工礦產資源。鹽湖先民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鹽湖區圖書館現有館藏文獻18萬余冊(件),年訂閱報刊130余種。其中收藏地方文獻2300余冊,古籍25000余冊,珍貴明清版善本500余冊,清代《山西通志》木刻版2800余塊。還藏有各類工具書3000余冊。館藏的《尚書引義六卷》、《文獻通考三百四十八卷》、《石鼓文四卷》、《唐詩艷逸品四卷》等寶典,入選國務院頒發的《國家珍貴古籍名錄》。還有清乾隆年版《解州平陸縣志》、《河東鹽法備覽十二卷》等,入選山西省政府頒發的珍貴古籍名錄。
他們整合本館資源,建起有河東地域特色的信息資源庫,開設河東科技文化閱覽室,設立河東籍名人名著專柜,配套制作了河東與鹽湖專題音像資料和書目索引。邀請當地和外地專家學者,舉辦河東歷史文化講習班、報告會,宣傳弘揚鹽湖歷史文化。他們依托發揮館藏特色文獻優勢,積極主動參與政府實體建設工程。與發改委、文廣新局、農業、文物、旅游等部門聯系合作,提供針對性信息資料。在鹽湖區及運城市的工業園建設,設施農業技術推廣,紅棗、蘋果、酥梨,林業基地規劃建設中,他們配合整理發布傳統產業、新興產業、名優產品信息動態,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等。運城市和鹽湖區當前正在聯合實施關圣建筑群世界申遺工程。他們又系統提供了解州關帝廟、常平關圣家廟及關圣祖塋等大量文獻資料。在運城鹽池池神廟、三禁門、禁墻、鼓樓、鐘樓、河東道署、察院、河東書院,以及中條山整體維護修復開發系列工程中,鹽湖區圖書館又成了查閱提供文獻資料的智力庫,發揮著不可或缺的特殊作用。他們的實踐表明,公立圖書館要突破傳統管理模式,樹立自覺擔當、主動“出手”、勇于參與、敢于作為的新理念,要有面向讀者服務的能力,面向基層館室指導服務的魄力,也要有面向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魅力。這是縣區圖書館構建特色服務體系,更好發揮服務功能,提升服務質量,彰顯服務價值,實現自身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
4 由歷史文獻的學習教育場所,轉型為科技文化研究創新的基地
大力提升服務的科技知識含量和創新意識,催生創新思維,培育創新人才,助推創新型社會發展,釋放圖書館建設的新能量。
人類文明是個傳承創新生生不息的過程。圖書館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產物,也是提供創新思維、培育創新人才、構建創新型社會的智力庫、助推器。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圖書館作為知識密集型文化服務業,已經成為社會進步的驅動力和新增長點,成為知識創新的基礎與源泉。經濟社會轉型發展,離不開圖書館文化知識資源的支撐與滋養。圖書館服務,不止是一般的閱讀學習,更應使知識資源與科研創新實踐相結合,注重提升民眾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促成創新成果,真正發揮圖書館文化知識的核心推動力作用。
多年來,鹽湖區圖書館利用館藏資源,全力支持扶助科技文化創新活動。館里辟建科技文化創新閱覽室,收集提供國內外科技報刊資料,編輯展示歷代發明創造案例。先后為當地和外地科技工作者、發明創造者和研究者,查閱提供各種信息數百條。在本館組織的學術文化講座、報告中,也將創新型思維和國內外發明、發現、創新、創造的故事,列為重要內容,進行科普知識和創新思想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學科學用科學,開展“小小發明家”、“我的科學夢”活動,啟蒙灌輸科學精神,培育提升科技素質。
鹽湖區圖書館全力幫助參與當地歷史文化研究開發和文化產業創新發展,諸如關公文化、鹽文化研究創新中,都發揮了特殊作用。近幾年,為弘揚河東傳統文化,打造鹽湖文化品牌,鹽湖區政府組織實施舜帝陵修復開發工程,發起成立虞舜文化研究會。鹽湖區圖書館聞風而動,隨即開啟資源信息庫,調集匯總相關資料,及時送上急需的舜帝陵及虞舜文化方志史書、《弟子規》等經典和詩詞文稿、舊址圖片、書法碑刻等。組織館里的精兵強將,參加宣傳部、文廣新局、文物局、旅游局的規劃研討論證會,建言獻策提供方案。他們還多次參加虞舜文化研討活動,為查閱需求者熱情提供參閱文獻,參加虞舜文化研究論文和著作的編撰工作。在他們的支援參與下,全區已經發表論文數十篇,正式出版發行了《虞舜文化考論》、《鳴條舜陵古碑錄》、《舜帝虞舜》、《舜陵攬勝》、《舜帝傳說故事》、《舜鄉圣跡》、《舜文化尋蹤》、《堯舜禹故都紀行》等10多部研究專著。創作排演了大型歌舞《南風歌》和舜帝新戲等文藝節目。2003年起,鹽湖區每年都在舜帝陵舉辦虞舜公祭活動,海內外華人及虞舜后裔代表紛紛前來參加,引發了舜帝陵新區開發建設和旅游熱。鹽湖區舜帝陵開發建設經驗,虞舜文化創新產品的豐碩成果,引起省市和國家相關部門及學術科研團體重視。中國夏商周斷代工程研究課題首席專家、著名學者教授李學勤,各地文化科技教育新聞界人士,接連前來調研考察,宣傳報道推廣。中國先秦史學會還在鹽湖區舜帝陵創建了堯舜禹研究基地。這里成為中國歷史文化研究交流開發創新的一個新亮點。舜帝陵也由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升級為國保單位。鹽湖區圖書館繼續為推動文化產業和經濟社會創新發展貢獻力量。
當前,鹽湖區以“孝行天下,德政千秋”為活動主題,在全區22個鄉鎮辦,已建起農家書屋、德孝大講堂,老人日間照料中心等“五位一體”的“德孝文化苑”154座,不斷引深虞舜德孝文化建設,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各級報刊廣播電視給予宣傳報道。2014年6月,《半月談》以《運城,讓傳統文化凝聚發展正能量》為題,刊發專文,論述了鹽湖區在德孝文化建設中,從傳統弘揚到全民實踐,讓文化創新成為區域轉型跨越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誠如鹽湖區區委書記王志峰所講:“鹽湖區的實踐證明,通過抓人心、抓道德建設來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比就經濟建設抓經濟建設效果更好。”
5 由紙質版本手工操作舊式管理,轉型為電子版本現代網絡化管理
探索內涵與外延融合發展之路,打造適應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需求的數字圖書館,邁進圖書館建設新時代。
更好地落實為讀者服務辦館宗旨,創建溫馨、舒適、優雅、和諧的公益圖書館。“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馬克思語)鹽湖區圖書館視讀者如親人朋友,尊重讀者,關愛讀者,想其所想,急其所急,提出打造家庭式圖書館,提供“保姆式”服務,讓更多民眾身心愉悅地走進圖書館。他們為讀者準備了飲用水,水杯、紙筆、毛巾、臉盆、雨傘等學習生活用品。在采光照明、通風換氣、衛生安全等細節上不斷改進日臻完善。在服務態度、服務方式、服務環境、服務氛圍上,讓讀者感受到禮貌熱情周到貼心的服務。多年來,鹽湖區圖書館堅持參加政府組織的文化下鄉下廠下基層活動,將圖書送到讀者手上。他們將服務“窗口”前移外移,經常在市區大街、街道小區和鄉鎮集市,為百姓辦理借閱手續,開展圖書宣傳。
參考文獻
[1]肖可以《政府信息公開制度下的圖書館作用》,上海圖書館《圖書館雜志》2008年第2期
[2]劉博智《今年全國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在天津開幕》,山西日報2013年10月16日
[3]《推動全民閱讀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山西日報2013年8月5日
[4]《習近平在同外國專家座談時強調:中國要永遠做學習大國》,山西日報2014年5月24日
[5]《一個受歡迎的農業技術夜校》本書編者按,中共中央辦公廳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6]《運城,傳統文化凝聚發展正能量》,《半月談》2014年6月10日
作者簡介
許鮮草(1973-),女,大學本科,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圖書館,助理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