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的姚文勝博士后在2014年第1期的《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上發表題為“破解城管與攤販沖突的治本之策”一文,認為攤販的存在是世界范圍內的普遍現象,即便在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成熟度如此之高,也都允許小商小販存在。而對于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攤販在方便市民生活、活躍經濟、吸納就業等方面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然而城管執法隊員與攤販之間關系持續緊張,執法過程傷亡報道時常見諸報端,由此引發的大規模群體事件及上訪活動令地方政府疲于應付。城管部門的執法行為不僅將所在部門推上風口浪尖,更是將公眾的不滿引向地方政府,給正常的社會秩序造成惡劣影響。
街頭攤販在我國是一個長期存在的現象,因此從根本上破解攤販與城管沖突必須實現理性狀態下的利益均衡。首先政府應調整城市管理的基本理念,改“不允許擺攤”為“有條件的擺攤”,把擺攤由不法行為改變為有條件的合法行為。其次,城管執法作為具體行政行為,根據行政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的精神,應遵循“先取證,后裁決”程序原則,做好證據收集工作。最后,政府還應當引導其組建自我管理機構實現自治,公權部門的行為由隨機的強行驅趕、沒收,改為事先規劃、事中服務及事后查缺補漏。城管與攤販困爭問題,既關乎執政,也關乎民生,還關乎國家形象的問題。只要直面問題背后的利益關系,從均衡各方利益入手,標本兼治,雙管齊下,宿疾應可化解,城市擺攤將成為靚麗的城市之花而非棘手的城市之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