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瀟瀟

摘 要:本文通過對于江蘇省淮安市42家企業的調研,研究了生產性服務業對于制造業發展的推動對于企業經濟績效提升的影響,通過計量分析發現,生產性服務業對制造業發展的推動能夠顯著提升企業的經濟績效,然而,企業業主受教育程度,人力資本水平以及企業規模對于企業經濟績效的提升并不顯著。
關鍵詞:生產性服務業;制造業;推動;經濟績效
一、問題的提出與理論分析
近年來,我國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迅速,生產性服務業對于制造業發展的推動作用也引起了學者的廣泛關注。高傳勝、劉志彪(2005)認為,生產性服務業能夠通過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人力資本等途徑對制造業的發展以及轉型升級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鄭吉昌、夏晴(2004)研究了浙江省的生產性服務業對制造業的推動作用,研究發現,生產性服務業提高制造業的競爭力主要通過兩種途徑:一是降低交易成本,二是提高制造業的科技含量。江靜、劉志彪、于明超(2007)通過對中國地區層面的1998年到2004年以及細分行業1993年到2003年的面板數據的研究,發現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促進了制造業整體效率的提升。
結合之前學者的研究成果,生產性服務業對于制造業的推動作用,主要通過降低交易成本,促進專業化分工的深化,提升人力資本,提升制造業的科技含量等途徑來實現。
之前的學者做出了大量深入細致的研究,得到了豐碩的成果,然而,由于調研條件受限,研究大多停留在宏觀層面,對于企業微觀層面的研究還不夠深入,本文將對江蘇省淮安市的企業進行問卷調研,并且通過計量分析來研究在企業層面,生產性服務業對于制造業的推動作用。
二、變量和數據說明
本文主要研究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對于制造業的推動作用,主要調研了江蘇省淮安市的42家制造業企業。
被解釋變量是企業的經濟績效(FPER),將企業的經濟績效分為五個等級:“很好,較好,一般,差,很差”,分別賦值:5,4,3,2,1,在調研時請企業的業主自己根據本年度的情況進行打分。
解釋變量主要是本地區的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對于本企業發展的推動作用(PS),也將其分為五個等級:“很有幫助,較有幫助,效果一般,效果較差,效果很差”,并分別賦值:5,4,3,2,1。這也是主觀的變量,在調研時請企業的業主自己根據本年度的情況進行打分。同時設置了控制變量,控制變量主要有業主的受教育程度(EDU),用受教育年數來表示。還選取了人力資本(HUM),用受過本科教育的員工占企業員工的比重來衡量。除此之外,還選取了企業規模(SIZE),用企業員工的數量來衡量。
三、計量結果與分析
模型的Adjusted-R2為0.46。模型整體擬合效果良好。通過計量結果可以發現,生產性服務業對于制造業的推動作用對于企業的經濟績效的提升有著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生產性服務業對于制造業的推動作用每提升一單位,將帶動制造業的經濟績效提升0.648個單位。究其原因是由于近年來,該地區的生產性服務業的迅速發展,交通運輸,金融服務,信息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極大地降低了制造業的交易成本,也為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從而,推動了制造業企業經濟績效的發展。
然而,作為控制變量的企業業主的受教育程度,企業的人力資本程度,以及企業規模對于企業經濟績效的推動作用在計量分析結果中均不顯著。作者認為,該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并不高,大多數制造業企業都是勞動力密集型的加工企業,而管理這些企業對于企業業主的學歷的要求并不高,對職工的學歷要求也不高,從而造成了企業業主的受教育程度和人力資本對于企業經濟績效的影響并不顯著。另外,企業規模變量對于企業經濟績效的影響也不顯著,這應該是由于企業的規模大也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造成的。
結論:本文通過對于江蘇省淮安市42家企業的調研,研究了生產性服務業對于制造業發展的推動對于企業經濟績效提升的影響,通過計量分析發現,生產性服務業對制造業發展的推動能夠顯著提升企業的經濟績效,然而,企業業主受教育程度,人力資本水平以及企業規模對于企業經濟績效的提升并不顯著。
參考文獻:
[1] 高傳勝,劉志彪.生產者服務與長三角制造業集聚和發展[J].上海經濟研究,2005.(8).
[2] 鄭吉昌,夏晴.現代服務業與制造業競爭力關系研究——以浙江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為例[J].財貿經濟,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