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2012年12月,大恒數碼印刷(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恒數碼”)成立,并組建了與江蘇鳳凰相同的第二條噴墨數碼按需生產線,這在業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諸多行業媒體紛紛將目光投向了這個新企業。這個以往的數字印刷設備代理商是如何演變為按需出版生產服務商的呢?按需出版的道路是“荊棘密布”還是“風景這里獨好”?讓我們來聽聽大恒數碼總經理李俊杰怎么說。
對于成立大恒數碼的初衷,李俊杰表示源于大恒集團發展轉型的思路。“以前我們做設備代理,幫別人賣產品,從公司發展前景來說,是受局限的,我們希望擁有自己的產品。通過2008年奧運會項目,大恒意識到服務本身就是一種產品,我們并不把印刷看作加工制造產業,我們是用大恒的理念在印刷領域服務客戶。印刷就是服務,通過印刷來服務客戶,而不只是做成一個產品。”
眾所周知,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以擁有亞洲第一條連續噴墨全連線數碼按需生產系統著稱,這條生產線將印刷與內容創作、編輯校對、排版設計等各個環節融合在一起,印刷在其中已經不只是加工者的角色。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是大恒為其提供了整個系統集成方案以及近兩年的后期服務。在總結了第一條噴墨全連線生產線運作經驗的基礎之上,大恒通過調整整體架構在北京組建了第二條噴墨數碼按需生產線。與鳳凰的生產線一樣,大恒的生產線以柯達鼎盛Prosper 1000數碼印刷機為核心,配備瑞士Hunkeler的書芯成型設備和日本Horizon BQ-470的印后裝訂設備,但有所不同的是,鳳凰的生產線是全連線的,而大恒采取的則是近線方案。李俊杰介紹了這兩種方式的不同:“連線方案需要將整個設備系統串聯起來,故障率是每個系統相乘的結果。而近線方案追求的不是設備物理層面的串聯,而是用軟件系統將各個生產環節連接,整個系統故障風險將大大降低,生產效率也會有所提高。”
那么,最初為什么給江蘇鳳凰做?大恒是看到鳳凰的成功以后,才決定嘗試自己做的嗎?
李俊杰總經理給出了答案:“做按需出版最容易成功的企業非江蘇鳳凰莫屬,他們創新的條件更加成熟。江蘇省新聞出版局和鳳凰出版集團基本是一條線,圖書的編印發不是完全市場化的方式,豐富的出版資源以及領導高層的高度重視使得鳳凰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另外其規模和在出版行業的地位是其他企業望其項背的,所以他們做起來更容易成功。”
“北京是全國出版中心,大恒的總部也在北京,我們希望在北京能夠體現出更多自己的理念,在商業模式和管理方面的實踐還是必須由我們自己做才能有所體會。”另外,大恒集團之前長期做設備的銷售代理,深深地體會到設備不是問題,各個品牌的設備之間差異并不大。關鍵問題不是沒有好設備,而是大家不知道該怎么用,印刷企業的商業理念、盈利模式等方面不健全。所以大恒決心要試水按需出版,實踐出一條創新路。
對于接下來要走的路,李俊杰表示壓力雖大,但是感到非常幸運。“任何創新的路都不好走。所有的創新都是一個試錯的過程,關鍵是我們有沒有試錯革新的機會。像柯達、諾基亞這些大公司并不是沒有實力,而是以KPI(績效考核)為主導的管理體制不允許有創新部門的出現,所以內部創新試錯的機會被扼殺了。對于我個人來說,現在能做這件事是很幸運的。對于大恒數碼來說,做創新探索也是很幸運的事情。”
李俊杰認為數碼印刷不是做與不做的問題,而是怎么做的問題。對于大恒是否找到了“怎么做”的答案,他表示:“不可能有人找到答案,因為答案一直‘在路上。所謂的答案是什么?可能是某一階段的成功或某一階段的收獲。所有人都在問答案是什么?我認為這個答案都得自己去探索。如果大家都找到了答案,那么這個行業也沒什么可做的了。”
現在大家談論最多的是印刷行業的轉型問題。對于這個話題,李俊杰表示這是很多傳統行業都在討論的話題。“我發現,不僅是印刷行業,其他行業比如服裝、汽車或是日用品行業,每次開會也都是如何轉型以及互聯網沖擊對傳統行業的影響等問題。我前些天參加出版行業的會議,大家探討的也都是這些問題。”對于互聯網的認識,李俊杰認為傳統產業還處在隔著籠子看動物的階段,如果真的投身到籠子里去,才能更深入地認識互聯網既不是能吃人的老虎,也不是能把玩的寵物。
他認為,并不是有了互聯網才有互聯網思維,互聯網誕生之前,其實就有典型的互聯網思維,成功的互聯網企業的互聯網思維并不是由互聯網帶來的。比如在餐飲行業,肯德基、麥當勞的產品化做得很好,服務流程和服務規范非常典型,非常注重口碑和人脈傳播,營造客戶體驗,這都是典型互聯網思維。“我認為很久以前,可能在清朝時期就存在互聯網思維,而如今這種思維只不過是由互聯網這個工具發揚光大了。最重要的是企業好與不好,好的企業有了互聯網會更好,不好的企業有了互聯網也好不了。創新不等于互聯網,沒有互聯網之前,好的企業一直在創新,并不是互聯網帶來的,而是有了互聯網優秀的企業會更好。”
那么,在李總眼里好的企業是怎樣的呢?他表示:“好的企業必須有好的盈利模式。要有好的盈利模式,就要有核心競爭力。所謂核心競爭力就是學不走、買不到、不可復制的能力。能夠買得到或是可以帶走的都不是核心競爭力,別人能夠學到的也不是核心競爭力,就像最近很多人去臺灣健豪、Eprint參觀學習,能夠學得到的一定不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
大恒數碼練內功的目標就是要具備這樣的核心競爭力。當然,要想具備這樣的競爭力,需要大恒數碼一步一個腳印堅實地走好腳下每一步。對于下一步怎么走,李俊杰給出了答案:“大恒數碼今年將在企業信息化進程上前進一步,年底將發布新的信息平臺。此平臺從處理訂單、印刷生產環節到物流配送全流程自動處理。我們希望除了做到數字印刷以外,通過數字流程打造一個數字工廠,不只是用數字化設備去生產,也用數字化手段去管理。”
對于數字印刷目前在國內的應用情況,李俊杰認為需要數字印刷企業和用戶一起創新。“以前印刷行業由于各種限制,客戶要什么我們印什么,客戶要怎么印我們就怎么印。客戶對于技術能力的范圍并不了解,這需要我們“以下犯上”,作為下游企業如何對上游客戶做好服務?最好的服務就是管理,大恒數碼希望通過管理讓客戶享受更好的服務。管理其實就是引導,在產品創新和應用方面作一些探索。目前市場上有很多出版社已經開始受到我們影響,認可我們的理念,并已經達成了長期合作意愿。”
大恒數碼在發展路上有收獲也有迷茫。“少說多做,迷茫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跳出去,站在更高的點上看問題。”這是李俊杰作為大恒數碼管理者的高瞻遠矚。我們相信,在李俊杰的帶領下,大恒數碼一路櫛風沐雨,砥礪前行,定會在按需出版領域開拓出一番美好的風景。、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