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玨
阿里巴巴國際化步伐的加快,或將引領行業邁入新領域,但千萬別以為它僅為赴美上市而戰。
趙毅(化名)2006年大學畢業后就在山東創業,開辦了自己不銹鋼鑄件的生產工廠,一干就是7年,她的阿里巴巴誠信通會員也當了七年。“當初的訂單并不多,所以想借助阿里巴巴的平臺多找點合同”,趙毅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這七年間通過阿里巴巴發展了兩個固定客戶,一個是美國的,一個是意大利公司駐中國的工廠,他們通過平臺找到我們,來工廠考察了一年多,之后簽訂了長期合同。這兩個客戶平均每年每個訂單額在200萬-300萬元。”
趙毅坦言,這樣的訂單不算小,付出的代價只是誠信通會員的年費2800元,年費在七年里沒有漲過價。盡管由于個人原因轉售了工廠,但趙毅說起阿里巴巴依然心存感激。畢竟對于當初起家的小工廠,阿里巴巴確實幫了不小的忙。
尋找新增量
像趙毅這樣通過阿里巴巴找到客戶做大生意的中小企業主不在少數,2012年阿里巴巴中國站企業會員數就已經超過500萬。根據6月提交的招股書,2014財年(2013年4月1日-2014年3月31日)天貓的總交易額為5050億元,淘寶的總交易額為1.172萬億元,而同期國際電商巨頭亞馬遜與eBay的總交易額之和為1200億美元,還比不上阿里旗下淘寶一家的規模。
阿里巴巴也因這些中小企業的成長獲得了驚人利潤。2014財年阿里巴巴集團凈利潤約234億元,同比增長170.6%。
該感激的不知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從15年前起家至今,中國的電商地盤阿里系已經占據了半壁江山。雖然淘寶規則的設定存在先天缺陷,很難從根本上遏制假貨、次貨泛濫,雖然以京東為代表的新型平臺電商高歌猛進,但“除非出現極端的黑天鵝事件,阿里系的地位幾年之內不可能受到撼動”。資深電商行業分析師由天宇在接受《中國經濟信息》記者采訪時很肯定地答道。
阿里巴巴的絕對值增量依然巨大,不過,阿里巴巴因規模過大已經帶來了邊際效益遞減。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B2C與C2C電商交易規模增速已經降至20%-30%,到2017年,增速還將進一步下滑至17.4%。阿里巴巴負責運營的內部人士朱欣(化名)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阿里巴巴業務分為三大塊:一是國際站,二是淘寶天貓,三是小額金融。第二部分目前依然是阿里巴巴集團的盈利核心,而中國的電商不會再有從前的大增量,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恰巧國外的市場很多是新的純增量的市場,處于從0到1的過程,阿里巴巴才將野蠻擴張的戰略轉到國際市場上,比如俄羅斯,巴西以及東南亞國家。”
事實上,當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云宣布退休后不久,他的行蹤告訴大家,馬云不是退休而是去為阿里巴巴擴大地盤做物流網絡的儲備。朱欣說,“網上購物的體驗一則來自產品本身,一則來自物流。”自2014年以來,阿里巴巴已經與亞洲、南美洲多國郵政簽署物流合作協議。
的確,“阿里巴巴的擴張其實是有跡可循,在擴張過程中基本會圍繞著自己的電商生態系統布局,與新加坡和巴西郵政的簽署在延伸自己物流方面的地域服務范圍。”艾瑞咨詢電商分析師楊陽向《中國經濟信息》記者表示。
新一輪國際化
然而,國際化并不是阿里巴巴的新業務。朱欣說,“國際站這部分業務是阿里巴巴最早起家,改進難度也最大的業務。”在國內的電商方興未艾之時,阿里巴巴的國際業務就已動工,期間,阿里巴巴進入了印度、日本以及歐洲的多個國家。“由于多方面原因,之前的國際化規模并沒有做大。阿里巴巴想要將平臺進一步做大就必須解決國際站的問題。這一輪阿里巴巴著力的國際化亮點在于,有淘寶天貓上齊全的貨品做后盾和保障,只要把這些賣家稍微往外引一引,以其體量,將產生可觀的化學反應。”朱欣對國際化信心滿滿。他說,“消費者選擇線上購物,不會在乎賣家來自何方,網上購物的優勢就在于便利與便宜,如果它還有售后保障,這就會讓所有國家的消費者買單。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淘寶上的齊全品類,天貓商品的優良質量,與更完善的后續客服,這一次阿里巴巴的國際化擴張就變得水到渠成。”
事實上,財大氣粗的阿里巴巴在這次推出國際化的力度也有別以往。根據公司的政策,平臺的賣家做跨境貿易不僅能獲得返現金獎勵,還可以憑借流水取得信用貸款,每出口1美元可獲得1元人民幣無抵押授信,最高授信額達1000萬元人民幣,貸款資金由7家與阿里巴巴簽署合作協議的銀行提供。
楊陽分析,在上市前夕馬云國際化的一系列舉動無疑會阿里巴巴的海外知名度,而這將抬升其上市估值。
不過,阿里巴巴練足內功并不代表國際化的外部掣肘已經消失。楊陽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跨境業務肯定會遇到當地政府或海關的干預,例如近期俄羅斯海關出臺新規,規定企業想在俄羅斯市場獲得發展機會,必須在當地建立海外倉或設立分公司進行本土化運營。這是行業內必然遇到的問題,目前仍沒有完全解決。”
“阿里巴巴選擇并購或者融資的方式進入當地市場,而不是選擇在當地自建業務也正是由于可以更好的規避當地政策風險。”楊陽說。
從平臺到數據
“選擇并購或融資的方式進入的另一層原因則是,在國際市場上用戶方面是阿里巴巴的弱勢,通過收購來快速增加自己的用戶群。”楊陽說。用戶群體越龐大,平臺價值越高,而有平臺有流量就有商機。
2014年馬云的資本胃口越來越大,投資領域越來越廣,視頻、影視、音樂、體育、運營商、大數據、旅游、金融、瀏覽器/搜索、新聞、社交、地圖、物流、線下賣場、打車軟件等,投資花費的資金逐月上升,半年多阿里巴巴已經花去500億元。
馬云的愛好看起來天馬行空,離主業越來越遠。從做電商平臺起家,大概馬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并不能看清未來十年的發展圖景。但時至今日,搭“臺”唱戲,成為共識。不論是跨行業收購還是國際化戰略,馬云步步為營,布局自己“云+端”的大數據戰略,即以阿里巴巴的云計算和大數據能力為基礎,通過嫁接各類應用,挖掘和分析各類數據,為用戶和商家提供服務。平臺搭建越廣,數據越龐大,信息量就越豐富,云計算也就越發凸顯出計算的價值,而其服務的精準性與高效性就變得更可靠。
7月以來,阿里巴巴先后發布了自己的大數據處理平臺 ODPS與大數據工具“彩云間”。朱欣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事實上,國際化步伐加快,跟赴美上市沒有直接必然的關系,更大的根源在于阿里巴巴戰略轉型為數據型公司。“這一點跟亞馬遜的目標是一樣的,但由于阿里巴巴海量的數據積累,只要在數據分析與挖掘上發力,就可能出來很多商業成果。”
據亞馬遜內部人士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杰夫·貝佐斯對馬云入侵亞馬遜的大本營——美國深感恐慌。貝佐斯看到了馬云的實力和野心,決定投入10億美元搭建亞馬遜跨境貿易的各類平臺,以迎接阿里巴巴的“挑釁”。
“對于國內市場而言,阿里巴巴的國際化擴張和跨境貿易的發力,使國內的電商企業開始重視跨境電商業務。”不過,“國際市場擴張方面,仍然需要企業擁有一定的資本能力和明確的戰略方向。” 楊陽說。
國內的電商企業的確在跟風國際化,卻很難追上“云”帝國的建構步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