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啟明
作為報道和傳播者,如果不是小罵大幫忙,或者是只褒不貶,那么這個案例即使完成了,也注定行而不遠。
姚勁波可能攤上大事兒了。
近日,一篇名為《姚勁波談收購趕集:我們不會收購一個沒有意義的公司》的文章,把他推上了風口浪尖。
事情的起因大致是這樣的。自從去年引入戰略投資者騰訊并成功登陸納斯達克之后,神奇的網站58同城CEO姚勁波就宣稱要拿10億元人民幣用于外部并購。聽到這個消息,媒體開始樂此不疲地亂點鴛鴦譜,慫恿姚勁波像優酷吞并土豆一樣收購趕集網。誰知上慣了《非你莫屬》,指點江山成了習慣的姚勁波沒摟住,順嘴說出了對趕集網的真實看法。
“我們不會收購一個沒有意義的公司。” “趕集網的用戶是我們用戶的子集,商戶也是我們的子集,產品也是Copy我們的,收購這樣一家公司沒有任何意義。”
作為中國本土市場分類信息網站,58同城與趕集網之爭已經曠日持久,先一步登錄資本市場的姚勁波的優越感是顯而易見的。但盡管如此,如此大張旗鼓地批評競爭對手,的確是不妥的。尤其是在自己已經是上市公司的前提下。這種言論所引起的反彈也是能夠想到的。
隨后,趕集網以公司公關部門的名義發布了一篇措辭激烈的“聲明”,告誡姚勁波“去學學真正大佬的姿態”。
“互聯網同行競爭再激烈,每次靠CEO黑對手上頭條的公司也很少見。這是個公司文化問題,所以趕集是永遠都不會收購58同城的,我們不是一種人,做不到那樣的無節操。”
不知道這樣的罵戰還將持續多久,但顯然58同城和趕集網的梁子算是越結越深了。
“挑事兒”的是一家叫“鈦媒體”的科技網站,由前財新傳媒調查記者趙何娟等創辦。鈦媒體的報道,或不是有意為之,但從標題來看,所起到的“搓火”作用顯爾易見。因為就在趕集網發布聲明之后,記者還去找58同城問怎么看。著實有趣。
實際上,因為媒體這樣的兩面傳話而導致的競爭對手隔空罵戰早已經司空見慣。最早《21世紀經濟報道》的一篇報道中,將國美電器的前CEO陳曉看衰國美的觀點呈諸報端,隨即讓國美與陳曉之間勢同水火。陳曉變得尤為被動,聲稱是和記者的私人聊天被拿來報道。記者也感覺冤枉,隨即噤聲。這篇報道據說讓陳曉損失慘重,因為其離職時有過保密的巨額補償,因為這一番言論,或損失千萬元。
再近一點,《創業家》雜志在幾年前有篇文章寫雷軍做手機,雷軍的一句“喬布斯也會死,所以我們還有機會”一下子激起了以周鴻祎為代表的喬布斯門徒的抵觸。在中國,人們對死者的言論是尤其避諱的。所以對雷軍羨慕嫉妒恨,或者對喬布斯崇拜程度非常的人,勢必會對其大行口誅筆伐。所以后來無論雷軍怎么解釋,都無法消除這一言之失。
企業(家)與媒體之間的關系,大多數時候是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是雪中送炭。所以我們總能看到那些著名的企業家與媒體的若即若離。
以前我也曾從事過商學院案例的寫作,那時候我比較矛盾的就是,如何寫一個客觀真實的商學院案例,同時又能獲得對方的認可并簽字同意發表。作為報道和傳播者,如果不是小罵大幫忙,或者是只褒不貶,那么這個案例即使完成了,也注定行而不遠。所以,我們總是看到那些“搓火”的媒體的存在,這談不上合理與不合理,只是這種關系肯定無法持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