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冬
摘 要:中國是世界上外匯儲備第一大國。本文分析了中國巨額外匯儲備的現狀以及形成原因,初步探討了巨額外匯儲備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最后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議。
關鍵詞:外匯儲備;形成原因;中國經濟;影響
一、中國外匯儲備的現狀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定義,外匯儲備是指,一個國家的貨幣當局持有的、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根據中國外匯管理局的數據,在2006年2月,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達到8537億美元,外匯儲備規模成為全球第一,我國成為了世界上擁有最多外匯儲備的國家。在2011年3月,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達到30447億美元,我國的外匯儲備首次超過了3萬億美元。截止到2013年年底,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達到3.82萬億美元。
在中國外匯儲備的幣種構成中,美元占到65%,歐元占到26%,英鎊占到5%。可以看出,在我國的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所占的比重相對比較大,我國的外匯儲備結構比較單一。
二、中國巨額外匯儲備的成因分析
(一)熱錢的大量流入。從2005年以來,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率一直在上升,從2005年1美元兌換8.2元人民幣,到目前1美元可以兌換6.15元人民幣,人民幣不斷升值。
人民幣不斷升值的預期,導致國際上大量的熱錢流入中國,以獲得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收益,這就導致中國的外匯儲備持續快速增長。這些熱錢往往最終流向了房地產市場以獲取高額回報,推高了中國的房價,形成了房地產泡沫。如果大量熱錢在短期流出中國,也會對市場造成巨大的沖擊。因此,大量流入的熱錢給中國的經濟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二)中國貿易收支的連續多年順差。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屬于出口導向型,國家通過各種方式鼓勵出口。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里,中國主要依靠出口和政府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在中國的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多年以來均為順差,這就使得中國產生了大量的貿易順差,積累了巨額的外匯儲備。
(三)中國實行強制結售匯制度。根據我國的規定,對于企業外匯賬戶的余額,超過規定數額的部分,由商業銀行進行強制性的結匯,兌換為人民幣。因此,隨著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外匯儲備不斷增加。
(四)外商直接投資。多年來,中國一直采取各種優惠政策吸引外資,以創造就業崗位,促進經濟發展。中國穩定的政治環境、廉價的勞動力及高速的經濟增長率,吸引了大量的外資進入中國,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額一直處于世界前列。隨著大量的外資流入中國,外資在轉換成人民幣時,會形成新的外匯儲備。
三、巨額外匯儲備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
現在中國外匯儲備的規模已經遠遠超過了目前經濟發展水平所需要的外匯儲備的規模,巨額的外匯儲備實際上已經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一系列負面影響。這些負面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劇通貨膨脹。中國巨額的外匯儲備,使得貨幣當局不得不投放大量的人民幣,一方面造成流動性過剩,加劇了通貨膨脹,另一方面也進一步強化了人民幣升值的預期。這就降低了中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影響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
中國快速增長的外匯儲備,使得國內流通的人民幣迅速增加。近年來,中國M2的增長率一直處于高位。通貨膨脹的本質就是貨幣發行過多,我國在2011年夏天經歷了一次通貨膨脹,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消費者價格指數達到了7%以上,通貨膨脹對人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損失風險加大。在中國的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所占的比例比較大,如果美元出現貶值,中國將會蒙受巨大損失。美國欠下了巨額的國債,近年來美國國債規模已經超過了美國GDP的規模,為了刺激投資、推動美國經濟增長,美聯儲推出了量化寬松政策,這實際上是在默許美元貶值。中國購買了世界上最多的美國國債,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人,因此美元貶值使得中國面臨很大的損失風險。
(三)加劇貿易摩擦。中國多年來持續的貿易順差是導致外匯儲備迅速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國制造的產品,物美價廉,質量較高。由于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比較低廉,與外國同類產品相比,以服裝、玩具等產品為代表的中國出口產品的價格比較低,很有競爭力,深受國外消費者的喜愛。
在和我國的貿易中,美國和歐盟經常出現逆差,同時中國物美價廉的產品也對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制造業產生了沖擊,因此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近年來多次要求人民幣升值,經常用匯率問題攻擊中國,同時采取多種措施對中國的出口企業實施貿易制裁,以保護本國的企業。例如,美國多次對中國的出口產品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反傾銷訴訟,給國內出口企業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響。
(四)機會成本大。多年以來,中國出口的產品往往是低附加值產品,中國在國際貿易中處于價值鏈的低端,中國的產業結構存在許多問題。中國積累的外匯儲備多數是美國國債,這實際上表明中國將各種資源轉換為美國國債,為美國的消費提供融資,而并沒有促進自身的產業結構升級,這就形成了巨大的機會成本。
四、對我國外匯儲備的政策建議
(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踐已經證明,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方式已經出現了巨大的問題,不僅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而且導致國內產品的創新能力不足,我國一直處于國際貿易價值鏈的低端,使得我國經濟對于外貿的依存度過高,不利于我國經濟的穩定增長。例如,2008年以來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的經濟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廣東、福建等沿海地區的制造業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部分工廠停工,工人失業,影響了社會穩定。
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方式已經無法繼續下去,我國應該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過去的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資拉動經濟增長轉變為主要依靠內需和出口、投資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我國要不斷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淘汰落后產能,出臺有利政策支持以鼓勵新興產業發展。
多年以來,我國居民的儲蓄過高,內需不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應該積極發展國內消費市場,制定多種政策擴大內需。首先,要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其次,應該消除壟斷,鼓勵民營企業發展,民營企業吸納了大部分的就業人口,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對于社會和諧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最后,應該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縮小收入差距。
(二)改革結售匯制度。我國目前的結售匯制度導致外匯儲備主要集中在國家,國家實際上承擔了本來應該由市場承擔的風險。因此應該允許企業持有外匯,建立多元化的外匯儲備體系,從而分散風險。
(三)建立戰略物資儲備。戰略性資源對于國防和經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國擁有巨額外匯儲備,有能力建立以石油儲備為主的戰略物資儲備體系。通過建立戰略物資儲備,可以維護國家安全,保障經濟發展。
(四)幣種多元化。長期以來,我國的外匯儲備以美元資產為主,在我國目前的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過多,我國的外匯儲備過于依賴美元,美國經濟的波動、美元的貶值,都會對我國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我國應該改善外匯儲備的幣種構成,增加歐元等幣種所占的比重,不斷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分散匯率風險,最終形成科學合理的外匯儲備幣種構成。
參考文獻:
[1] 陳雨露,張成思.全球新型金融危機與中國外匯儲備管理的戰略調整[J].國際金融研究,2008,(11):87-94.
[2] 張曙光,張斌.外匯儲備持續積累的經濟后果[J].經濟研究,2007,(4):18-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