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老啃族”是目前在我國社會主義轉型時期新出現的一種現象,同時它也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袄峡小痹絹碓匠蔀槿鏄嫿ê椭C社會的一種阻力。本文通過分析“老啃”這種現象及其產生的原因,從政府職能、社會保障、城市“反哺”農村等方面提出解決這個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老啃族;原因;對策
隨著中國現代化進程的發展,城鄉收入差距卻在逐漸擴大,加上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體制,讓通過上學、打工等渠道從農村進入城市環境的“80后”肩上擔負了贍養父母的沉重負擔,而責任主體還應包括國家財政和社會。只有通過加大國家財政對農村的投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等方法,才能減輕“老啃族”的壓力。
1 “老啃族”的含義
“老啃族”這種說法雖然不是很嚴謹,但它是相對于另一個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詞“啃老族”而來的。如果說“啃老族”是有能力靠自己雙手獨立生活卻主動放棄工作機會,并部分或全部需要父母資助才能維持生活的年輕人,那么“老啃族”就是,指工作工作后無條件的回報父母的年輕人。這種現象從好的角度來說就是兩代人的互助,但也從另一個層面反映出了許多現實問題。
“老啃族”祖祖輩輩生活在農村,他們是第一代通過考上大學等方式走出大山到城市工作的“80后”年輕白領,但其實這不只是“80后”面臨的問題,基本上每一年代人都有這樣的困境,“60后”有,“70后”也有,只是在“80后”中更普遍而已。他們現在住在城市,卻無法去享受繁華都市的美好生活。他們肩負著謀生和贍養的雙重重擔。
2 “老啃族”的現狀
據2012年發布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顯示,我國的城鎮人口比重超過50%,流動人口規模達到歷史新高。統計顯示,流動人口中“80后”農二代已占流動人口的近一半?!秷蟾妗愤€預測,2020年我國城鎮人口將超過8億,未來十年需轉移農村人口1億以上,可以預見這其中的“老啃族”數量之大?!袄峡凶濉痹诔鞘兄泄ぷ鞯耐瑫r供養住在農村的父母,這本屬于個人問題,但現在已上升為社會問題,因此也引起了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
2.1 經濟上的壓力
一方面“老啃族”生活在城里,每月的各種花銷已經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另一方面還在不斷為農村的老家操心,例如父母生病只能靠他們提供經濟幫助去接受治療;父母要蓋新房只能靠他們提供金錢上的支持;父母從小把他們養大,供他們上學欠下的債只能靠他們自己去償還;如果家里還有弟弟或妹妹,自己還要主動幫助;村里修路、修橋或建祠堂也得做貢獻;再加上農村的泛家族關系,父母一代欠下的人情債也只能由這一代人來償還。
2.2 心理上的壓力
“老啃族”在城市里打拼,要考慮自己的個人問題,但由于城市的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逐年上漲,每月除去各種開支,一個月的工資就已所剩無幾。再加上還要贍養老家的父母,基本上就存不了錢。當他們結婚后,贍養雙方父母以及承擔自己日常開銷帶來的壓力使他們感受不到到生活的幸福,嚴重的還可能使自己的婚姻出現問題。所以“老啃族”最怕的就是接老家來的電話,一般不是讓給錢就是又出什么事了讓幫忙解決。并且如果實在拿不出錢來就會背上不孝的罵名,如果真的沒能力幫忙,就會給家里人丟臉。長此以往,會給他們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
2.3 社會壓力
由于城鄉二元結構體制,被“城市化”了的“80后”并沒有獲得作為城市人應有的一些保障。由于城市與農村運行著兩套截然不同的生活模式,雙方不能相互理解,這些“80后”實際生活在城市與農村的夾縫中,他們難以真正融入城市,難以獲得與城里人同等的就業機會,甚至有時還會受到歧視。他們努力工作,卻找不到歸屬感,并且就業壓力比城市同齡人大。
2.4 生活壓力
由于要贍養住在農村的父母,一個月的工作已花去大半,再加上社會保障制度的缺失,身處在城市的“80后”無法享受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無法享受與城市居民同等的醫療保險服務,他們的子女無法接受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為了獲得城市同齡人相同的生活條件,他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他們艱難地生活在城里,每天為了謀生、為了贍養農村的父母而四處奔波。有時為了能掙更多的錢不惜一天打幾份工,這樣對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也是一個潛在的威脅。
3 “老啃族”出現的原因
目前大家在廣泛關注“啃老族”的同時,“老啃族”群體也在逐漸壯大。它是目前在我國社會主義轉型時期新出現的一種現象,給年輕人帶來困擾的同時對社會發展也產生了負面影響。眾所周知,百善孝為先自古以來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子女有義務贍養老人,但當這種傳統附加上一些社會因素,它就變成了沉重的負擔。“老啃族”的出現,是由社會保障制度的缺失,農村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制度的不完善以及農村經濟落后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要解決“老啃族”這一新的社會問題,就有必要分析其中存在的原因,只有這樣才能對癥下藥。
3.1 社會與政府職能的缺失
2005年10月中國共產黨在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綱要建議》中提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決議,要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加強對農村的建設,之后在每年國家大會上國家領導人也都把農村問題提上了重要議程,但最后政府真正落實到農村的政策卻由于種種原因而收效甚微。農村經濟發展不起來,農民收入上不去,他們對子女產生了很大的依賴。
再加上長期存在的城市二元結構體制使農民和城市居民不能享受平等的經濟和社會待遇,與農村相比,城市獲得了更多優勢政策及資源,農村的發展始終滯后于城市。農業的發展無法適應快速發展的現代化進程,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無法依靠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以及居住環境。國家公共財政收入在農村投入太少,農民享受到的福利有限。在快速發展的城鎮化條件下,農村老人被遺忘在了社會發展的進程中,伴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他們的醫療和養老狀況卻未得到很好的改善。
3.2 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缺失
在城市中打拼的年輕人深知自己今天的成就是父母以及兄弟姐妹的犧牲換來的,所以自己理應去回報他們,但其實這種現象也折射出國家福利制度存在缺陷。
3.2.1醫療保險制度的不健全
首先是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資金來源不足。充足的資金來源是醫療保險制度能順利實施的前提,但國家沒有出臺明確的集資方案,政府也不可能將大部分財政收入用于農村醫療保險,因此很難籌集到足夠的資金來保證該制度的正常運行。從而農民也就不能從中真正受益。
其次是農村醫療保險的資源分配不合理。由于許多的國家政策都向城市傾斜,導致城鄉衛生資源配置的不協調,占全國人口70%的農村人口卻只占有不足30%的衛生資源。農民生小病在村衛生室或鎮上的醫院就能接受治療,但如果是大病就只能到城市大醫院去就醫,并且醫療費用昂貴,因此只能去找子女幫忙。
3.2.2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不完善
按照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的精神,國務院決定從2009年起進行養老保險實行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籌資方式,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進行試點工作,然而其中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首先是資金問題。國家對農村養老保險的支持力度較小。雖然國家全額支付最低標準的基礎養老金,但每人每月只有55元,以目前的消費水平來看,這對農民巨大的日常開支來說只算得上是杯水車薪。另一方面,農民每年都要向自己的個人養老金的賬戶上存錢,農村養老保險基金大部分來自農民。由于農民本來就缺乏穩定的收入來源,現在每年還要支付養老保險,這無疑增加了他們的負擔。
其次是管理農村養老保險的法律不完善,社會監督機制不健全。目前關于農村養老保險的正式法律只有1992年頒發的《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從頒布至今已有22年的歷史,在今天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該基本方案已不能解決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農村養老保險局面較混亂,農民的利益缺乏保障,真正受益的并不是需要幫助的人,因此他們只能去求助自己的子女。
3.3 農民思想觀念的落后
3.3.1“老啃族”在努力工作解決自己的基本生活問題的同時還要負擔住在農村的父輩們的生活。雖然農村的老人也明白在今天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自己的子女在城市里打拼非常不易,但在大多數農村老年人心里存在這種思想,只要生活在城市,再怎么難也肯定比在農村過得好。他們認為子女完全有能力解決他們的問題。不管是從道義還是從親情層面上來講,子女應該在父母有困難時伸出援助之手,但如果父母不顧子女的實際情況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那么就是他們自己思想有問題了。其實住在農村的老人并不了解現實社會的具體情況,為了不讓他們擔心,子女在外面遇到不順心的事也不想讓他們知道,他們因此就認為子女在外過得很好。加之由于世世代代都是農民,家里第一代人走出大山到城市去奮斗,有一點光宗耀祖的意思,他們為自己的子女感到自豪,因此村里大事小事都找子女幫忙,以此來增加他們心里的滿足感,認為這樣自己在其他村民面前也很有面子。他們在滿足自己心理需求的同時卻不知給子女帶來了什么樣的困惑。
3.3.2就目前來看,農村醫保和養老保險制度還存在不足的地方,但總的來說這兩項也是惠及民生的政策,農民還是能從中有所受益,然而有些住在農村的父母不愿去買醫保和養老保險,缺乏通過接受國家、政府的優惠政策來保障自己生活的這種觀念,認為沒必要去花冤枉錢,如果沒生病那每年交的醫療保險費不是浪費了嗎?有這種想法的父母最后在出事時就只能靠子女去承擔了。
3.4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就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而言,存在著救助標準較低并且保障金發放不及時,社會救助面偏窄,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對象界定不明確,監管機制不健全等問題。“老啃族”生活在城里,卻屬于被邊緣化的群體,無法享受該制度的一些惠民政策,這讓他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不到基本的保障。
4“老啃族”現象的解決對策
4.1 完善政府和社會職能
4.1.1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加快建立有利于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的機制。要注重社會公平,強化支農惠農政策,增加國家對農業和農村投入,不能所有優惠政策都向城市傾斜。要加強新農村建設,積極向農村引進各種致富項目,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提高農業的發展效率,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步伐,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增加農民收入從而減輕在城市奮斗子女的負擔。
4.1.2強化政府促進就業職能,統籌做好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工作,加強大學畢業生等的就業指導和服務。深化戶籍、勞動就業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鄉統一的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完善人員流動政策,規范就業服務機構。讓“老啃族”在生活、就業等方面能享受與城市人同等的福利待遇,從而減輕“老啃族”的生活和就業壓力,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去,為社會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4.1.3要加強宣傳工作,可以通過向農民進行宣講相關政策,讓他們真正了解其中惠及民生的一些措施,也可以向他們宣講目前已受益百姓的情況,讓他們轉變思想觀念,并認識到政府確實是在履行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為民謀福利;加快培養新型農民,充分發揮廣大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并積極參與到國家提供的各種扶助中來,而不是一味的依靠子女。
4.2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4.2.1就農村醫療保險而言
一方面要明確政府在農村醫療保險中的職責。在建設城鎮衛生醫療體系的同時,也要把改善農村醫療衛生工作提到重要日程上來,讓農民的健康有保障。政府要適當調整衛生投入政策,加大財政投入向農村的傾斜力度,合理分配醫療資源,改善農民的就醫條件,讓農民能病有所醫。另一方面,建立合理完善的農村醫療集資機制。目前由于政府補助不足,農民繳納的費用又少,使農村合作醫療難以正常運轉或只能低水平運行。因此要改變集資方式,集體資金部分要根據當地具體經濟情況而定,政府投入部分也要根據財政收入的多少而有所投入,還要積極動員已經富起來的那部分人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這樣農民自己繳納的保險金會越來越少,而得到的救助治療將會越來越多。
4.2.2就農村養老保險而言
一方面要完善相關法律,加強監督管理,保證農民養老金能??顚S茫涣硪环矫孓D變農村養老金的來源,提高政府補貼標準,動員社會團體進行募捐,以此來作為農民養老金的組成部分,解決農民因經濟困難而不能參保的后顧之憂。同時政府要通過各種渠道向農民進行積極宣傳,讓他們真正認識到參保的好處,通過大力宣傳政府對養老金的各種優惠政策來調動他們參保的積極性。讓農民能夠真的老有所養,而不是全依靠子女救助。
4.3 加強城市“反哺”農村
“老啃族”現象其實是農村的“自哺”,而不是城市發揮作用去扶助農村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農村在支持城市的發展,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 農村與城市貧富差距在不斷拉大,先富要帶動后富,城市發展起來了也要去幫助發展農村經濟,讓農民真正富起來而不是過多的去依賴自己的子女,完全靠子女來贍養。對老少邊窮地區可以提供資金上的幫助,提高他們的生存質量;對農村相關產業的發展可以提供相應的技術指導、市場支持,幫助農民走上致富之路;對進城務工的農民工提供技能培訓以及勞動保障服務,維護他們的利益。
5 結語
子女贍養父母是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但孝道不應淪為父母的“提款機”。“老啃”不僅是個人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大問題。作為一種社會性的普遍現象,其主要是由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等因素造成的。因此政府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健全社會福利體系,合理分配財政收入,城市要將“反哺”農村落到實處,帶動農民富起來,以此減輕年輕人的負擔。
參考文獻
[1]李淳風,重壓下的城市“老啃族”[J].南風窗,2014(3):60-62.
[2]孫愛琳,中國農村醫療保險:現狀分析與對策構想[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3(2):36-39.
[3]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流動人口服務委員會司 編,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2[M].中國人口出版社,2012-07-01
[4]許佳佳 ,劉鑫橋,中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現狀及問題研究評述[J].商業經濟,2012(3):22-23.
[5]李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缺陷及對策[J].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2):57-59.
作者簡介
蘇容(1989-),女,重慶江津人,重慶交通大學思政部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國外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