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欣 朱林
摘 要:目前,基層群眾不少反映,老百姓最痛恨的不是上面沒有惠民舉措,而是政策始終“走在路上”,服務始終“停在嘴上”,實惠沒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末梢堵塞”。黨和政府聯系服務群眾“末梢堵塞”,且不“通淤”,則會危及黨和國家,危及黨的肌體和執政能力,本文在對造成“末梢堵塞”的原因進行了深入剖析后,提出了幾點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舉措。
關鍵詞:最后一公里;服務群眾;以民為本
1983年的高考作文“挖井”在當年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即便到了今天也常被人拿來引用,講的最多的是要“立志專一”、“鍥而不舍”,其實我們細想一下“挖井”不出水也是未解決好“最后一公里”問題的生動寫照。
最后一公里(Last kilometer),在英美也常被稱為Last Mile(最后一英里),經常被用來描述公共交通末梢和微循環的問題,比如“鎮村道路的最后一公里”、“寬帶入戶的最后一公里”等。近年來,“最后一公里”被廣泛引申為完成一件事情的最后而且關鍵性的步驟。今天我們探討的“最后一公里”問題,是廣大黨員干部在為人民服務中善始善終、重視基層、重視細節、重視群眾滿意度等特指的概念,通過解決好“最后一公里”問題,將“群眾利益”落到實處。
《晉書·謝玄傳論》:“廟算有余,良圖不果;降齡何促,功敗垂成。”因為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黨和政府出臺的每一項政策,出發點絕對是好的,是從人民利益出發的,但是為什么有些政策最終并沒有給群眾帶來預想的好效果呢?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出現偏差往往是主要原因,有的是所謂的“政策出不了中南海”(沒能真正貫徹落實),有些是“歪嘴和尚念經——老跑調”(不能正確貫徹落實)。從大的方面講,某些地方政府基層組織不真正貫徹落實國家的政策,會造成民眾對政策出發點的懷疑、對基層政府組織的不滿,最終導致失信于民;從小的方面講,有些干部在執行政策時不正確落實貫徹,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造成民眾對政策執行環節又產生懷疑,導致對干部隊伍的公信力下降。對組織的懷疑,對干部的不信任,造成了政府與群眾、黨員干部與群眾之間距離的“公里數”越拉越大,要想解決目前這種失信于民的危機,當務之急就是要我們的政府和黨員干部一點一點修補和重塑公信力,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沿著正確的方向“打通最后一公里”。
首先,“打通最后一公里”思想認識要到位。任何一個政黨都有自己的方向目標和價值追求,“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始終是一個根本性、方向性問題。在“為了誰”的問題上,各級政府和所有黨員干部必然要與黨的性質、宗旨相一致、相適應。解決好“為了誰”的問題,關鍵是站穩群眾立場,堅持與群眾打成一片,從群眾利益的角度考慮問題。群眾立場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體現了對群眾歷史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認識,體現了對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把握,體現了對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堅定追求。只有真正領悟了群眾立場的真諦,才會自覺自愿、發自內心地服務群眾。
其次,“打通最后一公里”問題挖掘要到位。最后一公里不暢通的原因是什么?癥結在哪里?要把查擺問題貫穿始終,采取群眾提、自己找、上級點、互相幫、集體議等方式,切實找出部門和單位存在的突出問題。特別要深入到群眾中去,多看看百姓工作生活的真實情況,多聽聽百姓迫切需求的真心話語。問題要從深處挖,危害要從大處想,病根要從痛處找,要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問題逐一對照、逐一排查。如果不帶著一顆真心到群眾中去看去聽,就不能聽進真心話,也不能看到真狀況,問題的原因癥結也就不能真正被找出,也就不能找到“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正確方法,“打通最后一公里”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第三,“打通最后一公里”問題解決要到位。方向明了,問題也找到了,原因癥結也分析出來了,接下來就是要進行“打通工程”的實踐階段,對存在問題的從重從快解決成為立竿見影的關鍵。如果是因體制機制原因造成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就要從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入手,除舊弊立新規,解決問題的根本;如果是因為利益團體原因造成壟斷的,政府職能部門要深入調研,打破壟斷,還公平于社會,還利益于群眾;如果是因為具體人員貪贓枉法、恃權弄權,要嚴懲不貸,絕不放任。
第四,“打通最后一公里”長效機制要到位。通過解決問題,保障了人民利益,拉近了干群距離,修補重建了公信力。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最后一公里”現象多少還會重現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要防止“最后一公里”換個“馬甲”以新面目“卷土重來”,建立長效機制勢在必行。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黨員干部要緊緊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廣泛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堅持走群眾路線。要將聯系服務群眾的成功做法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固定下來,堅持下去,并成為黨員干部的自覺行動。通過工作機制有效改善工作方式和加強情感聯系,真正地“和群眾打成一片”;通過動力機制用明確的政績考核“指揮棒”和用人導向切實推動作風轉變;通過保障機制為推動黨員領導干部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機制的長效運行提供重要保障。
“打通最后一公里”說到底就是讓人民群眾真正受益,“以民為本”是其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才能切實把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和惠民措施原原本本送給群眾,才能把黨的惠民政策切切實實變成老百姓“口袋里”的實惠,人民群眾才會真心實意支持和擁護黨的領導,黨群、干群關系才會“如膠似漆”,才能和群眾手拉手心連心,共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作者簡介
葛欣(1983-),女,江蘇溧陽,大學本科。
朱林(1972-),男,江蘇溧陽,大學,副臺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