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圖書館是教學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圖書館數字化構想提出以后,我國一直致力于數字化圖書館的建設,圖書館的數字化管理能夠實現管理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同時也能夠實現資源的共享。現階段我國大學院校只有順應圖書館發展的數字化潮流,革新圖書館的管理思想,提高對現有圖書資源的利用率,才能很好地實現圖書館的數字化管理。
關鍵詞:圖書館;數字化;管理;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發展建設的日新月異,我國的圖書館理是一個集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為一體的時代。那數字化必然是圖書館的未來方向,因而數字化圖書管理將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本文將對數字化的圖書管理提出自己的見解。
1 建設數字圖書館的意義
數字化的圖書管理相較于傳統的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變革,他將運用網絡以及科技技術等代替傳統的信息存儲、加工、管理、使用、傳播的方式,從而使得用戶對于信息資源有效利用和共享。在對于文獻的處理上傳統的圖書館是用戶必須直接接近文獻才能得到從而使用文獻,而數字化圖書館可以將圖書或其他出版物、字符文本或圖像等,可在終端顯示、打印、記錄在別的載體上事先,那么我們就可以通過查找聯機目錄和其他數據庫確認所需資料這樣簡單又省時方便。
當代社會的信息極度豐富,數字圖書館可以進行網絡資源的檢索,可以有效利用網絡上豐富的資源,實現網絡信息的共享,以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極大的解決傳統圖書館的貯存空間不足,購買圖書的經費不夠的問題,可以使圖書館流通簡單化。數字圖書館可以進行傳統圖書館無法進行的全文檢索、圖像檢索。
2 數字化圖書館文化建設的特點
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可以推動數字化教育的發展,同時還可以促進網絡的發展。大學院校圖書館的數字化的特點包括:開放性、靈活性。
2.1 開放性
大學院校圖書館的數字化來源于計算機與互聯網的發展,所以它有著計算機和互聯網的開放性的他點。大學院校圖書館的數字化也應從開放性開始,即每個在校學生登錄校園網都可以查到校內圖書館的書籍情況,這樣既能清楚明了的知道自己所需要的圖書,也能節省時間,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2.2 靈活性
靈活性市圖書館數字化的重要標志之一,經過數字化的圖書資源,可以任用同學調用,比如,他需要一本書,他可以去學校的網站進行查詢,看看這本書是在圖書館還是被其他的同學借走,如果被其他的同學借走,還可以根據圖書館所提供的信息找到該同學進行借閱。這樣既節省了圖書管理人員在管理的上麻煩,也用了最快且有效的方法找到自己想要的圖書。
3 大學院校圖書館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
圖書館要構建“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圖書館核心文化,實際就是把方便讀者、滿足讀者需要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用最好的服務態度給讀者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推進人性化的流通閱覽服務,書刊流通服務仍然是目前最基本的讀者服務工作,是圖書館面向讀者的最重要窗口,因此要提高圖書館的服務能力,就要從書刊流通服務做起,延長開放時間,調整服務功能,優化服務環境,提高服務質量。深化服務內容,拓寬服務的范圍,大力加強網絡化服務和參考咨詢服務。針對大學院校師生文獻信息能力普遍薄弱的現狀,強化師生信息素養教育,多途徑培養用戶的信息素質,提高利用文獻信息資源的能力。積極推進個性化服務,探索融入教學、嵌入科研的知識服務。
3.1 營造富有理性氛圍和人文氣息的圖書館物質文化
物質文化是圖書館文化建設的基礎,是圖書館文化水平的外在標志,包括環境建設、館藏資源建設和技術設備建設等。
加強環境建設,營造人性化、人文化、生態化、現代化的育人環境。圖書館的環境建設主要包括物質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建設。大學院校圖書館的物質環境是指建筑、設施、功能布局等所體現出的環境氛圍,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文獻布局管理上應用“一站式”借閱管理模式,采用“藏書、閱覽、流通、書目檢索、查閱、咨詢”一體化的先進管理方法。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營造富有理性氛圍和人文氣息的整體環境,創設人性化、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公共空間,打造生態環保圖書館,提高環境的親和力。針對各功能區域的服務對象和主題,融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黃河口區域文化、優秀企業文化等元素,使其逐漸成為展示我校辦學特色的“窗口”。重視新媒體、新技術的應用,加快管理工作自動化、館藏資源數字化、信息服務網絡化,進一步強化網絡化、數字化設備設施的升級拓展,為數字化資源的利用提供高效率、安全、穩定的運行環境。積極應用新技術、新媒體,建立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為讀者提供“一站式”的學習、研究、交流、培訓環境。
3.2 加強信息資源建設,構建具有特色的文獻資源體系
大學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應通過信息服務深入了解讀者的資源需求,本著“為用而建”的原則,凸顯大學教育的資源特色。一是圍繞我校的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專業、地方財政重點支持專業、省(院)級示范專業、特色專業等收集文獻資料,形成我校以重點專業為核心的文獻資源體系。二是大力加強電子資源建設,有計劃地增加電子資源的比重,圖書館完善的數字資源體系將極大地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提高文獻的保障率,為學校的教學科研提供全面的文獻保障。三是開展館際合作、區域間合作,積極參加聯盟運作。
3.3 建立以科學的管理和人性化服務為主要內容的制度文化
圖書館制度文化是圖書館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既是圖書館物質文化的工具,又是精神文化的產物,構成圖書館員工行為與活動的習慣規則,包括圖書館的組織方式、管理方法和各項規章制度,是塑造和延伸圖書館文化的有力手段和堅實保證。大學圖書館的功能和定位強烈要求圖書館完善傳統的流通服務、開展深層次的信息服務。因此,一是調整組織架構,重組和優化圖書館業務流程,提高組織效能,實現分級管理,增強執行力,發揮業務骨干作用,實現精細化管理。二是實行目標管理,實行“定目標、定任務、定責任、定時限、定人員”五定責任制,強化員工主動服務的意識,挖掘館員的內部潛力,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三是制定和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業務工作運作規范,形成制度合理、紀律嚴明、管理科學、行為規范的制度文化,不斷提高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
4 總結
圖書館作為大學院校文化的一部分,它為學校培養人才也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發展數字化圖書館正是為了更好的完成圖書館的職能的一種手段方式。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發展,數字化圖書館不僅僅只局限于為高校服務,數字化圖書館將能過數字網絡服務于全社會,來而完成數字化圖書館新時代新時期賦予的使命。
參考文獻
[1]王彤.論數字化圖書館[J].山東醫科大學學報,.2000(06).
[2]趙國榮,趙勇俊.淺析高校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與共享[J].晉圖學刊,2011(03).
作者簡介
王怡(1986-),女,西安人,西安音樂學院圖書館,助理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