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素文
處方藥,顧名思義就是需要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開具處方才能購買的藥品。處方藥需要處方的重要原因,在于其使用時具有一定風險性,普通消費者很難準確把握劑量和療效。但現實的情況是,由于國家對處方藥監管并不嚴格,包括治療高血壓藥物在內的處方藥在藥店隨便可以買到,這就出現了不少高血壓患者自主購買降壓藥的現象,常見情況是“看到隔壁老張吃什么效果好,我也就買來吃吃”這一類。
數值簡單?起因復雜
“高血壓治療必須找醫生,千萬不能自我診斷。”河南省人民醫院高血壓科主任王浩說。
王浩指出,高血壓與身體很多疾病密切相關,僅高血壓常規檢查就包含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動態血壓等多項指標。其中,動態血壓(即血壓24小時檢測)是鑒別患者是否為“白大衣高血壓”的重要手段。此外,這也是篩選繼發性高血壓的重要手段。所謂繼發性高血壓,即由體內其他疾病,例如腎動脈狹窄、動脈炎、腦瘤等引起的血壓升高,血壓高只是某疾病的突出癥狀表現,如果此時單純按照高血壓治療,效果就不明顯,甚至產生漏診。繼發性高血壓患者大約占到整個高血壓人群的20%。
“此外,還有很多患者存在血壓波動,即血壓忽高忽低,高的時候高壓往往超過190,低的時候高壓僅100上下,一旦患者經常出現此類情況,必須詳細找原因。此類患者用藥時,不能僅僅依據血壓高時的數值用藥,血壓降到很低的時候,其實也很危險,會引發昏厥等嚴重情況。這就要求高血壓患者必須定期到醫院復診。”王浩說。
王浩指出,正因為高血壓發病的復雜原理,所以即使是醫生,在很短的時間內也難以準確判斷患者的病情,“馬路邊看高血壓(即在路上隨便詢問幾句,就給患者提出診療建議)”更不可能。“我在醫院門診大樓內行走時,經常被患者攔住,然后說:‘王主任,我的血壓是高壓×××,低壓××,您看怎么用藥?對于這類患者,我的回答只能是三個字:‘不知道。因為在不詳細了解患者病情、詢問患者相關情況的情況下,單憑血壓值的高低去開具相關藥品是不可能的。高血壓是一個很復雜的疾病,必須全面調理,不是簡單地將血壓壓下去就完事了。”
降壓藥≠傷腎
王浩在接診過程中,還經常遇到因為不愿或不按時吃藥,而引發腦梗、腎衰等嚴重并發癥的高血壓患者。詳細問診后發現,其中有不少患者是擔心長期服用降壓藥,會對身體器官造成嚴重損害,而不愿吃藥,或者病情好轉就停藥。
“就大部分患者來說,目前降壓藥還要終身吃,即便是離不開藥,也比得偏癱、終身坐輪椅要好。而且目前的降壓藥沒有太大的副作用,相對都是比較安全的,很多高血壓藥對腎臟是有保護性的,而不用藥對腎臟的損害是很嚴重的。我接診過不少患者,因為不用藥,最后由高血壓引發腎衰,只能靠透析維持生命,甚至換腎。如果及早使用降壓藥,那其腎臟就能保得住。因此認為‘降壓藥傷腎而貽誤治療是很錯誤的。”王浩說。
【名詞解釋】白大衣高血壓(WCH)是指有些患者在醫生診室測量血壓時血壓升高,但在家中自測血壓或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由患者自身攜帶測壓裝置,無醫務人員在場)時血壓正常。這可能是由于患者見到穿白大衣的醫生后精神緊張,血液中出現過多兒茶酚胺,使心跳加快,同時也使外周血管收縮,阻力增加,產生所謂“白大衣效應”,從而導致血壓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