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昕
醫學指導/施鵬(沈陽醫學院奉天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一周前,楊陽做了宮頸癌篩查時發現HPV(人乳頭狀瘤病毒)高危型感染,同事告訴她,高危型HPV感染與宮頸癌直接相關。之后她茶飯不思,夜不能寐,感染了HPV病毒真的就意味著會得宮頸癌嗎?
只有高危型病毒與宮頸癌有關
“對于HPV病毒感染,大家需要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宮頸癌的發生確實與HPV感染有關,但并不是唯一的發病因素,它還與性行為及分娩次數,吸煙等因素相關?!鄙蜿栣t學院奉天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施鵬講解說,HPV是一組嗜上皮細胞(感染皮膚或粘膜)的DNA病毒的總稱。它有超過100種型別,其中約40種與生殖感染有關。如16型、18型、35型和53型等類型屬于高危型病毒,會導致宮頸癌前病變,若不及時干預,會發展成宮頸癌。還有一類是低危型HPV病毒,它們不會引起宮頸癌,但會引起人體良性腫瘤或疣,HPV 6和11是最常見的低危型HPV。所以查出HPV感染,無需過于恐慌,要根據不同的類型不同的情況,進一步檢查。
持續感染要當心
施主任指出,早年性交、多個性伙伴、免疫力低下、吸煙及高性激素水平,是HPV感染高危因素。目前,年輕女性感染HPV率較高,且大多為一過性感染。病毒通常會在8到12個月,最長不超過兩年的時間內被免疫系統“掃地出門”。
如果是高危型病毒持續感染就要高度警惕了。幾乎所有流行病學資料結合實驗室的數據都強有力地支持,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是宮頸癌發生的必要條件。目前,16型和18型兩種病毒造成了大約70%的宮頸癌病例。所謂持續感染,是指兩年內復查一直陽性,之后仍不轉陰性,那么對宮頸癌的篩查就需要比常人密集些。像前面提到的楊陽就要加強隨訪,可以每半年復查細胞學檢查(TCT)+HPV,必要時進行陰道鏡檢查+宮頸活檢+送病理檢查。
定期做好HPV篩查
“有些病人來就診說自己的白帶異常,結果一檢查發現宮頸已經發生癌前病變,至于說是什么時候感染HPV,很多人都答不上來。”施主任說,從持續感染HPV到發生宮頸浸潤癌,通常大約需要10年以上時間,這段時間不算短,給早期發現宮頸癌隱患及早期預防提供了可能,但現實生活中,很多女性由于忽略了宮頸癌篩查,最終錯過了早期發現癌癥隱患的機會。
施主任建議,一般女性30歲以后就要開始HPV篩查,最好與細胞學檢查(TCT)結合在一起查。某些從事特殊職業的女性、開展細胞學檢查困難地區的女性,建議在25歲之前進行篩查。檢查時要注意:1.不要在月經期間做篩查。2.進行篩查前24小時內不要有性生活。3.檢查前3天內不要沖洗陰道或使用陰道內藥物。
【特別提示】
1.由于性生活是感染HPV的主要途徑,所以應避免高危環節(如早年性交、不潔性生活)。使用避孕套屏障式避孕,定期篩查,是避免HPV感染的有效方法。
2.男女雙方如果有一方檢查出有HPV感染,另一方應及時做好相關檢查。
3.施主任提倡,未婚夫婦做好婚前檢查,做到婚前無疾患。只有在夫妻雙方都健康的前提下,才能擁有一個美麗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