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寧陽實驗高級中學,山東 寧陽 271400)
物理圖像是形象描述物理過程和物理規律的有力工具,也是解決物理問題的一種手段.近年來,物理圖像在高考試題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有的是解圖像題,有的則是要用圖像來解題.在高中階段的實際教學中,為了深化對圖像問題的認識,老師常常會總結認識理解圖像的規律:“軸、點、線、面、斜、截”,窮盡了圖像信息.而正確合理使用圖像來解決物理問題題,特別是對于一些比較抽象、難解的題,若能與函數圖像相結合,則可變抽象為形象,突破難點,使解題過程大大簡化,讓解題者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從而提高解題效率.

圖1
例1 如圖1所示,兩質量相等的物塊A、B通過一輕質彈簧連接,B足夠長、放置在水平面上,所有接觸面均光滑.彈簧開始時處于原長,運動過程中始終處在彈性限度內.在物塊A上施加一個水平恒力,A、B從靜止開始運動到第一次速度相等的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
A.當A、B加速度相等時,系統的機械能最大
B.當A、B加速度相等時,A、B的速度差最大
C.當A、B的速度相等時,A的速度達到最大
D.當A、B的速度相等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
解析:對于選項A,只要系統在F的作用下向右運動,就對系統做正功,使其機械能增加.對于其具體運動情況:設x為彈簧形變量,初狀態:aA=F/m,aB=0,此后,對于A:F-kx=maA,由于x不斷增大,所以aA不斷減小.對于B:kx=maB,由于x不斷增大,所以aB不斷增大.

在這一過程各物理量不是變大就是變小,比較混亂,若用圖像解釋則比較清晰.作速度圖像和加速度圖像(如圖2),粗線表示A物體的速度和加速度,細線表示B物體的速度和加速度,a-x圖像的橫軸是用彈簧的形變量的變化來表示的,注意交點、x=xm點及x=0點的含義.t1和t3對應A、B速度圖像上點的切線斜率相等,即加速度相等,t2和t4是兩物體速度相等的點,A、B兩圖線與t軸構成圖像面積之差表示位移之差,在t2時刻達到位移差最大,在t4時刻位移差為0,0到t4時刻完成了一個周期,接下來重復這個周期的運動.B、C、D選項正確.

圖2

圖3
例2 如圖3所示,平直木板AB傾斜放置,板上的P點距A端較近,小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由A到B逐漸減小,先讓物塊從A由靜止開始滑到B.然后,將A著地,抬高B,使木板的傾角與前一過程相同,再讓物塊從B由靜止開始滑到A.上述兩過程相比較,下列說法中一定正確的有( ).
A.物塊經過P點的動能,前一過程較小
B.物塊從頂端滑到P點的過程中因摩擦產生的熱量,前一過程較少
C.物塊滑到底端的速度,前一過程較大
D.物塊從頂端滑到底端的時間,前一過程較長

由于Q=μmgscosα,且μ1>μ2,P點距A端較近,無法確定兩過程中Q的大小,選項B錯誤.


圖4
由于前一過程加速度a1逐漸增大,后一過程加速度a2逐漸減小,物塊從頂端滑到底端的時間在前一過程較長,作出速度圖像如圖4所示.讓兩者與橫軸構成面積相等,即位移相等,則時間可以確定,物塊從頂端滑到底端的時間,前一過程較長,選項D正確.
利用物理圖像時要根據物理規律中各個物理量的函數關系,在直角坐標系上定性地或者定量地畫出相應地函數圖像,根據圖像的交點、斜率、截距、與坐標軸所包圍的面積,進行分析、推理、計算.
例3A、B兩汽車站相距60km,從A站每間隔10min有一輛汽車勻速開向B站,車速大小為60km/h.若在A站正有汽車開出時,在B站有一輛汽車以同樣大小的速度開向A站,問:
(1)為了在途中遇到從A站開出的車最多,B站的車至少應在A站第一輛車開出后多久出發?
(2)在途中,從B站開出的車最多能遇到幾輛從A站開出的車?
解析:以A站為參考點,每輛從A站開出的汽車的s-t圖像(如圖5)為一排與t軸成銳角的傾斜直線,為了遇到的車最多,B站的車至少在A站第一輛車開出后50min出發,根據B站汽車的s-t圖像與A站汽車的s-t圖像有11個交點,所在途中最多能遇到11輛汽車,利用此s-t圖像,還可以比較容易地求出任意兩車相遇的時間和地點.

圖5

圖6
例4 硅光電池是一種可將光能轉換為電能的器件,某同學用如圖6所示的電路探究硅光電池的路端電壓U與總電流I的關系.圖中R0為已知定值電阻,電壓表視為理想電壓表.
(1)請根據圖6,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7中的實驗器材連接成實驗電路.

圖7
(2)若電壓表的讀數為U0,則I=.
(3)實驗一:用一定強度的光照射硅光電池,調節滑動變阻器,通過測量得到該電池的U-I曲線a(如圖8),由此可知電池內阻(填“是”或“不是”)定值,短路電流為mA,電動勢為V.
(4)實驗二:減小實驗一中光的強度,重復實驗,測得U-I曲線b(如圖8).當滑動變阻器的電阻為某值時,若實驗一中的路端電壓為1.5V.則實驗二中外電路消耗的電功率為mW(計算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圖8
解析:(1)實驗器材連接情況如圖9.

圖9
(3)路端電壓U=E-Ir,若r為定值,則U-I圖為一條不過原點的直線,由曲線a可知電池內阻不是定值.
當U=0時的電流為短路電流,為295μA;當電流I=0時路端電壓等于電源電動勢E,為2.67V.
(4)實驗一中的路端電壓U1=1.5V時,電路中電流I1=0.21mA,連接a中點(0.21mA、1.5V)和坐標原點,此直線為此時對應滑動變阻器阻值的外電路電阻(定值電阻)的U-I圖,和圖線b的交點為實驗二中的路端電壓和電路電流,如圖10所示,電流和電壓分別為I=97μA、U=0.7V,則外電路消耗的功率P=UI=0.068mW.

圖10
當直接用物理規律解決問題有困難時,試用圖像法就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如求解外電路消耗功率時,無法直接用歐姆定律計算接入工作電流及電壓時,將電源的伏安曲線與外電路的伏安特性曲線在同一個圖像上畫出來,找出兩曲線的交點,即電源和燈泡的工作點,然后再求解功率.
總之,物理公式能嚴謹、準確地描述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圖像則形象直觀地表達了物理過程和規律,形象地反映了兩個物理量間的依存關系、變化規律,巧妙地利用圖象分析物理問題,思路清晰、靈活,可迅速突破難點,提高解題效率.
參考文獻:
白莉,徐文萍.讓學生善于質疑問難.中小學教材教學,2004,(2).
張敏娟.利用圖像法巧解物理問題.學苑教育,2011,(9).
俞貴玲.用物理函數圖像法解物理題例說.甘肅科技,2005,(4).
胡穎毅.巧用圖像法解2011年高考物理壓軸題.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2,(5).
馬廣平.圖像法在解決高中物理問題中的應用.新課程研究,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