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岳川
申萬勝將軍1946年生于貴州金沙,1995年授予少將軍銜。曾任總政歌舞團政委,濟南軍區某集團軍政委,解放軍藝術學院院長等職。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高級顧問等職,是我軍新時期難得的一位文武雙全的將領。
文韜武略的君子書風
申萬勝將軍的書法初看似乎文化氣息太濃,而有些缺乏生猛鮮活的個性,其實細看很有個體人格特點。萬勝先生堅持文人書法的性情書寫性和溫婉內在性。他遍臨諸帖,尤其在歷代經典上用功最勤,早年精研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文徵明諸家,中期全力體味張旭、懷素、王鐸草書的境界,有時候達到了通宵達旦廢寢忘食的程度。他在書法上用心、用志、用情很深,可以說對書法藝術有一種他人所不及的發自內心的摯愛酷愛,書法已然成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筋骨血肉。他能放棄其他業余愛好,整體閉門不出地讀帖默帖,每有心得便發出豪放的笑聲。這種文人的嚴謹深刻和軍人的豪爽豁達使他的作品充滿陽剛之氣,在大氣盤旋和大度灑落中獲得拙雅沉雄、渾厚高古的美感,尤其是經常在筆斷意周的跌宕映帶中帶出古隸北碑的“有意味”的線條,更讓人眼前一亮。每當他人看到一絲不茍的十幾米長卷和丈二條幅,都感慨相較而言自己在學術之余所下書法功夫太少太少。
在時下書壇遭遇西方美術沖擊的迷惘,書家缺乏東方文化定力的狀態下,萬勝先生的書法不隨波逐浪,而是在讀萬卷書中下功夫,沉潛于古典傳承的精神生態世界里,去感悟書法與文化醇厚和諧的內在命脈。他在章法的參差錯落、起伏迭宕中又有一種寬博大氣,在遒勁的澀筆中把捉凝練優雅的神態,并在書法線條自由言情中獲得精神超越的“書法載道”性。從他的作品凝重的形式和意態瀟灑中,可以辨析出他生命存在形式的復雜性——他在個性化的書法語匯里,體現出生命不斷求索不斷拓展的蹤跡。
當代中國書法缺少的正是申將軍的這種書法整體性思考和長期性眼光。他認為,書法不是技術的疊加,而是主體生命參與的理解和體驗的文化活動,這已然超越了作為門類藝術的狹隘思考,應該從西化的形式主義書法中超越出來,追求書法文化溫潤的人格內涵、恢宏的意義表達、美妙的詩意呈現和廣博的人間關懷,以空靈、高邁、宏大、溫馨構筑人類藝術精神生態。近些年來書法文化的蓬勃興起,表明中國作為書法原創國重興國粹、再創輝煌的文化自信力。提升書法的文化品位,張揚書法藝術的文化意識,不把傳統變成文本,而要變成一種精神從每個人身上流過去,意味著書法創新是一種學術文化藝術創新,可以說,文化是書法的本體依據,書法是文化的審美呈現。
當代中國書法最大的課題在于尋找一種國際性的“審美共識”——把結構張力、筆墨情趣以及幅式變化這些語言從本民族傳統的審美空間擴散到更大的現代文化空間中去,形成一種國際性書法審美形式通感或基本共識。這就要求我們要借鑒西方一些現代藝術的形式通約,融入本土文化內容,使之充實而具備現代形式美感。在這個過程中,書法內容將更多變成意境,書法形式將更多變成語言,最終達成新內容與新形式的完美結合,變成國際性的、具有審美共識性的書法美。可以說,書法不僅僅是東方化的審美需要,也是整個人類的審美需要。
詩文書法的全面延伸
申萬勝將軍不僅是一個書法家,更是一個具有扎實的文字功底和文藝理論修養的作家,出版有《南美散記》等文學著作。他在文字的徜徉中感受文學之美、書法之美、生命之美。古老的中國書法伴隨文字的生成和意義的交流而出現,又伴隨著抒情達意和文化轉型,而向今天的人們顯示其魅力。
萬勝先生已然找到了自己的“書法中國”的獨特語匯,保持著自己在現代性中的那份清醒的中國性和中國身份意識。他在全球化視野中,注重書法藝術的傳承和不斷創新,反對傳統與現代互相對抗的文化意識,強調書法文化的身份書寫,使得書法能夠在傳承傳統精髓的同時,又具有二十一世紀全面創新的面貌。因此,他張揚自己的生命意識于書法線條中,又將書法線條呈現于生命意識或者說是濃縮為生命意識,將書法藝術筆法本體研究與自身的創作經驗聯系起來,從書法藝術構成最基礎的元素“線條”為突破口,獲得自我書法藝術性的整體提升。
其實,很多書家都在為書法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諸多問題所苦惱。書法家普遍感到全球性語境與本土文化緊張之時,中國書法到底怎樣面對國際?如何既堅守書法文化的本土性又不僵化,以創新來契合普泛性的藝術闡釋框架和國際欣賞趣味?在萬勝先生看來,傳統不必反,歷千年而不消亡并傳承至今的傳統本身已是經典!傳統不是凝固的,而是向前發展的,人就生存于傳統之中,就如我們生活在語言中一樣。
無疑,申萬勝先生是一位詩文書法全面發展的藝術家,一位堅持走近經典并守正創新的書法家。從他的書法中,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作為“大寫的人”的精神魅力和書法文化的美學魅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