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恒
趙蘭是貴州人,2003年,她到浙江奉化打工,經人介紹認識了大她7歲的周強,幾個月后就結了婚。周強做五金加工的小生意,說不上富足,但維持一家溫飽還是足夠的。2005年,趙蘭生下一個女兒,當起了全職太太。
從那之后,兩人就老為了錢吵架,趙蘭指責丈夫賺的錢不都拿回家。丈夫辯解說做生意要留點流動資金,不可能把所有的錢都作為家用。可是趙蘭卻說,丈夫明明有多余的錢喝酒打牌,她都看到好幾次了。
兩人為此爭吵不斷,趙蘭一氣之下帶著孩子和丈夫分居。幾個月后,周強的父母出面勸說,趙蘭提出,要模仿電視上的明星簽訂一份婚姻協議,保障自己的權益。經過協商,趙蘭和丈夫約定:“男方每個月要將七成收入(不低于2000元)交給女方,作為家庭生活開支,如未按約定交付工資,男方無條件同意離婚,并支付女方違約金10萬元。”
隨著物價的不斷上漲,趙蘭很快就感覺到,這份2010年簽訂的協議顯得有些過時了。丈夫的收入比以前多了,但每個月仍然按照當初的協議交給她2000多元。趙蘭用各種方式旁敲側擊,希望丈夫多拿點錢回家,丈夫都不為所動。
2012年5月,趙蘭為了家用的事和丈夫發生了爭吵,從那之后,丈夫干脆一分錢都不給趙蘭了。半年多后,忍無可忍的趙蘭一紙訴狀把周強告到了法院,提出離婚,并拿出婚姻協議,要求周強支付她10萬元違約金。
趙蘭認為,周強連續半年都沒給她家用,違背了當初的協議,理應給她10萬元。周強覺得自己并沒有違約,每月給趙蘭的錢足夠一家吃用,發生爭執后雖然沒有再給趙蘭錢,但需要什么他都會及時買回家。
在兩人為有沒有違約爭執不休時,法官卻認定,這個婚姻協議是無效的,更不存在違約金的說法,周強不需要給趙蘭10萬元。
2013年6月,法院最終按雙方協商的結果判決兩人離婚,女兒由周強撫養,趙蘭無需承擔撫養費,其他財產平分后,鑒于趙蘭對家庭的貢獻,周強補償趙蘭3萬元。
說法:
法官能理解趙蘭作為家庭主婦,選擇簽訂婚姻協議保障自己權利的行為,然而,她對法律的一知半解導致協議歸于無效。如何選擇婚姻是個人的自由,任何人不能以任何理由強迫他人結婚或離婚,因此,在協議中一旦出現“無條件同意結婚”“無條件同意離婚”的字眼,就意味著這份協議是無效的。
在調解的過程中,法官了解到,趙蘭寫這份協議一方面是為了保證每月的家用,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自己是家庭主婦,一旦離婚這些年的辛苦就白費了,所以想通過違約金的方式獲得補償。然而,違約金一般適用于買賣雙方,可夫妻是在一起過日子,并不適合用違約金來獲得婚姻中的補償。
那么,趙蘭是不是就沒有一點辦法來保障自己的權益呢?法官認為,如果她能深入了解法律,完全可以有理有據地獲得補償。家庭主婦承擔照看孩子的重任,完成大量的家務勞動,對家庭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
雖然目前的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如何衡量家庭主婦的勞動,也沒有明確規定是否補償或如何補償,如果在離婚后直接以此為由提出,恐怕很難獲得法律的支持。然而,這并不妨礙夫妻雙方就此作出約定。因此,趙蘭完全可以在協議中約定,每月由周強給她多少錢作為補償,或者約定離婚后一次性補償。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做家務都談錢有些傷害感情,可在法官看來,作為家庭主婦,既然對家庭作出了貢獻,自然有理由要求獲得一定的回報,有一份協議做保障,總比離婚時兩手空空要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