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麗,黃 芳,李紹波
(1.臺州醫院,浙江臨海 317000;2.臺州學院醫學院,浙江椒江 318000)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由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和T淋巴細胞等多種炎性細胞參與的氣道慢性變態反應性炎癥,這種慢性炎癥致氣道反應性增加,出現廣泛多變的可逆性氣流受限,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性咳嗽和帶有哮鳴音的呼氣性呼吸困難[1]。支氣管哮喘是兒童期最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整體控制狀況不理想[2]。兒童哮喘控制測試(C-ACT)是由美國國立猶太醫學研究中心Liu等[3]開發的用于判斷哮喘控制水平的管理工具,江文勝等[4]研究證明其可靠性極好。2012年1月至12月,本院兒科利用C-ACT問卷指導哮喘兒童進行病情監測,應用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2012年1月至12月,在本院就診并自愿參加本實驗的門診哮喘患兒80例,均符合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標準[5],排除5歲以下、11歲以上和未能定期隨訪的患兒。按照診療規范已予丙酸氟替卡松氣霧劑或沙美特羅/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劑吸入治療3個月以上。80例患兒中男43例、女37例;年齡5~11歲,平均(8.20±1.44)歲;哮喘病程1~5年,平均(2.06±0.36)年。患兒家長文化程度(以父母任意一方最高文化程度為準):小學12例,中學31例,大專及以上37例,所有接受指導的家長均不存在交流障礙。
1.2 方法 給受試患兒每人發放1本中國哮喘聯盟推薦的兒童哮喘日記和1個峰流速儀,兒童哮喘日記內含6份C-ACT問卷和6份癥狀及峰流速值記錄表。C-ACT問卷包括患兒評估及家長評估2個模塊,共7題,其中1~4題由患兒作答,評估近4周患兒對哮喘的感受,5~7題由家長作答,評估哮喘發作頻次。由專科護士指導患兒和家長評價支氣管哮喘癥狀、使用峰流速儀方法以及C-ACT問卷填寫方法。要求患兒和家長利用哮喘日記表單式記錄哮喘發作的癥狀、頻次、時間規律、誘發因素、用藥情況,每天早晚兩次進行峰流速測定并記錄最大呼氣峰流量(PEF),每4周應用C-ACT問卷評估哮喘病情,告知家長于1、3、6個月時帶患兒回哮喘專科門診隨訪。隨訪時由專人收集資料,并對患兒的用藥情況進行為期6個月的跟蹤隨訪。
1.3 評價
1.3.1 C-ACT問卷可信度評價 C-ACT問卷評分滿分27分,≤19分提示哮喘未控制,20~22分為部分控制,≥23分為控制。PEF檢測先計算個人正常預計值,結果小于預計值的60%為哮喘控制不佳,60%~80%為哮喘部分控制,大于80%為哮喘控制良好。專家依據C-ACT問卷評分,與PEF客觀數據顯示的哮喘控制狀態進行比較,檢驗C-ACT的可信度。
1.3.2 治療依從性評價 嚴格按照醫囑用藥為完全依從,只在哮喘發作期用藥為完全不依從,介于兩者之間為部分依從。完全依從和部分依從為依從。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輸入SPSS 11.0 統計軟件,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哮喘控制測試前后患兒的治療依從性比較采用x2檢驗,P<0.01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哮喘專家評估及PEF檢測與C-ACT問卷得分比較 研究開始1個月后回訪,所有家庭都能進行C-ACT問卷測評和PEF檢測。哮喘專家評估及PEF檢測與C-ACT問卷得分比較見表1。80例患兒的C-ACT問卷得分與同期PEF平均值進行相關分析,相關系數為0.777,P<0.01。

表1 哮喘專家評估及PEF檢測與C-ACT問卷得分比較(n=80)
2.2 開展C-ACT前后患兒治療依從性比較 見表2。

表2 開展C-ACT前后患兒治療依從性比較(n ,%)
3.1 C-ACT問卷結果能有效反應哮喘控制水平 分析顯示,患兒的C-ACT評分與同期PEF檢測結果之間相關性良好,C-ACT評分與病情嚴重程度存在密切關系,病情越重,得分越低,其評估結果亦符合醫生根據哮喘日記記載的癥狀判斷哮喘控制水平分級,說明C-ACT問卷結果與PEF具有良好的趨同性和一致性,對不同哮喘控制水平的患兒具有鑒別能力,C-ACT問卷與哮喘日記同樣有效,可為醫生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3.2 開展C-ACT能提高哮喘兒童家庭自我管理能力 C-ACT問卷是簡單篩查問卷,只有7項內容,每次填寫花費時間不超過10 min,相對于哮喘日記及PEF檢測,無需每日記錄,也不必攜帶工具,可隨時測試,即使遺忘可予補測,操作方便,易被患兒家庭接受。同時C-ACT以數字形式反應哮喘控制狀態,數字化的結果相對于哮喘控制水平分級的專業概念更直觀,更利于患兒及家長理解,方便判斷,數字化的直觀結果能夠激發家庭參與哮喘管理的積極性,定期的哮喘測試亦減少了家庭對哮喘知識的遺忘和遵醫行為下降等情況,從而促進患兒家庭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本組有37例患兒因測試得分低于19分而主動回訪,避免延誤病情,醫生利用問卷設置下一次可以達到的分值,使家庭有了明確的治療目標。
3.3 開展C-ACT可促進哮喘患兒長期規范治療 兒童哮喘病程長,治療首選吸入給藥[6]。C-ACT是以患兒為中心的哮喘篩查方法,測試能動態觀察到病情進展,體現藥物吸入治療的效果,消除對藥物的疑慮,有利于患兒規范治療。本組患兒實施測試6個月后吸入治療總依從率由72.5%提高至96.3%,遵醫行為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向榮.84例兒童支氣管哮喘的護理體會[J].醫學臨床研究,2010,27(6):1178-1179.
[2] 朱春梅,陳育智.中國兒童支氣管哮喘監測與治療調查[J].中華哮喘雜志,2008,2(1):17-20.
[3] Liu AH,Zeiger R,Sorkness C,et al.Development and cross-sectional validation of the Childhood Asthma Control Test[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7,119:817-825.
[4] 江文勝,宋文輝,詹三華.兒童哮喘控制測試在兒童哮喘管理中的可行性[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09,44(6):752-753.
[5]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J].中華兒科雜志,2008,46(10):745-753.
[6] 王燕萍,王素萍,朱燕君,等.哮喘緩解期患兒遵醫行為的影響因素調查及對策[J].護理與康復,2009,8(11):91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