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芬,姚雪偉,姚益冰
(海鹽縣婦幼保健院,浙江海鹽 314300)
暈厥是由于各種因素誘發的一種暫時性血液循環障礙,引起一過性腦缺血,并發短暫的意識不清[1]。產后排尿性暈厥是指產婦由于產程中體力消耗、產時出血、產后進食量不足、胎兒娩出后腹內壓下降、有效循環血量減少等多種因素造成產后第1次排尿時暈厥。尿潴留是指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內不能自主排出[2]。產婦產后第1次排尿暈厥及尿潴留是產后護理不容忽視的風險,嚴重者會引起產后意外傷害,如摔傷,嚴重者致骨折,甚至誘發內外科并發癥,對產婦產后恢復造成不利影響。2012年1月至12月,本院婦產科對產婦產后及時使用束腹帶預防排尿性暈厥及尿潴留,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納入標準:初產婦,會陰側切下經陰道順利分娩。排除標準:既往有暈厥史,低血壓,孕期有中重度貧血,產后大出血。符合納入標準產婦600例,按隨機數字表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0例。觀察組年齡19~34歲,平均年齡(24.2±0.5)歲;孕次1~5次,平均(2.7±1.4)次;產后出血量平均(185±43.5)ml,無會陰裂傷。對照組年齡19~33歲,平均年齡(23.7±0.7)歲;孕次1~4次,平均(2.5±1.5)次;產后出血量平均(178±48.5)ml,無會陰裂傷。兩組產婦年齡、孕次、產后出血量、會陰裂傷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產婦在分娩室觀察2 h后送返病房,予產后飲食指導及盡早排尿指導,督促產婦及早自行排尿。
1.2.2 觀察組 在分娩室觀察2 h,送返病房前,根據產婦腹圍大小選擇合適的束腹帶,平整放于產婦背下,左右兩邊均勻地把束腹帶向前中線拉攏重疊并粘好。其他同對照組。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產婦產后發生排尿性暈厥、尿潴留例數。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輸入SPSS 13.0統計軟件分析處理,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產婦產后觀察指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產后觀察指標比較(例)
3.1 使用束腹帶可降低產后排尿性暈厥的發生 產后第1次排尿性暈厥的發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由于胎兒娩出,腹內壓下降,血液積聚于下肢、腹部,回心血量減少[3];產婦分娩時及分娩后較長時間處于平臥位,當起床如廁時,從平臥位驟然改變成站立位,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腦供血不足引起暈厥[4];當過度膨脹的膀胱急速排除尿液后,腹內壓進一步下降,回心血量進一步減少,心排出量明顯減少,動脈血壓急劇下降,引起腦供血不足出現眼前發黑,甚至暈厥。產后及時使用束腹帶,可減少產婦因胎兒娩出后的腹部空蕩感,腹壓及回心血量減少不明顯,心排出量較前無明顯差別,腦部供血充足,因此不易發生暈厥。本文資料顯示,觀察組發生產后排尿性暈厥2例,對照組18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2 使用束腹帶可減少產后尿潴留發生 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因膀胱受壓導致黏膜水腫、充血及肌張力降低,同時會陰切口疼痛、不習慣臥床排尿等原因,導致產婦發生尿潴留[5];胎兒娩出后產婦腹部松弛,腹壓下降,逼尿肌收縮乏力,敏感性降低,無力排尿,亦是造成產后尿潴留的因素[6]。使用束腹帶后,產婦下蹲排尿時腹壓增大,膀胱充盈反射性引起逼尿肌收縮,排尿反射抵消了因會陰切口疼痛帶來的緊張情緒,有利于產婦排出尿液,減少產后尿潴留的發生,同時也避免導尿等介入性治療,減少泌尿系感染。本文資料顯示,觀察組尿潴留發生例數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使用束腹帶的護理 束腹帶也稱收腹帶,專業優質的束縛帶伸縮性好、壓力穩定,分大、中、小3種型號。按產婦情況選用束腹帶;綁扎束腹帶松緊適宜,不能影響正常呼吸與進食,并且不能緊到影響血液循環,以舒適、能承受為佳;間隔1~2 h松束腹帶5~10 min,每天使用不超過12 h,使用1~2 d,以防止皮膚潮紅引起壓瘡。
參考文獻:
[1] 陳文彬.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00.
[2] 姜安麗.新編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5.
[3] 涂飛容.產后第1次排尿發生暈厥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當代護士,2012,(4):49-50.
[4] 劉根紅.產后暈厥61例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理與康復,2011,10(3):237-238.
[5] 鄭修霞.婦產科護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64.
[6] 劉紅.產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對策[J].吉林醫學,2011,32(9):4004-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