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冰 雪, 呂 勤 川, 程 海 峰
(1.四川圣達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72)
大渡河沙灣水電站位于四川樂山沙灣區葫蘆鎮河段,為大渡河干流下游梯級開發的第一級,上游為已建銅街子電站,下游為在建安谷電站。工程開發任務以發電為主,兼顧灌溉和航運。電站采用一級混合式開發,建壩壅水高15.5 m,與銅街子電站尾水相接,河床式廠房,廠后接9 015 m長的尾水渠,尾水渠利用落差14.5 m。水庫正常蓄水位432.0 m,水庫總庫容4 867萬m3。安裝4臺總容量480 MW軸流轉槳式水輪發電機組,多年平均年發電量24.07億kWh。
根據水能計算成果,沙灣水電站多年平均流量為1 490 m3/s,正常蓄水位受上游銅街子電站尾水以及庫尾福祿集鎮淹沒情況控制,經對431、432、433 m進行比較后確定正常蓄水位為432 m,考慮上游銅街子電站裝機和運行實際,參考電站裝保倍比以及裝機利用小時數,擬定440、480、520 MW三個方案。
銅街子電站日內運行方式為當大渡河枯水期天然流量大于400 m3/s時,按400 m3/s放水,電站可適當調峰;當天然流量小于400 m3/s時,按天然來水放水,使沙灣以下航運不受影響。銅街子電站設計引用流量2 300 m3/s,該站扣除庫區用水97 m3/s(大沫72、沫江堰15、下游基流10),可引流量為2 203 m3/s。從裝機容量引用流量分析,480 MW方案引用流量完全協調;440 MW方案引用流量尚有180 m3/s富裕,而該電站運行受下游航運要求影響,必須保證與銅街子電站同步運行,會導致強迫棄水;520 MW方案引用流量大于銅街子電站引用流量,前期尚可多發部分汛期電量,但隨著干流中、上游龍頭水庫雙江口、下爾呷建設,上游調豐補枯能力進一步加強,該方案增發的汛期電量將越來越有限。
考慮瀑布溝水庫的補償調節作用并扣除了庫區用水,以4臺水輪機ZZD345E按三個典型年進行逐日計算,結果見表1。
從能量指標來看,由于該電站與上游銅街子電站同步運行,考慮下游航運要求,自身日內調節能力不強,近期該站枯期電量約占年發電量的24.4%~25.8%,電站保證出力為151 MW,裝保比2.9~3.4,各方案之間增加電量主要是汛期電量。再考慮中遠期上游出現雙江口、下爾呷水庫對該電站調節補償作用,計算年內分期電量變化情況。中期枯期電量約占年發電量的28.7%~30.1%,較近期增加枯期電量11 423萬kWh,電站保證出力為171 MW,裝保比2.5~3.0;遠期枯期電量約占年發電量的32.1%~33.4%,較近期增加枯期電量21 465萬kWh,電站保證出力為190MW,裝保比2.3~2.7。隨著裝機容量的加大,年發電量隨之增大,而且中遠期枯期出力、電量有明顯增加,日內調節能力有較大提高,可向系統提供寶貴的枯期電能,為了資源的合理利用以及適應負荷發展需要,適當增大裝機是有利的。

表1 沙灣水電站裝機容量比較表
裝機容量加大,單位千瓦投資逐步遞減,而單位電能投資卻呈逐步遞增。從差值指標情況看,裝機容量從440 MW到480 MW,增加工程投資1.61億元,增加年發電量7 186萬kWh,補充千瓦投資4 021元/kW,低于方案自身千瓦投資,補充電能投資2.24元/kWh,尚屬經濟范圍內;從480 MW到520 MW,增加工程投資1.82億元,增加年發電量6 099萬kWh,補充千瓦投資4 542元/kW,也低于方案自身千瓦投資,但補充電能投資高達到2.98 元/kWh,可見從480 MW到520 MW方增加投資應是不經濟的。
沙灣水電站加入四川電網電力系統進行電力電量平衡。根據設計水平年2015年四川電網相關數據分析,該站各裝機容量方案均為必需容量,基荷出力容量各方案均為100 MW,檢修容量分別為110 MW、120 MW、130 MW,可以用于調峰的出力57 MW,冬季12月份典型日調峰工作容量分別為230 MW、260 MW、290 MW,電站調峰時間約5小時。
綜合考慮,選擇裝機容量為480 MW。
根據相關數學模型計算成果,尾水渠泥沙淤積20年基本達到平衡,最大淤積厚度0.75 m,尾水位僅抬高約 0.09 m,尾水渠泥沙淤積對電站利用水頭幾乎無影響;沙灣電站尾水渠考慮采取封閉式防滲墻處理滲流后,總滲流量僅為 1.1 m3/s ,占引用流量僅0.5‰,尾水渠滲流也不會對電站利用水頭造成影響。根據水能計算成果,在不考慮尾水渠泥沙淤積情況下沙灣水電站最大水頭27.76 m,最小水頭23.57 m,年加權平均水頭25.79 m,汛期加權平均水頭24.84 m。
該電站水力受阻主要在7~10四個月。結合汛期水頭分布情況,本著控制電站受阻時間,減少電站引用流量,從而節約尾水渠工程量和投資的原則,按水頭保證率在75~95%之間擬定了24 m、24.5 m、25 m三個額定水頭比較,見表2。

表2 沙灣水電站額定水頭比較表
由表2可見,額定水頭由25 m降到24.5 m,電站年發電量增加2 155萬kWh,投資增加1 326萬元,增加單位電能投資0.62元/ kWh,低于基本方案的單位電能投資,說明額定水頭由25 m降到24.5 m是經濟的;額定水頭由24.5 m降到24 m,電站年發電量僅增加742萬kWh,投資增加2 096萬元,增加單位電能投資達2.82元/ kWh, 遠高于基本方案的單位電能投資,說明額定水頭不宜再降低。因此沙灣水電站額定水頭選定為24.5 m。
根據沙灣電站的運行水頭范圍,按照水輪機系列型譜和有關資料,沙灣電站可供選擇的機型有燈泡貫流式水輪機、軸流轉槳式水輪機、混流式水輪機。
當時,國內燈泡貫流式水輪機最大單機容量在40 MW,該站單機容量為100 MW左右,故不宜采用燈泡貫流式水輪機。
過機單位流量偏小,限制工況Q′1只能達到1 370 l/s,機組造價和土建投資偏大。
該站最高水頭27.76 m,為滿足水輪機強度要求,選用5葉片的軸流轉槳式水輪機。比較好的模型轉輪有富春江水電設備總廠90年代初期研制的F24模型轉輪、中國水科院在90年代后期研制的JK508模型轉輪和東方電機用于江西萬安擴建的D345E轉輪。F24模型轉輪最高效率為90.5%,限制工況Q′1達1900 l/s,水輪機限制工況汽蝕系數為0.67。中國水科院在90年代后期研制的JK508模型轉輪,轉輪葉片數5葉片,推薦使用水頭32 m,最高效率高達91.6%,比F24轉輪最高效率高1.1%,限制工況Q′1達1800 l/s,水輪機限制工況汽蝕系數為0.72。江西萬安擴建的D345E轉輪,模型轉輪最高效率為92.8%,比JK508模型轉輪最高效率高1.2%,限制工況Q′1達1800 l/s,水輪機限制工 況 汽 蝕 系 數 為0.6。
江西萬安擴建機組,額定水頭22 m,發電機出力112 MW,水輪機轉輪直徑8.5 m,與沙灣電站情況非常接近,故被選。
該站裝機容量為480 MW,機組臺數按三、四、五臺進行比較,相應單機容量為160 MW、120 MW、9.60 MW。比較見表3。
三個方案技術可行,機組制造難度相當;經濟均上,四臺機方案機組總重量比三臺機方案機組總重量減少235噸,五臺機機組總重量比四臺機方案機組總重量減少200噸;土建投資則隨機組臺數增加而相應增加,綜合后四臺方案較三臺方案增加投資2 374萬元,五臺方案較四臺方案增加投資3 329萬元,而各方案間年發電量差別較小,考慮到上游已建銅街子電站裝機臺數為四臺,為滿足上下游梯級電站協調運行要求,確定選四臺機。

表3 沙灣水電站機組臺數比較表方案
水輪機型號ZZD345E-LH-850,轉輪直徑8.5 m,額定轉速76.9 r/min,額定流量549.5 m3/s,額定出力123.1 MW,飛逸轉速(協聯/非協聯)165/185(r/min),額定工況點效率92.7%,吸出高度-8.54 m,轉輪葉片中心線高程395.00 m,活動導葉數/槳葉數24/5,轉輪總重(含油)300 t,水輪機總重1 380 t。
該電站未進行專門的模型轉輪開發,采用的是萬安水電站已有模型轉輪,未進行專門的模型試驗和模型驗收試驗。根據相關文件,ZZD345E轉輪能量指標高,其模型額定點水輪機效率 91.1%,對應電站的原型效率為 92.97%;模型最高效率 92.8%,對應電站原型最高效率為 94.7%,滿足機組設計要求。自首臺機組2009年4月23日、最后一臺機組2010年3月25日投入商業運行以來,電站日發電量于2011年7月17日達到1170.36萬kWh,月發電量于2011年3月達到3.167億kWh,年發電量2012年達到20.726億kWh。截止2013年6月25日24時止,四臺機組累計運行時間分別達到11 648.46、18 248.13、16 710.2、20 333.72 h,累計發電量分別達到16.68、18.78、16.95、22.75億kWh,最大負荷分別達到125、123、124、123 MW,機組運行的最高水頭是27.87 m,最小水頭是16.46 m,滿足設計對水輪機出力的要求。
目前4臺機組的運行時間已達到設計文件規定的機組保證期,從歷次檢修檢查情況看,活動導葉、固定導葉、轉輪葉片、尾水管等未發現明顯空蝕及磨損現象,轉輪葉片局部和導葉上端面有輕微空蝕。1號機組A修檢查處理情況: 轉輪室無明顯汽蝕、磨損及裂紋情況;轉輪體上與葉片進水邊根部對應的位置有300 mm×400 mm輕度汽蝕,一片葉片進水邊背面法蘭根部有100 mm×150 mm輕度氣蝕,刨去氣蝕部分,露出母材,補焊后打磨,打磨線型基體保持原狀表面光潔; 葉片無裂紋,局部有輕微機械損傷??傮w來看水機各部件空化空蝕特性滿足要求。
6.4.1 穩定運行范圍
具體要求為:水輪機在空載情況下能穩定運行;在規定的21.24 m~28.24 m水頭條件下,機組出力在相應水頭下的35%~100%出力保證值時,水輪機均能連續穩定運行,保證出力范圍為給定水頭下各保證出力的連線。實際情況是4臺機組帶負荷30 MW~60 MW時,振動較大,這表明機組的振動區偏大。
6.4.2 穩定運行的指標要求。
尾水管壓力脈動、頂蓋垂直振動值及水導軸承處主軸的擺度不超過有關標準規定。在全部運行范圍內,在水輪機機坑腳踏板上方l m處,用噪音表測量的噪聲不超過90 db(A),在距尾水管進人門l m處的噪聲,用噪音表測量的噪聲不超過95 db(A)。
6.4.3 穩定運行的實際指標。
模型試驗參考資料表明,在電站實際運行水頭范圍內尾水管下游側最大壓力脈動為 4%,各特征水頭段的壓力脈動滿足要求,水輪機可在正常的運行范圍內安全穩定運行。機組在線監測系統顯示4臺機組在一定工況下機組振動值明顯偏大。運行穩定性試驗報告顯示:1號機組試驗時上游水位424.30 m,尾水水位404.4 m,機組在50 MW負荷時水導擺度385 μm。在該試驗水頭下,機組在30~70 MW負荷區間為典型的由尾水管渦帶引起的低頻水力振動區。2號機組試驗時上游水位423.82 m,尾水水位403.83 m,機組在120 MW負荷時水導擺度91.9 μm。在該試驗水頭下,機組在30 MW負荷附近區域為高頻水力振動區;在40~70 MW負荷區間為典型的由尾水管渦帶引起的低頻水力振動區。3號機組試驗時上游水位427.6 m,尾水水位405.00 m,機組在80 MW負荷時水導擺度431 μm,在120 MW負荷時水導擺度208 μm。在該試驗水頭下,機組在10~30 MW負荷區間為高頻水力振動區;在30~90 MW負荷區間為典型的由尾水管渦帶引起的低頻水力振動區。4號機組試驗時上游水位426.7 m,尾水水位405.35 m,機組在100 MW負荷時水導擺度494 μm。在該試驗水頭下,機組在27 MW負荷附近區域為高頻水力振動區;在50~70 MW負荷區間為典型的由尾水管渦帶引起的低頻水力振動區。
6.4.4 分析結果
分析顯示,運行穩定性基本滿足生產需要,但存在明顯的振動區。
綜合以上情況,沙灣水電站的水輪機選型設計是合理的,但由于機組振動偏大,需盡量避開水輪機的不穩定區域運行。同時,需完成全水頭段的穩定性試驗,系統觀測,積累數據,分析規律,結合真機的實際運行情況科學劃分運行區域,確保水輪機的運行穩定性和可靠性;對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處理,以避免振動、擺度過大造成瓦隙擴大及固定部件的松動;增加機組檢查、檢修深度防范事故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