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柱,鄭馨秋
根據樹脂砂的特點,我廠在生產重型鑄件的造型過程中,提出對原材料的基本要求,對型砂強度與可使用時間進行控制,同時采取相應措施加強型腔的排氣及退讓性。與粘土砂相比,采用樹脂砂造型不但縮短了造型時間,提高生產效率,而且可減少手工勞動工作量,提高鑄件表面質量。
(1)型砂 我廠生產重型鑄鋼件的原砂主要是硅砂和鉻鐵礦砂。作為生產重型鑄鋼件用砂,要求原砂必須具有一定的耐火度和熱穩定性,不與金屬液發生反應,選擇適合鑄鋼件生產的高品質擦洗烘干原砂,并控制好再生砂的相關指標。我廠造型用砂主要技術指標見表1。
(2)樹脂及固化劑 固化劑對于控制型芯砂的硬化速度和終強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采用的固化劑為對甲苯磺酸或二甲苯磺酸。我廠用的呋喃樹脂采用無氮的高糠醇呋喃樹脂,其主要技術指標見表2。
(3)其他輔助材料 主要有澆注系統用的陶瓷磚管,專用外冷鐵,以及排氣用草繩或尼龍繩,增強型砂強度用的圓鋼等輔助材料。
(1)24h抗拉強度 樹脂自硬砂的試樣硬化24h后所獲得的抗拉強度,要求不低于0.8MPa。
(2)可使用時間 指樹脂自硬砂從卸砂到造型、制芯完畢能保證型芯性能合格的時間,實際可使用時間控制在12~15min。
在造型前,根據強度與可使用時間確定樹脂與固化劑的加入比例:樹脂與硅砂的占比為1.16%,固化劑與樹脂占比為27%;樹脂與鉻鐵礦砂的占比為1.21%,其固化劑與樹脂的占比為30%。
以某軋機機架為例,其輪廓尺寸約12m×3.8m×0.85m,鑄件凈重197t,毛重232t。采用移動式雙臂樹脂砂混砂機設備。
(1)舂模開以下部分 首先,舂制硬砂床,按操作規范硬砂床鋪設φ100~φ150mm排氣管至少6根。排氣管上周身鉆孔并纏空心尼龍繩或草繩。其次,拉中心基準線,按照基準線位置測量各活塊位置,平面刮平。按工藝規定的規格、數量放置外冷鐵。為保證排氣通暢,距鑄件表面150~200mm的位置放置草繩,并引出型腔外(見圖1)。

表1 造型用砂主要技術指標

表2 呋喃樹脂和固化劑主要技術指標
(2)舂模樣周圍 模樣對齊后,先刷脫模劑再制作澆注系統。由于樹脂砂退讓性差,起模相對困難,因此模樣在首次使用前必須刷脫模劑(見圖2)。在脫模劑未完全干燥前,嚴禁填砂造型或制芯,否則型砂易與模樣產生粘連。在對模樣涂刷脫模劑時,嚴禁在模樣附近進行焊接等明火作業,以防焊接火花等將脫模劑引燃。
(3)制作澆注系統 使用膠布把陶瓷磚管按照工藝要求的大小、數量、位置連接在一起(見圖2),不但保證澆注系統內清潔,避免放砂過程中忙亂操作失誤,又保證內澆道在同一平面,澆注時鋼液能同時進入型腔。需注意的是,澆注系統周圍的型砂一定要舂實,以免澆注過程中陶瓷磚管開裂跑火。舂砂時盡量慢速舂實,避免砸碎陶瓷磚管。
舂砂時用擋砂塊將主型分成幾部分,每一個部分單獨舂砂,結束后將擋砂塊移走撞下一部分,防止造型時型砂出現分層現象。造型面砂用鉻鐵礦砂樹脂砂,厚度50~60mm,背砂使用硅砂樹脂砂。窗口芯舂制時,先放填料模樣,窗口轉角處300mm×300mm范圍內及其他熱節集中的轉角位置全部用鉻鐵礦砂舂滿,并放置掛砂鉤。完成取出后放干砂、草繩或苯板等作為疏松層。舂四周型砂時注意放置排氣材料(見圖3)。下型舂平后,在型腔側立面距鑄件表面150mm砂型上扎排氣孔,間距200~300mm。
(4)舂上箱 首先,為了增加上型強度,焊接拍子,使用φ10~φ12mm圓鋼焊接拍子(見圖4),圓鋼之間的間距200~250mm。使用圓鋼把拍子連接在箱帶上。其次,上箱與下型使用金屬銷定位,保證上箱內的各種活塊、冒口臺等位置要準確。在上箱工藝要求的位置設φ140mm的出氣孔。
(5)起模、刷涂料 嚴格控制起模時間,在不粘模和不影響型芯尺寸精度的條件下盡可能及時起模。起模后。造型人員首先檢查型腔表面緊實度與強度。對緊實度或強度低的地方,使用鉻鐵礦樹脂砂修復,并自然放置6~8h后方可刷涂料。涂料采用醇基涂料,使用前必須充分攪拌,且刷涂料時保證涂刷均勻,型腔表面刷涂料2~3遍,保證涂刷厚度在1.5~2mm。
(6)合箱 所有的排氣尼龍繩引到型腔外。冒口周圍型砂采用硅砂樹脂砂即可。澆注前,清理型腔,冒口上用紙殼蓋好,避免橋式起重機吊運時落下砂子,或開包孔時金屬液飛濺落入冒口。澆注時,點燃排氣孔并及時引氣,保證排氣通暢。
(1)嚴禁樹脂和固化劑直接混合,樹脂和固化劑的包裝要有明顯區別,并劃分區域,防止混放。
(2)操作者應穿戴好防護用品, 避免樹脂或固化劑飛濺。
(3)在樹脂砂混制過程中,混砂機操作者要嚴密監控樹脂和固化劑的流量是否正常,觀察型砂中是否混有干砂,設備是否出現異常現象等。

圖1

圖2

圖3

圖4
(4)混砂機混制的“頭砂”只能作為填充砂使用,不能作為面砂,使用“頭砂”時距離鑄件表面要大于400mm。
與采用粘土砂造型相比,樹脂砂造型準備工作相對較長,但可以同步作業;原來采用粘土砂造型時必須使用風沖子舂實型砂,而樹脂砂具有良好的流動性,造型過程中用簡單工具對鑄件表面型砂進行舂實即可,減少了操作者的勞動量;原來為了加快生產速度,采取多人操作的辦法,現在造型現場只需3人操作即可;原來型腔烘干時間至少48h,烘干砂箱還需專用烘干爐等設備,而樹脂砂造型只需在濕氣較重的天氣鼓熱風。原來整個造型周期至少需要7天時間,而現在最多只需3天時間。原粘土砂造型時,高溫狀態下,鑄件表面型砂處于燒結熔融狀態,易產生粘砂缺陷,鑄件尺寸也不準確,而采用樹脂砂造型,鑄件表面型砂依然為固態型砂,可避免粘砂缺陷,也保證了鑄件尺寸。
總之,應用樹脂砂不但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而且大幅提高了鑄件表面質量與尺寸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