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穎 閻志芳 張維官
武漢作為中三角地區的核心城市,不僅是建橋之都,還是鋼結構生產重鎮。焊接作為鋼結構制作領域的關鍵技術之一,已成為影響工程建設質量的重要因素。為了解鋼結構企業焊接技術的發展現狀以及企業的最新發展動向,在2014“中三角”焊接發展論壇在武漢圓滿結束后,中國工程建設焊接協會副秘書長、鋼結構焊接專家戴為志,湖北省職工焊接技術協會秘書長張遠溫等與金屬加工雜志社一行走訪了湖北精工鋼結構有限公司和中建三局鋼結構分公司。
2014年5月19日上午,中國工程建設焊接協會副秘書長、鋼結構焊接專家戴為志和金屬加工雜志社一行來到湖北精工鋼結構有限公司,與精工鋼構集團華中事業部總經理范鵬濤、湖北精工鋼結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志濤等進行了交流。范鵬濤總經理介紹了精工鋼構集團的企業實力以及完成的代表性工程,閻志芳副社長介紹了金屬加工雜志社的發展歷程。與此同時,金屬加工熱加工的執行主編張維官向來自湖北精工鋼結構有限公司從事工藝技術以及質檢的相關技術人員詳細講述了科技論文寫作的要素、信息、內容要求和圖表的處理等內容。同時結合相關實例來進一步說明了論文寫作中應該注意的事項以及金屬加工雜志的投稿要求,對今后技術人員的論文撰寫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參觀湖北精工鋼構重鋼車間
隨后金屬加工雜志社一行還參觀了湖北精工鋼結構有限公司的重鋼車間、工業建筑系統板材車間以及精工鋼構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在重鋼車間,湖北精工鋼結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志濤詳細介紹了車間中H型輕鋼線、重鋼線和BOX生產線,以及工件從組裝到焊接再到涂裝的整個工藝流程。參觀過程中,戴為志副秘書長、閻志芳副社長不時與范鵬濤總經理、何志濤副總經理進行交流,探討鋼結構焊接的關鍵技術以及未來發展的新動向。
在湖北精工鋼結構有限公司參觀后,2014年5月19日下午,中國工程建設焊接協會副秘書長、鋼結構焊接專家戴為志,湖北省職工焊接技術協會秘書長張遠溫與金屬加工雜志社一行又來到中建三局鋼結構分公司武漢二環線的施工現場。項目經理林勝軍介紹了武漢二環線鋼箱梁焊接中遇到的焊接工藝問題。戴為志副秘書長針對如何選擇大坡口間隙下的焊接工藝,提高丁字、十字焊縫的合格率、鋼箱梁倉內狹小空間施焊等問題,在現場一一做了解答。戴為志副秘書長指出,橋梁大坡口間隙不能超過4cm,焊接前母材的表面必須使用過渡層,同時使用多層多道錯位焊接技術,焊接完成后打磨坡口表面,磨平余高,消除應力。針對橋梁結構焊接殘余應力問題,戴為志副秘書長強調正確的操作順序是先栓接,再焊接。
此外,閻志芳副社長將金屬加工雜志贈送給該工程中的技術人員。希望一線的技術人員能夠將實踐中的創新和積累的經驗,能夠通過雜志等平臺與業內同仁進行交流與學習。
離開武漢二環線的施工現場后,一行人又來到中建三局鋼結構分公司總部,與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安裝事業部副總經理方軍、中建三局鋼結構分公司總經理潘劍峰、總工程師劉曉斌等就公司未來發展、鋼結構關鍵焊接技術等問題進行了交流探討。中建三局鋼結構分公司總經理潘劍峰簡要介紹了公司目前的組織結構以及未來規劃。對于中建三局鋼結構分公司如何保障焊接質量,戴為志副秘書長提出了幾點建議:建立互相支持、互相約束的質量保證體系;抓好基礎技術工作和管理工作;樹立全員參加管理,全面進行管理,全過程進行管理的三個全面思想;一切為用戶著想,一切以預防為主,一切以數據說話,一切按PDCA循環辦事。此外,劉曉斌總工程師還提到中建三局提出的住宅產業化的觀念,為此多位專家與領導就鋼結構住宅產業化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此次走進湖北精工鋼結構有限公司和中建三局鋼結構分公司活動,不但為企業技術人員提供與專家面對面直接交流的機會,同時還加強了雜志社與企業之間的聯系,使今后雜志策劃內容更貼近應用實際,更好的服務于生產實踐,促進鋼結構領域焊接技術以及質量管理的全面提升。

戴為志副秘書長(中)現場答疑

閻志芳副社長(左)將《金屬加工》雜志贈送給中建三局鋼構分公司技術人員

戴為志副秘書長以及金屬加工雜志社一行與中建三局鋼結構分公司部分領導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