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穎
2014年5月15~16日,由中國船舶工業(yè)高效焊接技術指導組、中國造船工程學會造船工藝學術委員會以及中國船舶工業(yè)行業(yè)協(xié)會焊接分會主辦的“中國船舶工業(yè)高效焊接技術指導組研討會暨第五屆中國船舶與海洋工程焊接技術發(fā)展論壇”在上海小南國花園酒店順利召開。來自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橋造船公司、滬東中華造船(集團)公司、江蘇科技大學等全國主要船舶與海工制造企業(yè)、院校及研究所等近200人參加了論壇。中國船舶工業(yè)高效焊接技術指導組辦公室主任鄭惠錦主持會議。上海船舶工藝研究所副所長顧長石、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周國勝、中國船舶工業(yè)行業(yè)協(xié)會副秘書長錢新南分別代表主辦方為論壇致辭。
目前,我國船舶工業(yè)正處于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新的發(fā)展模式對船舶與海洋工程的焊接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促進船舶行業(yè)焊接技術的發(fā)展,提高我國造船與海洋工程企業(yè)的競爭力,此次論壇組織了多個關于船舶與海洋工程焊接新工藝的交流報告。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焊接實驗室主任王歡所作的“2205雙相不銹鋼焊接工藝與質量控制”、江蘇科技大學教授方臣富所作的“船體大厚板橫焊技術研究”、中遠船務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高級質量主管楊文華所作的“提高KTY節(jié)點小角度坡口合格率和抗疲勞性”、江蘇新?lián)P子造船有限公司焊接實驗中心主任龔傳誼所作的“海洋平臺690級高強度鋼板焊接工藝介紹”、南通明德重工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魏禮綸所作的“船用雙相不銹鋼焊接工藝及應用”等報告,分別介紹了企業(yè)在焊接工藝方面取得的新進展。
論壇結束后,參會代表與演講嘉賓進行了互動交流。很多代表表示:報告所涉及到的焊接工藝內容與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相關性很大,聽了嘉賓的報告,對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有很大啟發(fā)。

金海重工公司劉加斌(右)與魏禮綸副總工程師(左)現(xiàn)場交流
錢新南副秘書長在致辭中表示,促進焊接技術發(fā)展應當注重焊接設備與焊接材料以及焊接上下游工藝的配套。對于船舶與海洋工程等焊接量大的項目,高效焊材已經成為焊材生產企業(yè)以及造船企業(yè)的重點關注方向。廣州廣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焊接實驗室主任江澤新介紹了其公司縱骨流水線焊材的使用情況,通過試驗,最終確定了縱骨流水線上最新的焊絲組合:金屬粉芯管狀焊絲與金屬型藥芯焊絲。

鄭惠錦主任主持會議

顧長石副所長致辭

周國勝副秘書長致辭

錢新南副秘書長致辭

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焊接實驗室主任王歡作報告

(株)神戶制鋼所部長清水弘之作報告

江蘇新?lián)P子造船有限公司焊接實驗中心主任龔傳誼作報告

南通明德重工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魏禮綸作報告

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焊接研究所所長張華軍作報告

昆山京群焊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莊石城作報告
此外,焊材生產企業(yè)還將其最新的用于船舶與海洋工程焊接領域的焊材向參會代表一一作了介紹。昆山京群焊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莊石城,(株)神戶制鋼所部長清水弘之、主任研究員池田哲直分別作了題為“藥芯高效焊接材料”、“造船用特殊厚鋼板焊接材料”和“海洋結構物用高合金焊接焊材”的報告。
2013年11月4日,工信部發(fā)布了《船舶行業(yè)規(guī)范條件》,明確了企業(yè)應達到的主要生產技術量化指標,其中,要求焊接自動化和半自動化率達到65%以上。在此次論壇中,(株)神戶制鋼所榮譽部長巖淵寬介紹了日本造船界自動化率、機械化率的概況,同時指出中國提高焊接自動化所面對的主要課題是:①構造設計的改善,包括焊接接頭數(shù)、長度的減少。②作業(yè)場所的固定模塊化,包括工事負荷的均衡化以及前后工程的調整。③精度的提高。④焊接設備的自主研發(fā)。
正如巖淵寬部長提到的,提高船舶制造的自動化,需要作業(yè)場所的固定模塊化。南京奧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張紅軍介紹了該公司海洋油氣模塊的預制管理及技術。海工預制包括配管模塊、管道接長、制管/容器以及鋼結構預制,而鋼結構在車間中的預制也為大型海洋鋼結構實現(xiàn)機器人焊接提供了可能性。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焊接研究所所長張華軍分別介紹了港機箱梁、跨海鋼橋及船舶分段機器人焊接的應用現(xiàn)狀以及機器人應用的需求。
此外,與第五屆中國船舶與海洋工程焊接技術發(fā)展論壇同期,還舉辦了第五屆中國數(shù)字造船與綠色造船發(fā)展高峰論壇和第五屆中國船舶涂裝與海洋防腐技術發(fā)展論壇。
為了實現(xiàn)我國船舶焊接自動化和半自動化率達到65%以上的目標,不僅需要焊接工藝、焊接設備與材料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更需要自動化設備與工藝的完好融合,因此所有從事焊接上下游工作的同仁需共同努力,為我國船舶行業(yè)的發(fā)展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