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熱的話題恐怕要數世界杯了。跟著世界杯一起火起來的還有彩票。許多人因為買了足彩而成了球迷,還有許多人因為冷門迭報損失慘重而怒斥莊家操縱比賽。作為球迷,我也買過幾次世界杯彩票,每次幾十塊錢,結果有輸有贏,只當玩個游戲。但我沒想到的是,聊起彩票才發現,周圍很多親戚朋友一直都有買彩票的習慣,甚至把彩票當做日常理財手段,每個月都投入固定的錢。
中國的彩票歷史可以追溯到1987年,當時國務院批準發行福利彩票,目的是“安老、扶幼、助殘、濟困”,所以國內的彩票都會提取一部分彩票公益金。也就是說,大家買彩票的錢不能都當成獎金發下去,除了運營成本之外,還要額外拿出一部分錢去做公益。獎金占彩票銷售總額的比例,叫做返獎率,它決定了你買的彩票能有多少錢成為獎金。目前國內返獎率最高的彩票是69%,也就是賣彩票的收入,最多只能有一半多用來當獎金。而這筆獎金里,絕大部分都貢獻給了那唯一的大獎,用于小獎的錢少得可憐。有人算過這樣一筆賬:每月用200元來買彩票,一般200元全虧的概率為10%,而中5元、10元、100元等小獎的機會約為60%,回本的可能性為20%,10%的概率能盈利。
只有30%的概率不賠本,這種投資實在不劃算,股票、基金甚至期貨的風險都沒這么大。而且,在股市中,賠和賺是對等的,你賠100元就有人賺100元,盡管小股民賠得多大莊家賺得多,但至少這種盈虧都完成在交易中,不像彩票那樣,近一半的錢都被拿作他用了,賠的永遠比賺的多。
當然,你可以說,我不在乎這一個月200元錢,買彩票就是圖中獎開心,不怕賠本。可是不買彩票攢起來的錢同樣可以開心呀。更何況,人類的賭性很容易超出理智的范圍,因為買彩票上癮把養老家底搞到血本無歸的新聞比比皆是,你真的確定自己能把持得住,幾十年如一日地“小賭怡情”嗎?
當然,對于更多人來說,買彩票中不中小獎根本不重要,他們需要的,是隨時擁有中大獎的那一線希望,用這份希望來幫助自己度過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困難。我們姑且不論中大獎的概率到底有沒有被雷劈中那么高,即便這樣極低概率的幸運事件真的降臨到你頭上,結果也未必好。首先,獎金那20%的個人所得稅沒跑,一下子1/5獎金就沒有了。接下來,這種意外之財會嚴重擾亂你的現金流,以往的工作和交際圈會被嚴重破壞。國外曾有過長期調查,彩票上億元大獎的獲得者在10年之后生活質量往往更差,甚至有人把獎金揮霍一空后因為受不了落差而自盡。換個迷信點的說法,有命得獎,未必有福分消受。
彩票作為一種商品,供需雙方都有各自的目的。在中國大陸,彩票供應方的目的很簡單,為福利、體育等事業籌集更多資金。而作為彩票購買者,應該抱著怎樣的心態呢?我想,首先應該是為這些事業做貢獻的捐贈心態,其次是在其中獲得樂趣的娛樂心態。而指望通過買彩票理財甚至發財的心態是不可取的。
2013年,全球彩票銷售總額增長了4.9%,其中歐洲和美國等發達地區的增長比例很低,欠發達的亞洲和拉美卻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中國的彩票市場更嚇人,連續10年復合增長率保持在25%,2013年的彩票銷售總額達到3000億元,購買過彩票的人數在2億人左右。在這龐大的人群里,對彩票抱有健康態度的恐怕不太多。很多人在巨大的生活壓力和財富焦慮面前,除了寄情于彩票這種廉價虛幻的夢想,似乎找不到更多排遣的途徑。希望政府和商家在抓住中國彩票市場巨大商機的同時,也能擔負起社會責任,幫助國人正確認識彩票,不要讓彩票擔上它承擔不了的經濟功能。(作者微信公眾號:理財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