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東 凌文勇
欄目責編:邵滿春
目前,中國社會進入了“微時代”,微電影已經成為“微時代”重要標簽之一,其以短、快、精、互動性強、平民視角的特點受到年輕觀眾的熱捧,符合了當前大眾的心理需求。微電影在創造文化產品、傳播大眾文化的同時,也成為大眾文化的一部分。在微電影風起云涌的大潮之中,江西省的廣大影視工作者也是弄潮兒。2014年5月9日,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江西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江西省新聞出版廣電局、江西廣播電視臺聯合發出了 《關于開展“中國夢·江西風景獨好”微電影作品征集活動的通知》,從5月份到8月31日向全國征集微電影作品,國慶期間在江西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以及人民網江西頻道、新華網江西頻道、中國網江西頻道、中國江西網、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今視網等網站集中展播優秀微電影作品。這是江西省首次由省級黨委宣傳部門、互聯網信息管理部門、廣電主管部門主辦的微電影征集活動,體現了黨政部門對微電影創作的支持和激勵,將助推微電影在江西省政治、經濟、生活、教育等領域產生更大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據有關部門統計,2013年全國舉辦的微電影賽事已高達130多項,各類型的微電影比賽節慶和征集活動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已經公開發表的有關論文達560篇。微電影引領了國內電影產業的創新和新媒體的繁榮發展,已被普遍認為是通往未來工業電影的必經之途。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自2012年起,每年在甘肅舉辦全國微電影節,而號稱 “亞洲微電影藝術節”的品牌已永久落地云南省臨滄市,微電影已成為這個許多人還很陌生城市的名片。
江西的微電影創作也呈現出方興未艾之勢。2013年以來,特別是進入2014年,江西開展的微電影賽事活動如火如荼,如2013年江西日報社和共青團江西省委聯合開展了以“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為內容的微電影大賽“江西首屆微電影節”,2014年4月2日省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省紀委等單位聯合主辦的反對“四風”微電影作品頒獎儀式,2014年5月省委宣傳部、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廣播電視臺開展 “中國夢·江西風景獨好”微電影作品征集活動,2014年6月省廣播電視臺主辦的 “中國夢·創業夢”江西微電影大賽拉開了帷幕,還有各行業、各系統牽頭主辦的微電影大賽。地方黨委、政府也積極介入微電影,拍攝具有鮮明地標性文化特色的微電影作品進行宣傳,取得了較好的宣傳聲勢,如廣昌縣與信息日報社聯合拍攝的《蓮心》,永新縣拍攝的4集微電影《霞客永新》等。微電影的創作從最初的網友自娛自樂,很快發展到官方引導,作品內容從搞笑、搞怪、娛樂擴展至具有思想深度、人文情懷的主旋律、正能量,藝術表現力從簡單化走向多樣化藝術追求、制作精良的專業水準。
江西也出現了優秀的微電影作品,其中南昌的朱思溢導演的微電影《小偷兒》影響最大。這部作品2014年1月斬獲了好萊塢TCL微電影節最佳編劇獎,2013年還成功入圍第50屆臺灣金馬獎短片單元,隨后接連獲得第22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短片學院獎、首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展映影片、第五屆廣州大學生電影節 (國際學生組)一等獎、全國高校網致畢業作品展優勝作品獎、第四屆西安國際影像節入圍影片等殊榮。
特色一:權威部門舉辦。舉辦方省委宣傳部、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廣播電視臺均是省內最具權威的宣傳管理、互聯網信息管理、電影管理、廣電傳媒機構,具有很高的權威性。
特色二:體現江西內涵。展現近年來江西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旅游、環保、廉政建設、城市、農村等各方面取得的進步與發展,體現“江西風景獨好”的主題。
特色三:征集范圍廣泛。面向全國征集表現“江西風景獨好”內容的微電影,是一次以微電影形式宣傳江西的大型活動。
特色四:傳遞社會正能量。提倡記錄時代的發展、群體的記憶、個體的成長,鼓勵表現普通人在平凡生活中的經歷、思考與情感人性,支持個性化表達和藝術風格的多樣性。
特色五:強勢合作媒體,除了江西廣播電視臺是傳統媒體外,合作網站人民網江西頻道、新華網江西頻道、中國網江西頻道、中國江西網、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今視網均是國內、省內的強勢新媒體。
特色六:與亞洲微電影藝術節對接。此次“中國夢·江西風景獨好”微電影征集活動中的優秀作品,將被選送參加第二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在更高端、更寬廣的層面接受評比的洗禮。
微電影作為一種從制作到播出都立足于新媒體自由傳播的新興事物,進入門檻低,其創作環境寬松,表達方式自由,無論是專業機構還是網民個人,熱衷于微電影創作已成為一種時尚。大量微電影作品的涌現,為官方舉辦微電影征集活動提供了契機。江西省舉辦“中國夢·江西風景獨好”微電影征集活動,不只是搞一次活動,還有更深層次的思考,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用正確的價值觀引領微電影創作。此次征集活動對微電影作品提出了明確要求,即突出描繪“中國夢”,弘揚主旋律,倡導積極向上、奮發有為,準確表達和體現中國夢內涵。國慶期間集中展播的作品,都將是評選出來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會對今后整個微電影創作起到正面引導作用。
二是培養和鍛煉我省的電影人才。我省的電影創作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曾有過輝煌的歷史,涌現出一大批在全國知名度很高的編劇、導演,如王一民、畢必成、張剛等,但近一二十年我省的電影創作佳績較少。要振興江西電影,本土人才最為寶貴。通過“中國夢·江西風景獨好”微電影征集活動,將聚集一批愛好微電影創作的年輕才俊,初試鋒芒,經受鍛煉,其中的優秀人才若進入電影界發展,將會是繁榮我省電影創作的福音。鍛煉人才、發現人才、儲備人才、用好人才,是主辦方開展微電影征集活動的應有之義。
三是發現好的電影創作素材。電影產業是創意產業,全國大大小小的電影制作機構,都在搶抓創意、搶抓題材、搶抓劇本,為創作生產叫好又叫座的優秀電影竭盡所能。“中國夢·江西風景獨好”微電影征集活動的主辦方在活動開展之初也即今年5月28日,組織了一次微電影創作培訓班,對全省各系統、各行業、各新聞網站、各影視制作機構的微電影愛好者進行了微電影創作培訓。主辦方還重點跟進一些較為重要的微電影項目,幫助這些項目打造成微電影精品。通過培訓學習、重點跟進、廣種薄收的方式,主辦方發現和掌握了一些很有價值的電影創意和素材,這些創意和素材經過進一步的專業研發打磨,正在具備打造為優秀電影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