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秋華
江西衛視《經典傳奇》于2010年2月1日開播以來,以獨特的內容和鮮明的風格迅速為廣大觀眾所喜愛。繼2012年全年雙網收視增幅均超過50%后,2013年穩定增長,全國衛視35城市同時段排名第三,29省網同時段排名第六,在午間時段構筑了一個收視的高峰,是江西衛視表現最好最穩定的節目。同時,《經典傳奇》在視頻網站的表現也非常靚麗。以搜狐視頻排行榜為例,截止2013年12月底,在紀錄片類型節目里,《經典傳奇》總點播次數、每日、每周、每月總點擊量均高居第二位。此外,《經典傳奇》在鳳凰視頻、PPS手機視頻上點擊率都名列前茅,節目也時常被置頂。
那么,這么一檔低成本的節目,是如何打造成一個為觀眾所喜愛的名牌節目?筆者以為有以下三個要素。
《經典傳奇》的“經典內容”
《經典傳奇》非常強調節目題材的經典性。簡單地說,節目所選的題材一般都要具備以下“三性”:
一是奇特性,曾經轟動一時但又與眾不同。這類題材主要包括一些社會離奇事件、奇人奇事揭秘、自然科學之謎等等。比如2013年12月26日播出的《發燒山“發燒”之謎》,講的是四川省北川縣的龍坪村,村民們在2008年以后就發現了后山經常冒出白煙,有的地方居然還能把雞蛋煎熟,把樹枝燒著,甚至高達100攝氏度。這件事情導致當地的莊稼幾年顆粒無收,不僅造成了當地村民的恐慌,而且由于發生在汶川,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人們甚至擔心是不是地震又要發生了。節目通過懸念不斷的講述,不斷排除了煤氣泄漏、地熱高溫、煤層自燃等各種可能,最后通過專家研究,答案居然還真和汶川“5·12”大地震有關。原來是地震造成了整座山體的滑坡,滑坡摩擦又造成了地下的高溫,從而使本來不具備自燃條件的含煤層發生了自燃。這個題材不僅過程“奇”,真相也“奇”,很好地詮釋了《經典傳奇》的奇特性。
二是歷史性,事情雖然過去了很長甚至漫長的時間,但依然有值得我們回味和挖掘的點。這類題材的編排一般都要掌握合適的時機,具有鮮明的“熱點性”“階段火爆性”。比如2011年3月日本9級大地震導致了福島核電站發生爆炸,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刻,我們迅速編播了《切爾諾貝利上空的謎云》這期節目。通過對前蘇聯這樣一個歷史性的事件進行深度解讀,從而讓觀眾對核爆炸這樣一個高度專業化的題材有直觀的認識,取得了良好的播出效果。
三是揭秘性。故事經過時間和歷史的沖刷后,有新的謎團要解開,有新的秘密要揭開,有新的真相要披露,有新的啟示要總結。
可以說,揭秘性是《經典傳奇》的核心要素,它貫穿到各種類型的題材之中。比如在2013年7月8日播出的節目《兵馬俑的神秘主人》中,給觀眾提供了一個非官方的視角。眾所周知,兵馬俑的主人是秦始皇。但是,在這期節目中,有人卻提出了質疑,比如兵馬俑沒戴頭盔、沒有騎兵、沒有使用鐵制武器以及發髻毫無例外都是往右偏。而這些怪異的現象說明兵馬俑的主人并非是秦始皇,而是比秦始皇更早的一個傳奇女人秦宣太后羋八子。這個看法可以說是石破天驚的,但是它又絕對不是嘩眾取寵,而是條條證據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而對于廣大觀眾來說,歷史的真相就需要在各種解讀中去尋找。
《經典傳奇》的“經典情懷”
一是體現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是對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同樣是對逝去藝人的緬懷,2013年4月1日播出的《梅艷芳死因大揭秘》,它的格調和張國榮那期節目就截然不同。無論是對梅艷芳演藝生涯的回顧,還是對她幾段情感糾葛的揭秘,無論是對梅艷芳死因的探究,還是對她死后留下話題的爭論,主持人始終保持著對逝者的尊重,保持著對她杰出演藝生涯的尊重,保持著對她在病魔的折磨下依然樂觀、發揮正能量的尊重。最后結尾處,在梅艷芳的代表作《女人花》的歌聲中,主持人動情地說道:“帶著歌聲,梅艷芳靜靜地離去了。她的故事里,有纏綿悱惻的愛情,有頑強不屈的抗爭,更有激勵大家的信念。我告訴大家這些事,并不是要博眼球,要八卦,而是希望電視機前的您,能夠記住,10年前,有這么一個女子,用她柔弱的身軀,給咱們帶來了無與倫比的信心!”事實證明,這樣的立意引起的觀眾共鳴,是單純為搏出位而劍走偏鋒的歪招所不能比擬的。
二是體現一種對真理、科學主義的追崇。人文精神不是對人的迷信,而是要站在科學主義的肩膀上。時至今日,科學主義在中國少數觀眾的土壤里還是比較缺乏的。比如說,一場地震,一些人會認為是上天的預兆;一場火災,一些人會聯系上鬼火;一些怪病,一些人會說是中了某種詛咒。《經典傳奇》在講述這些怪異現象的時候,往往會通過專家詳實的研究、主持人合情合理的分析,絲絲入扣,娓娓道來,既傳播了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歷史知識,又娛悅了觀眾,激發了觀眾探知未知世界的熱情。
三是體現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沒有藝術的歷史,只有人的歷史”。實際上,歷史文化中留下來的林林總總怪異的現象,處處都閃現著人類智慧。如較為觀眾所喜愛的題材類型之一古尸不腐之謎系列中,無論是長沙馬王堆辛追夫人、連云港的凌惠平,還是上海的楊福信,在對這些不腐古尸的解密過程中,節目都非常注重對傳統文化的贊揚,對古人智慧的贊嘆。又如在2013年11月22日播出的《解密八卦城》節目中,在對有著近千年歷史的特克斯八卦城進行了深度解密之后發現,它居然是祖先們巧妙利用建筑布局來抵御洪水災害的典范。節目最后聯想到由于臺風菲特而造成的水淹余姚,不由得感嘆,“我們的規劃者,在進行城市的規劃中,試問有沒有考慮更加周全一些呢?我們不必動不動就引進歐洲元素、美國設計,相反,沉下心來多研究研究我們老祖宗的智慧,就比如八卦城,或許,這對于我們的生活來說,可能更實用。”
《經典傳奇》的“經典敘事”
經典敘事是最為大眾所接受的敘事結構,古代的神話、傳奇、評書、小說(包括現代流行的金庸、瓊瑤的作品)、好萊塢的電影等等,其內部結構都是經過了普通大眾去偽存真的檢驗,才最終確立起來。鑒于《經典傳奇》的節目定位,它應當是一檔易為普通觀眾所接受的通俗節目。所以,它的敘述也應當具備經典敘事的基本模式。那么,這種模式具有哪些要素?
首先是故事結構。它可以分解為:序幕——建立——對抗——解決——尾聲。序幕,一般是指介紹故事的背景,《經典傳奇》往往采用引而不發的開頭;建立,一般是指鋪墊故事發生的前因,在節目里往往體現為各種匪夷所思的觀點提出;對抗,往往是由前因導致的各方矛盾的沖突,節目里則體現為曲折離奇的過程;解決,是指矛盾沖突導致的結果,節目突出“原來如此”,有的是科學解釋,有的是專家新解,有的也可能是主持人入情入理的分析。而尾聲,則除畫龍點睛般點出故事對主人公生命所帶來的影響外,更加突出留給觀眾想象空間。
其次是敘事的“陌生化”處理。“陌生化”原本是一個著名的文學理論,它由俄國評論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陌生化”是俄國形式主義的核心概念,也是形式主義者最關心的問題。這個理論強調的是在內容與形式上違反人們常見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時在藝術上超越常境。陌生化的基本構成原則是表面互不相關而內里存在聯系的諸種因素的對立和沖突,正是這種對立和沖突造成了“陌生化”的表象,給人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動。在《經典傳奇》節目的敘事中,陌生化手法經常被加以利用。如2012年3月13日播出的《誰襲擊了“飛碟”》中,面對《讀者》雜志大樓頂上的一塊鋼化玻璃離奇爆炸,節目講述了人為襲擊、外星人入侵、隕冰墜落等等各種匪夷所思的、表面似乎互不相關而內里卻又存在合理關系的種種推理,最后回到一線勞動者即玻璃安裝工人,才揭示出真正的答案,原來竟然是一種科學可以解釋的鋼化玻璃自爆現象。過程很曲折,真相“原來如此”,最后主持人感嘆,“真正的智慧,掌握在勞動者的手里”。
最后,所謂敘事,對一檔節目而言歸根結底還是主持人的敘事。《經典傳奇》節目主持人洪禹的最大特點,就是善于揣摩觀眾的心理,適時地與觀眾進行情感交流,從而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其敘事的廣征博引,語言的幽默風趣,表情的生動鮮活,都讓節目加分不少。
(作者單位:江西廣播電視臺)
欄目責編:胡江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