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常解衣滅火
元代文學家馬祖常,字伯雍,官至禮部尚書,御史中丞,文章、詩詞都好,曾參加編寫《英宗實錄》。文宗稱贊他是“中原的大學者”。
他幼時聰明好學,酷愛書籍,一有錢就跑到集市上買書。他機靈敏捷,很有見識。十歲那年冬天,有一天晚上,屋子里紅燭高照,突然有一支燭臺傾倒在木壁上,燭火燒著了木壁,濃煙滾滾,火勢有迅速蔓延的趨勢,此時屋里只有他一人,一時又找不到水桶,他靈機一動,扶起傾斜的燭臺,一邊大喊救火,一邊脫下身上的棉衣,飛快地跑到廳外的水池邊,將棉衣在水中浸泡,提起濕棉衣撲向火苗,奮力揮衣撲滅,等大人聞聲趕到,火已滅了。大人們看小祖常身上穿著單薄的衣服,被煙灰熏黑的小臉上淌著汗水,無不夸獎他聰明、勇敢。
施耐庵觀虎
相傳,施耐庵在構思著名長篇小說《水滸傳》時,為了能更好地塑造出英雄形象,計劃在作品中多處安排打虎場面。可施耐庵從未在山中見過鮮活的老虎,對老虎的習性、動態、捕食以及打斗的情況毫無所知,怎能描繪出老虎的兇猛和英雄打虎的神威呢?于是他就親入深山觀察虎,并且廣泛與獵戶交談,向獵人取經。施耐庵有了務實求真的精神,所以在《水滸傳》中,解珍、解寶獵虎,武松景陽岡打虎,李逵沂嶺殺虎,都被他寫得出神入化,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