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潮
自黨的十八大首次把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寫進政府報告以來,社會各界都在為推動全民閱讀而努力行動。一個國家的創造力與其人民的閱讀密切相關,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綜合素質也與閱讀密切相關。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中國創造了GDP增長的奇跡,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必須看到,如果我們一心追求物質財富增長卻忽略了精神財富的增長,其后果是十分可怕的。
根據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數據,我國國民閱讀率一直落后于發達國家。我國要想成為創新大國、文明大國,也必須成為學習大國、閱讀大國。毋庸諱言,除了中國整體文化發展比較落后、國民素質發展不平衡之外,過去幾十年一切“向錢看”、快速致富的物質環境進一步降低了全體國民追求知識、提升創新能力的氛圍。要徹底扭轉這種情況必須要從國家的高度制定政策和措施。不但要把全民閱讀作為一句口號、一個號召,更要當作各級政府的硬任務,當作必須達到的工作指標。
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用以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同樣,全民閱讀指數(Gross Domestic Reading簡稱GDR)也應當成為一個省、市或區域在一定時期內的實際閱讀的綜合指標,反映一個城市、一個地區,乃至一個省份對于閱讀環境、閱讀質量、閱讀花費、閱讀時間等綜合情況,得出反映居民閱讀綜合情況的數值。全民閱讀指數的檢測和評定要設立中央級的統一標準,有專業的委員會和科學的統計方式,特別是要利用數字化技術和大數據技術進行檢測統計。
從目前的社會環境和特點來看,GDR的統計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計算:第一,傳統書、報、刊的銷售量。主要通過傳統的書店、報刊亭來統計。第二,圖書館、閱覽室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借閱量。第三,互聯網,特別是個人移動終端的閱讀統計量。此外,還可以把閱讀環境(比如圖書館、書店、報刊亭、WIFI覆蓋等)的建設作為考察參數。這些銷售渠道的終端必須同國家的計算系統相連。對具體的閱讀產品進行精確的計算。
自1999年開始,國內已經有了一個很有影響力的閱讀調查: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這項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執行的課題,每年耗時半年有余,調查2萬名讀者,對閱讀率、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媒介接觸時間、國民平均能承受的出版物價格等進行調查。這些指標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細化,特別是面對數字化、移動互聯網的新環境,數據還遠遠不夠完整。
在城市或區域的閱讀指數方面,有些地區已經有了這樣的意識和嘗試。2012年湖南省“三湘讀書月”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和省統計局進行了2012年湖南省“城市閱讀指數”調查。項目分析了城市居民的閱讀量、閱讀頻率、閱讀種類、閱讀意識、閱讀活動參與狀況等因素,綜合形成了“城市閱讀指數”。從調查結果看,政府在逐步改進全省的閱讀環境。
此外,調查結果也顯示“閱讀環境”因素與“城市閱讀指數”之間具有顯著的正相關,意味著隨著政府加大公眾閱讀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對于閱讀活動的投入力度或者改善公共圖書館環境等舉措,將會有助于提升本地居民的閱讀情況,進而促進社會整體閱讀氛圍的形成。
但是, 這樣的模式和方法還不夠,還沒有體現出目前閱讀環境的根本性改變,也還沒有形成由政府作為責任主體的閱讀指數考核機制。
2014年年初,中國移動閱讀基地的日均點擊量達到6億次;龍源期刊網目前日均839萬次。如果再從手機的微信內容傳播來看,閱讀量肯定已經大大提升。全民閱讀的導向非常重要。要倡導正能量的知識閱讀,要從銷售、借閱等方面予以指導。因此,國家應當從細發圖書、期刊、報紙以及其他閱讀品種的指導清單和等級,從出版的源頭上做好價值和質量導向。
筆者建議,由政府、研究機構聯合文化機構和單位,建立全民閱讀指數的標準和評價體系,讓全民閱讀沿著健康快速的道路前進。
(作者系龍源數字傳媒集團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