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陸成春 雷振
摘要:通過對柳州市柳北區林下養殖發展現狀的調查,挖掘當地林下養殖優勢條件,研究分析新型林草禽經營模式中林地的科學選址,適合林下養殖品種的選擇,飼養環節因素對生長的影響,林地飼養的原則,林地養殖營養搭配,補料的選擇及舍養到林養的適應階段等因素,制定適宜當地經營的新型林草禽模式,為推動當地林下健康、穩定、持續養殖提供科學技術保障。
關鍵詞:林下養殖;經營模式;探索;柳北地區
中圖分類號:S812.9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273X(2014)05-0040-02
林下養殖自21世紀初開始在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興起后在我國的廣大山區得到迅速推廣,是將傳統林業與現代農業,將傳統散養模式與現代養殖技術結合起來的,是一種林下經濟 “ 綠利” 雙贏的新型生產搭配模式,是符合我國當下土地資源人多地少國情需求的[1]。在該模式下,利用林地昆蟲、青草、落葉對飼養動物進行養殖,因其具有遠離居民、空間寬闊、自由活動、疾病發生少、成活率高、投資小的特點,可作為環保生態型的農業生產技術的典范。本研究通過對柳州市柳北區林下養殖發展現狀和新型林草禽經營模式的探索,為當地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1柳北區林下養殖發展現狀
柳北區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柳州市區北部,總面積3.17萬hm2,區轄3鎮7街道,35個行政村61個社區,總人口約40萬人。柳北區林業資源較為豐富,林地面積1.06萬hm2(包括8個農林場站),共中有地林地8 391.2 hm2,灌木林地面積1 656 hm2,共他林地面積495.61 hm2,森林覆蓋率34.16%,林木綠化率34.25%,豐富的林地資資源為柳北區林下養殖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2]。
當地政府為了大力發展優質、特色林下養殖品牌產品,共投入財政科技資金60萬元作為扶持產業發展基金。目前,柳北區林下養殖主要采用林-雞模式和林-鴨經營模式。
1.1林-雞經營模式
柳北區林下規模養雞場共有3家,其中2家定為柳北區林下肉雞養殖示范基地,年產土雞7萬羽,產值達70萬元。養殖林地主要處于桔子林、樟樹林和山頂桉樹林,占用面積約13 hm2,舍欄建設18棟。
1.2林-鴨經營模式
柳北區林下規模養鴨共1家,林地占用面積約5.4 hm2,新建林下肉鴨養殖標準化欄舍5 000 m2,配套化糞池等養殖糞污處理設施,實現養殖場標準化、規模化、規范化生產,具備新增出欄肉鴨2萬羽能力,年產值達45萬元,該場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吸收農戶約10家。
2新型林草禽模式探索
2.1林地的科學選址
林地場址要考慮物資需求和產品供銷,應盡量選取離村落、交通干線較遠、相對安靜。林種類、林木間距、樹高、樹胸徑對養殖產率也有一定影響[3]。
場地應當選擇在較周圍地段稍高、稍有緩坡,向陽背風,以保持場區的小氣候條件穩定。林地地形應盡量開闊整齊,不要過于狹長或邊角過多,這樣在飼養管理時比較方便,能提高生產效率。林地土質狀況對生態環境、林地植被生長情況、動物健康狀況、舍欄建筑施工等都有密切關系。
摘要:通過對柳州市柳北區林下養殖發展現狀的調查,挖掘當地林下養殖優勢條件,研究分析新型林草禽經營模式中林地的科學選址,適合林下養殖品種的選擇,飼養環節因素對生長的影響,林地飼養的原則,林地養殖營養搭配,補料的選擇及舍養到林養的適應階段等因素,制定適宜當地經營的新型林草禽模式,為推動當地林下健康、穩定、持續養殖提供科學技術保障。
關鍵詞:林下養殖;經營模式;探索;柳北地區
中圖分類號:S812.9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273X(2014)05-0040-02
林下養殖自21世紀初開始在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興起后在我國的廣大山區得到迅速推廣,是將傳統林業與現代農業,將傳統散養模式與現代養殖技術結合起來的,是一種林下經濟 “ 綠利” 雙贏的新型生產搭配模式,是符合我國當下土地資源人多地少國情需求的[1]。在該模式下,利用林地昆蟲、青草、落葉對飼養動物進行養殖,因其具有遠離居民、空間寬闊、自由活動、疾病發生少、成活率高、投資小的特點,可作為環保生態型的農業生產技術的典范。本研究通過對柳州市柳北區林下養殖發展現狀和新型林草禽經營模式的探索,為當地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1柳北區林下養殖發展現狀
柳北區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柳州市區北部,總面積3.17萬hm2,區轄3鎮7街道,35個行政村61個社區,總人口約40萬人。柳北區林業資源較為豐富,林地面積1.06萬hm2(包括8個農林場站),共中有地林地8 391.2 hm2,灌木林地面積1 656 hm2,共他林地面積495.61 hm2,森林覆蓋率34.16%,林木綠化率34.25%,豐富的林地資資源為柳北區林下養殖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2]。
當地政府為了大力發展優質、特色林下養殖品牌產品,共投入財政科技資金60萬元作為扶持產業發展基金。目前,柳北區林下養殖主要采用林-雞模式和林-鴨經營模式。
1.1林-雞經營模式
柳北區林下規模養雞場共有3家,其中2家定為柳北區林下肉雞養殖示范基地,年產土雞7萬羽,產值達70萬元。養殖林地主要處于桔子林、樟樹林和山頂桉樹林,占用面積約13 hm2,舍欄建設18棟。
1.2林-鴨經營模式
柳北區林下規模養鴨共1家,林地占用面積約5.4 hm2,新建林下肉鴨養殖標準化欄舍5 000 m2,配套化糞池等養殖糞污處理設施,實現養殖場標準化、規模化、規范化生產,具備新增出欄肉鴨2萬羽能力,年產值達45萬元,該場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吸收農戶約10家。
2新型林草禽模式探索
2.1林地的科學選址
林地場址要考慮物資需求和產品供銷,應盡量選取離村落、交通干線較遠、相對安靜。林種類、林木間距、樹高、樹胸徑對養殖產率也有一定影響[3]。
場地應當選擇在較周圍地段稍高、稍有緩坡,向陽背風,以保持場區的小氣候條件穩定。林地地形應盡量開闊整齊,不要過于狹長或邊角過多,這樣在飼養管理時比較方便,能提高生產效率。林地土質狀況對生態環境、林地植被生長情況、動物健康狀況、舍欄建筑施工等都有密切關系。
摘要:通過對柳州市柳北區林下養殖發展現狀的調查,挖掘當地林下養殖優勢條件,研究分析新型林草禽經營模式中林地的科學選址,適合林下養殖品種的選擇,飼養環節因素對生長的影響,林地飼養的原則,林地養殖營養搭配,補料的選擇及舍養到林養的適應階段等因素,制定適宜當地經營的新型林草禽模式,為推動當地林下健康、穩定、持續養殖提供科學技術保障。
關鍵詞:林下養殖;經營模式;探索;柳北地區
中圖分類號:S812.9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273X(2014)05-0040-02
林下養殖自21世紀初開始在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興起后在我國的廣大山區得到迅速推廣,是將傳統林業與現代農業,將傳統散養模式與現代養殖技術結合起來的,是一種林下經濟 “ 綠利” 雙贏的新型生產搭配模式,是符合我國當下土地資源人多地少國情需求的[1]。在該模式下,利用林地昆蟲、青草、落葉對飼養動物進行養殖,因其具有遠離居民、空間寬闊、自由活動、疾病發生少、成活率高、投資小的特點,可作為環保生態型的農業生產技術的典范。本研究通過對柳州市柳北區林下養殖發展現狀和新型林草禽經營模式的探索,為當地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1柳北區林下養殖發展現狀
柳北區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柳州市區北部,總面積3.17萬hm2,區轄3鎮7街道,35個行政村61個社區,總人口約40萬人。柳北區林業資源較為豐富,林地面積1.06萬hm2(包括8個農林場站),共中有地林地8 391.2 hm2,灌木林地面積1 656 hm2,共他林地面積495.61 hm2,森林覆蓋率34.16%,林木綠化率34.25%,豐富的林地資資源為柳北區林下養殖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2]。
當地政府為了大力發展優質、特色林下養殖品牌產品,共投入財政科技資金60萬元作為扶持產業發展基金。目前,柳北區林下養殖主要采用林-雞模式和林-鴨經營模式。
1.1林-雞經營模式
柳北區林下規模養雞場共有3家,其中2家定為柳北區林下肉雞養殖示范基地,年產土雞7萬羽,產值達70萬元。養殖林地主要處于桔子林、樟樹林和山頂桉樹林,占用面積約13 hm2,舍欄建設18棟。
1.2林-鴨經營模式
柳北區林下規模養鴨共1家,林地占用面積約5.4 hm2,新建林下肉鴨養殖標準化欄舍5 000 m2,配套化糞池等養殖糞污處理設施,實現養殖場標準化、規模化、規范化生產,具備新增出欄肉鴨2萬羽能力,年產值達45萬元,該場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吸收農戶約10家。
2新型林草禽模式探索
2.1林地的科學選址
林地場址要考慮物資需求和產品供銷,應盡量選取離村落、交通干線較遠、相對安靜。林種類、林木間距、樹高、樹胸徑對養殖產率也有一定影響[3]。
場地應當選擇在較周圍地段稍高、稍有緩坡,向陽背風,以保持場區的小氣候條件穩定。林地地形應盡量開闊整齊,不要過于狹長或邊角過多,這樣在飼養管理時比較方便,能提高生產效率。林地土質狀況對生態環境、林地植被生長情況、動物健康狀況、舍欄建筑施工等都有密切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