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國

7月18日上午,第六屆國際青年能源與氣候變化峰會(IYSECC 2014)在清華大學紫光國際交流中心盛大開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蘇偉,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中國代表處項目官員蔣南青,清華大學低碳經濟研究院院長、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何建坤,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喬棟,移動森林組織(Mobile Forest)創始人 Alan Huang 等嘉賓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蘇偉說:青年是富有朝氣和理想、夢想的一代,富有激情和活力。全世界不同的種族、不同的膚色、不同語言、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青年人都在關注著氣候變化,關注著地球的未來,而且是通過自己一點一滴的行動,讓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氣候更加宜人,空氣更加潔凈,生態空間更加山清水秀,人與自然更加和諧。
蘇偉說,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地球的氣候系統,而氣候變化對于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最近幾十年以來持續的干旱,城市的洪澇,颶風暴雨,雨雪冰凍,乃至霧霾等等極端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也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在增加。積極適應氣候變化,并采取切實的措施來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各國必須高度重視和認真解決的重大問題。我們正在經受著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挑戰和威脅,這種挑戰和威脅將進一步的加劇。從中國來講,我們中共十八大也提出了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這個目標不僅僅是一個經濟目標,它包括了經濟的富強、政治的民主、文化的繁榮、社會的和諧,更包括天藍、地綠、水凈的優美環境。
面對在場的大學生以及青年志愿者們,蘇偉向他們提出了希望。他說:“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就有希望。今后幾十年我們將會經歷一場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經濟社會領域的重大變革。播種低碳這既是青年應當承擔的責任,更是青年實現自身人生價值的機遇”。
何建坤在會上表示,在當前全球能源變革的形勢之下,我國必須要加大技術創新,能夠在新能源的領域取得相對的競爭優勢,也是我們由經濟大國走向經濟強國的一個創新的發展路經。對于中國而言,未來10到20年之內,是我們經濟發展轉型和能源變革的關鍵時期,如果利用這一事件,基本上實現了能源體系的轉型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我們不僅可以在國內支撐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而且也可以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過程中起到積極的引領作用。
第六屆國際青年能源與氣候變化峰會以“‘智‘能時代,‘創綠未來”為主題,近百名在能源與氣候變化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的商業、政府、非盈利機構杰出代表和近 200名青年代表將圍繞“智慧城市、能源革新和青年綠色創業”三個領域進行深入討論,共持續3天。從7月18日到20日舉辦的一系列主論壇、分論壇、工作坊以及故事分享會,緊緊圍繞“智慧城市”、“能源革命”以及“青年綠色創業”展開,為與會的青年代表構建出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內容。重慶兩江志愿服務發展中心主任向春,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協會高級顧問楊富強,布丁移動首席執行官徐磊,H&M可持續發展負責人Julia Bakutis,青創投創始人許飛,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塵等60多位嘉賓,從“數字環保地圖”、“智能電網的發展”、“智能交通”、“可持續生產和消費”、“綠色金融”以及“氣候變化解讀”等,為大家描繪了一幅由大數據和信息技術構建的智能時代的圖景,而其中所揭示的新機遇和大趨勢,也期待青年人從中尋找行動的和參與的可能。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峰會倡導并推行“綠色會議”,推廣使用綠色會議APP,實現無紙化會議;統計會議碳排放,實現碳中和,將資源善用與環境保護納入會議全程,受到了與會青年的廣泛好評和支持。
已成功舉辦了五屆的“國際青年能源與氣候變化峰會”在應對氣候變化事業上產生了極大的影響。2010年7月在上海世博會展館內召開的“第二屆國際青年能源與氣候變化峰會”,以“低碳理想·青年起航”為主題,通過開展青年交流與各方對話,傳遞了共同建設低碳未來的理念和夢想,被寫入國家發改委2010年《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中。
峰會也得到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招商局地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拜耳(中國)有限公司、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聯合國基金會以及與人基金會等單位的全力支持,由中國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網絡(CYCAN)、清華大學學生綠色協會(TUSGA)和北京大學清潔發展機制研究會(CDMClub),聯合視野機器人有限公司、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德國環境部、中國民間氣候變化行動網絡(CCAN)、移動森林組織、碳阻跡、伯克利能源與資源合作組織中國聚焦、CAPE China 等單位共同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