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燕,陳悅霞,徐精彩
(杭州市中醫院,浙江杭州 310007)
阿爾茨海默癥(alzheimer’disease,AD)是一個世界性的醫學難題,隨著人類預期壽命的提高,患病的數目急劇增加[1]。目前國內AD患者的人數約為500萬,而到2050年,預計患者人數將達到2 500萬[2]。隨著疾病的深入研究,AD患者的吞咽障礙問題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關注。由于吞咽障礙增加了營養不良、脫水、吸入性肺炎的風險,特別是吸入性肺炎,已成為AD患者死亡的重要和常見的原因[3]。因此,盡早對患者進行吞咽功能訓練,改善吞咽功能,對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減少并發癥具有重要的意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老年病科對36例具有吞咽障礙的AD患者進行綜合吞咽功能訓練,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納入標準: 按AD診斷標準[4]為輕中度患者;有飲水嗆咳和吞咽困難的臨床表現;經特定專業主管護師進行洼田飲水試驗評定存在吞咽障礙;意識清楚自愿接受訓練。排除標準:重度癡呆及無法配合訓練或未堅持完訓練療程。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36例,男19例,女17例;平均年齡(65.15±5.16)歲;受教育年限平均(7.12±3.68)年,其中文盲及小學5例、初中12例、高中及中專11例、大學8例;平均病程(4.23±2.90)年。
1.2 訓練方法 由經驗豐富的主管護師對患者進行綜合吞咽功能訓練,為提高訓練效果,同時培訓患者的特定陪護人員,由陪護人員在患者訓練時做好協助配合。功能訓練12 d為1療程,共2個療程。
1.2.1 發音訓練 患者取坐位,囑患者縮唇發“f”音,然后吸氣后屏氣,聲門緊閉后突然呼氣,大聲發“啊”音。每音符發音3遍,連續發5~10次,持續5 min,2次/d。
1.2.2 呼吸訓練 患者深呼氣—深吸氣-憋氣-咳出。深呼氣時,患者采取腹部內陷,胸部前傾,將口唇縮小,盡量將氣呼出以延長呼氣時間, 呼氣后深吸一口氣,吸氣和呼氣時間比例為1∶2或1∶3,然后屏氣3~5 s,身體前傾,從胸腔進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咳嗽時收縮腹肌或用手壓上腹部,幫助咳嗽。連續做8~10次,2次/d。
1.2.3 冷刺激 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用冰水棉棒刺激吞咽反射區,依次涂擦軟腭、腭弓、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囑患者作吞咽動作,左右兩側相同部位交替,各進行20~30次,2次/d。
1.2.4 空吞咽和輪換吞咽訓練 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先進行空吞咽,連續8~10次,然后進食一口量固體食物如餅干等,嚼爛反復吞咽,使食物完全咽下,然后吞咽少量水(約1~2 ml),再進行空吞咽8~10次,2次/d。
1.2.5 攝食訓練 攝食訓練的體位因患者情況而異,可采取坐位,不能坐的患者取抬高軀干30°仰臥位[5],頭部前屈,此體位食物不易從口中漏出,有利于食物向舌根運送,減少向鼻腔逆流及誤咽的危險。調整進食的一口量,一般開始量為3~5 ml,酌情加量至15~20 ml。同時控制進食速度,可由慢到稍快,完全咽下后,再吃第二口。攝食訓練在患者進餐時進行,3次/d。
1.3 評價標準 由主管護師采用洼田飲水試驗[6]對患者進行吞咽功能評定。方法:患者取端坐位,喝下30 ml 溫開水,觀察所需時間及喝水、嗆咳情況。1級,能順利地1次將水咽下;2級,分2次以上、能不嗆咳地咽下;3級,能1次咽下,但有嗆咳;4級,分2次以上咽下,有嗆咳; 5級頻繁嗆咳,不能全部咽下。治愈:飲水試驗評定1級;有效:飲水試驗評定2級;無效: 飲水試驗評定3級以上[6]。治愈+有效=總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
綜合吞咽訓練前后患者洼田飲水試驗分級見表1。綜合訓練2療程后治愈12例、有效11例、無效13例,有效率63.89%。

表1 綜合吞咽訓練前后患者洼田飲水試驗分級(例)
3.1 AD患者綜合吞咽功能訓練的重要性 AD是老年人吞咽功能障礙的常見病因,患者常因大腦皮質功能全面受損導致吞咽障礙,造成營養不良和體重下降。最終,因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7]。AD合并吞咽障礙往往持續時間長,特別到了晚期吞咽功能很難甚至無法恢復,因此,盡早對AD患者進行吞咽功能訓練非常重要。
3.2 綜合吞咽功能訓練能提高AD患者的吞咽功能 吞咽功能訓練是根據神經促通技術和神經元重塑原理,通過吞咽肌群的主動以及被動運動來促進吞咽構音器官的血液循環,改善咽部肌肉的靈活性和協調性,促進正常吞咽模式的形成,從而更大限度的恢復吞咽功能。針對AD患者的特點,通過發音訓練、呼吸訓練、冷刺激、空吞咽和輪換吞咽訓練、攝食訓練等多種方法綜合訓練,以促進參與吞咽運動的肌群運動并使之相互協調,相互配合,改善吞咽功能。本文資料顯示:綜合吞咽功能訓練后患者洼田飲水試驗分級較訓練前有明顯改善,治愈12例、有效11例,治療總有效率為63.89%,提示研究對象的吞咽功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證明綜合吞咽功能訓練能有效提高AD患者的吞咽功能。
3.3 綜合吞咽功能訓練時注意事項 行發音訓練時,告訴患者像吹蠟燭或者吹口哨的方式去做發音,讓患者能輕松地理解動作要領;取坐位時可以用手支撐著凳椅面,這樣有利于運動訓練的完成。冷刺激時使用的棉簽可以用5%葡萄糖液浸濕,葡萄糖的微甜可以刺激口腔的腺體分泌;將葡萄糖浸濕的棉簽平鋪在一次性輸液器包裝袋中,冰凍2 h以上備用,冰棉簽避免解凍,隨取隨用;棉簽應一次性使用,棉棒的棉花要纏緊以免脫落堵塞氣道。做攝食訓練時,如出現惡心、嘔吐應暫停訓練以免誤吸;選擇適當的進食一口量(即最適于吞咽的每次入口量),如量過多會從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殘留導致誤咽,過少會因刺激強度不夠,難以誘發吞咽反射;按照患者吞咽障礙的程度調節食物的粘稠度,選擇食物的順序為糜爛食物加糊狀液體如蒸雞蛋羹-碎狀食物加濃液如芝麻糊-正常食物與稀液如半流質飲食;喂食時把食物放在口腔感覺最好的部位,一般是在面頰部或舌后部,有利于吞咽;喂食的速度不宜過快,要給患者充分的時間咀嚼食團,食團可以刺激唾液的分泌和感受力,有助于啟動吞咽;在進食時囑患者吸足氣,吞咽前及吞咽時憋氣,這樣可使聲帶閉合,封閉喉部后再吞咽.吞咽后再咳嗽;對患者完成進食過程包括吞咽反射的引出都可以給予適當的提示,如用語言或手勢提示咀嚼、吞咽等,提示的重要意義在于讓患者知道所做的運動已經完成,該進入下一項,同時提高患者鍛煉的信心,不斷強化正確的行為;餐前餐后注意保持口腔衛生。進食后半小時內不宜平臥休息,飯后多活動,養成良好的按時就餐習慣。
參考文獻:
[1] Alzheimer's Association.2009 Alzheimer's disease facts and figures [J].Alzheimers Dement,2009,5(3):234-270.
[2] 楊莘.神經疾病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76-197.
[3] Van der Steen JT,Ooms ME,Mehr DR,et al.Severe dementia and adverse outcomes of nursing home-acquired pneumonia:evidence for mediation by functional and pathophysiological decline[J].J Am Geriatr Soc.2002;50:439-448.
[4] 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CCMD-3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 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32-34.
[5] 高麗萍,霍春暖,甕長水,等.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5):344-346.
[6] 大西幸子,孫啟良.攝食吞咽障礙康復實用技術[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0:43-44.
[7] Humbert IA,McLaren DG,Kosmatka K,et al.Early deficits in cortical control of swallowing in Alzheimer’s disease[J].J Alzheimers Dis,2010,19(4):1185-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