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惠哲
核心價值觀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沉、最根本、最持久的要素和力量,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建設重點,承載著民族文明進步的精神追求、體現(xiàn)著評判是非善惡的價值標準。構建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事關社會和諧穩(wěn)定、國家長治久安,要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yǎng)成、制度保障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時代精神、異樣的價值觀念。當代中國樹立、堅守什么樣的核心價值觀,既是理論問題,也是實踐問題。一個民族、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同其歷史文化相契合,同其人民正在進行的奮斗相結合,同其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相適應。當前,我們積極培育和踐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既系統(tǒng)概括了多元價值要求,又集中回答了國家治理、社會建設、公民培育的重大問題;既寄托著近代中國人民上下求索、浴血奮戰(zhàn)確立的理想信念,又承載著當今人們的美好愿景;既傳承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因,又反映了時代精神;既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又吸納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
核心價值觀既是個人私德,更是一種公德,即國家的、社會的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民族無法進步、國家難以發(fā)展。在五千年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頑強生存、不斷發(fā)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要根據時代條件,繼承民族精神,弘揚優(yōu)秀文化,特別是包含其中的傳統(tǒng)美德。
傳統(tǒng)美德是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根基之一。中華傳統(tǒng)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從思想道德抓起具有基礎性作用,思想純潔是執(zhí)政黨保持純潔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領導干部恪守清正廉潔的基礎。公職人員要堅定理想信念、堅守精神家園,夯實廉潔從政的思想道德基礎、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事業(yè)觀、榮辱觀。夯實傳統(tǒng)美德這一價值觀根基,一是堅持和弘揚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社會主義道德觀,去粗取精、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實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二是從社會風氣抓起、從黨風政風抓起,讓每一個人都成為傳播中華美德、中華文化的主體。
價值觀要真正發(fā)揮作用,必須融入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領悟、踐行。要按照價值觀基本要求,利用各種時機場合,推動人們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風尚,形成有利于核心價值觀培育弘揚的生活情景、社會氛圍。道德模范是有形的、鮮活的價值觀,要廣泛開展向道德模范學習活動,引導人們從身邊做起,從基本道德規(guī)范做起,把良好道德行為落實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
領導干部要帶頭培育、踐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行勝于言,用模范行為、高尚人格感召帶動群眾把核心價值觀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實際行動。東漢張衡有句名言,“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表達了官員的道德修養(yǎng)比職位政績更為重要的政德觀點。官員的道德水準影響政風民風社風,如果官員品質低下、作風不正、道德墮落,不僅會失去民心,還會毒化風氣。領導干部要不斷增強信仰和道德的力量,正確對待權力、名利、群眾,常修為政之德、常懷愛民之心,做核心價值觀的示范者、引領者,以優(yōu)良政風推動形成良好民風社風。
(作者為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產業(yè)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責編/劉建 美編/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