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美
近日,調味企業安記食品遞交招股書。面對調味品市場整體穩步發展的有利環境,安記食品此次IPO吹響了占據市場“高地”的集結號。業內人士分析,安記食品此次IPO意在拓寬融資渠道,沖進資本市場,滿足其業務擴張需求,從而突破資金瓶頸,使企業得到更快發展。
不過,安記食品2013年營收全線下滑,產能利用率逐年降低,渠道布局趨弱,安全監控及原料價格等問題,恐牽絆其“上市”之路。
產能利用率逐年降低 渠道布局呈弱勢
在招股書中,2013年安記食品的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和凈利潤全線下滑,分別同比去年下降12.18%、16.70%、16.22%。而與安記食品的下滑相比,整個調味品市場的發展前景卻明顯利好。
近10年來,我國調味品產量每年的平均增長幅度超過了15%,行業總產值超過1400億元,總產量超過1000萬噸。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們消費意識的改變,調味品市場的年消費量每年遞增,市場空間不斷擴容,市場消費潛力巨大。可是,安記食品的表現并不如市場需求般強烈。
以安記復合調味品為例,其產品設計產能為25000噸,但2011年至2013年,其產能利用率卻逐年降低,分別為73.96%、67.34%、66.43%。天然提取物調味料下降更加明顯,該類產品設計產能300噸,其產能利用率從2011年的79.54%,到2013年已跌至17.41%。
據招股書顯示,安記此次募集資金4.85億元,其中有年產10000噸1:1利樂裝調味骨湯產品生產項目、年產700噸食用菌提取物及1625噸副產品生產項目。安記稱,上述募投項目是公司風味清湯和天然提取物調味料的擴產和升級,然而,從招股書中的數據可以看到,2013年天然提取物調味料營收同比下降高達74.23%,此次擴大產能之舉,安記在回復記者的采訪郵件中表示“公司調味骨湯產品銷售預計將進入高速增長時期,完全可以消化新增產能,不存在產能擴張過剩風險”,并表示將在新品研發、品牌推廣和營銷網絡渠道建設上重點拓展。當然,如此保證能否使安記迎“市”而上,還需市場的檢驗。
與今年2月登陸資本市場的海天味業相比,安記營收的下滑,反映出其在渠道布局方面的弱勢。據了解,目前海天味業已在全國31省、超300個地市、1200多個縣級市場建立了經銷網絡,有2100多家經銷商,12000多家聯盟商,覆蓋50多萬個直控終端銷售網點,初步完成了對全國經銷網絡的布局。
安記食品雖然“積極拓展營銷網絡”,但2011 年、2012 年和2013年經銷商數量卻少有增長,三年分別為402家、404家和432家,三年發展,經銷商數量只有30家的增長,其經銷商總量僅是海天味業經銷商的21%。記者針對是否會擴大經銷商數量以及營銷策略等問題采訪,安記對此未做回復。
安記承認曾不合格 目前已建安全體系
調味品不僅是生活必需品,而且也是食品工業、餐飲業必備的原料。作為一個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業,行業平均增長率達到15%,新興產品增長率超過30%,調味品成為食品行業中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也成為消費者越來越關注的食品安全內容之一。同時,影響食品安全的因素較多,比如在采購、運輸、生產、儲存、銷售過程中均可能產生涉及食品安全的風險因素。
在招股書中,安記食品確實如其承諾“最近三年不存在重大違法違規行為,”但是,不在報告期內的時間里,安記食品兩次均因食品檢測不合格而登上“黑榜”。
2007年4季度調味品質量監測中,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抽查數據顯示,安記食品于10月12日生產的雞精被檢測為不合格,主要項目為“大腸菌群”。
2008年,安記食品再次上榜,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該公司生產日為2008年2月25日的味精被檢測出質量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硫酸鹽”。
安記食品在回復采訪郵件時承認了確實發生過以上事件,并在當時及時處理了不合格產品的流通,記者對安記如何避免不合格產品流出的疑問,安記回復稱,“目前已經構建了完善的質量控制與規范化、全程管控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近日,號稱史上最嚴格的《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獲得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并將在進一步修改后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根據《草案》,我國將對食品生產、銷售銷售、餐飲服務等環節,實施最嚴格的全過程管理,建立最嚴厲的監管處罰制度。這表示,食品企業將需要快速有效應對新生法規,調整對原輔料、半成品、產成品的檢測,以確保所有產品符合我國食品安全的相關規定。
在招股書中,安記還提到原料風險,原材料的價格浮動將對企業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對原料反應敏感的食品行業。2013 年、2012 年及2011 年安記公司原材料成本占主營業務成本的比重分別為74.85%、78.15%、76.85%,如果產品銷售價格未能根據原材料價格的變化及時進行調整,會影響公司的毛利水平,進而對公司的盈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