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雷成+陳雅云+葉盛杰
摘 要 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對城市建設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土地資源為研究實例,選取地形坡度、重要生態功能區、水域、區位條件、交通條件等5個土地資源開發建設的限制性因子并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結合GIS技術,在單因子分析評價的基礎上來確定多限制因子限制下的土地資源適宜開發建設的空間范圍和規模,從而實現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適宜性評價的系統化、定量化和信息化。
關鍵詞 土地資源;建設適宜性;評價;GIS;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
中圖分類號:F301.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
近年來,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速推進,城市規模日益擴大,城市建設用地盲目擴張現象隨之而產生,這不僅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同時,也使得城市及其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1]。為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在城市發展的同時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對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進行適宜性分析與評價已成為許多學科領域研究的熱點。傳統的土地利用適宜性評價主要是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地質、氣候及經濟效益等特性對特定的用途進行的評價。而不同的土地利用規劃引入了相應經濟要素、社會要素和生態要素。因此,土地規劃建設用地的適宜性評價除自然條件外,還結合了區位、交通、基礎設施等條件[2]。本研究區域為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區域總面積256 km2,采用2005-2012年年末數據進行分析,以第2次土地調查數據作為土地利用現狀底數,數據源自各年統計年鑒、南寧市規劃管理局、南寧市國土資源局。
1 思路及方法
結合林業、環保、住建、農業、旅游、文物保護等相關部門規劃,選取地形坡度、重要生態功能區、水域、區位條件、交通條件等5個土地資源開發建設的限制性因子,采用GIS空間疊加分析、計算機輔助等技術,進一步以公里網細分區域的數據采集法,在空間上逐一劃定各開發限制因子的限制區域的空間范圍和規模,確定各限制性因子主導下的適宜開發建設區域和不適宜開發建設區域的土地資源規模和空間布局。在單因子分析評價的基礎上開展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適宜性綜合評價,確定多限制因子限制下的土地資源適宜開發建設的空間范圍和規模,劃分適宜性級別。
2 基于單一限制性因子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適宜性評價
2.1 基于地形坡度
按照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土地的地形坡度確定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適宜性等級,將地形坡度小于6°的土地劃定為一等適宜區、地形坡度6°-15°土地劃定為二等適宜區、地形坡度15°-25°土地劃定為三等適宜區、地形坡度大于25°土地劃定為不適宜區。
經評價,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基于地形坡度因子的土地開發建設一等適宜區面積為82 043 hm2、二等適宜區面積為6 921.79 hm2、三等適宜區面積為3 365.16 hm2、不適宜區面積為3 033.89 hm2,占區域面積的比例分別為48.02%、27.01%、13.13%、11.84%。其中,一等適宜區主要集中在江南城區內良風江東面、G322國道的西北面,吳圩社區的南面,平洞村的西面,壇白村、永紅村和明陽農場;二等適宜區主要集中在康寧村、吳圩社區和永紅村的北面、平垌村的東面;不適宜區主要集中在規劃區東側的鳳凰嶺,西側的高峰嶺周邊。
2.2 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
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包括森林公園、地質公園、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以及飲用水源保護區等。按照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土地是否位于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范圍確定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適宜性等級,將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范圍的區域劃定為不適宜區、其余區域劃定為適宜區。
經評價,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基于生態功能保護區因子的土地開發建設適宜區面積17 573.83 hm2、一般適宜區面積為6 298.17 hm2,不適宜區面積1 755.25 hm2,占區域面積的比例分別為68.57%、24.58%、6.85%。不適宜區主要分布在那德村北面的七坡林場周圍區域。
2.3 水資源保護
水域包括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庫水面等。按照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土地是否屬于水域確定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適宜性等級,將水域劃定為不適宜區、其余區域劃定為適宜區。
2.4 區位條件
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是指依托機場帶來的區位優勢、明陽工業園現有的工業產業布局,發展具有臨空指向型產業和相關產業集群,進而在機場周邊形成的特色經濟區。按照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土地的與核心開發區域的距離確定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適宜性等級,將距離吳圩機場或明陽工業園區小于1 500 m劃定為高適宜區、距離吳圩機場或明陽工業園區1 500~3 000 m 劃定為中適宜區、距吳圩機場或明陽工業園區3 000 m以上劃定為低適宜區。
2.5 交通條件
交通條件包括區域內的高速、國道、二級公路等主要的道路分布情況。按照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土地距離等級道路的距離確定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適宜性等級,將距離等級道路小于2 000 m劃定為最適宜區、距等級道路2 000~3 000 m劃定為較適宜區、距等級道路3 000 m以上劃定為一般適宜區。
3 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適宜性綜合評價
基于地形坡度、城鎮區位、交通便捷度、物流便利度等4個單一限制性因子,構建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開展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適宜性綜合評價。評價體系包含評價指標、分類條件、指標分值、指標權重。其中,指標權重采用特爾斐法、層次分析法綜合確定;指標分值采用特爾斐法,根據評價指標在某一分類條件下對土地開發建設適宜性程度確定,賦值范圍0~5分,分值越高表明該地塊的適宜程度越高,反之越低。
4 結論和建議
經研究,南寧市空港經濟區的土地資源高度適宜開發建設的面積為6 655.25 hm2,中度適宜開發建設的面積為
9 170.69 hm2,低度適宜開發建設的面積為5 349.55 hm2,適宜建設用地總面積為21 175.49 hm2。從以上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南寧市空港經濟區土地資源具有較大的建設用地開發潛力。
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適宜性評價工作的開展,可以更合理地開發利用土地資源,拓展發展空間,更好地推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3]。針對本研究提出以下的建議。
(1)對于研究區域高度適宜建設和中度適宜建設的土地,應進一步加強該區域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潛力。在不破壞區域內部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可考慮增加城鄉建設用地面積,使建設用地的規模效益達到最大化[4]。
(2)對于研究區域低度適宜建設的土地,盡量不要搞大型建設和規劃,重點保護基本農田和耕地,重點保護生態敏感區和飲用水源保護區,搞好生態建設,避免造成水土流失和地質災害。
參考文獻:
[1]張東明,呂翠華.GIS支持下的城市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J].測繪通報,2010:62-64.
[2]方曉麗. 杭州市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08.
[3]張一晶.GIS支持下的低丘緩坡綜合開發利用研究—以景寧縣為例[D].浙江: 浙江大學,2008.
[4]孫曉莉. 基于GIS的低丘緩坡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J].貴州大學學報,2013:131-134.
(責任編輯:趙中正)endprint
摘 要 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對城市建設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土地資源為研究實例,選取地形坡度、重要生態功能區、水域、區位條件、交通條件等5個土地資源開發建設的限制性因子并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結合GIS技術,在單因子分析評價的基礎上來確定多限制因子限制下的土地資源適宜開發建設的空間范圍和規模,從而實現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適宜性評價的系統化、定量化和信息化。
關鍵詞 土地資源;建設適宜性;評價;GIS;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
中圖分類號:F301.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
近年來,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速推進,城市規模日益擴大,城市建設用地盲目擴張現象隨之而產生,這不僅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同時,也使得城市及其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1]。為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在城市發展的同時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對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進行適宜性分析與評價已成為許多學科領域研究的熱點。傳統的土地利用適宜性評價主要是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地質、氣候及經濟效益等特性對特定的用途進行的評價。而不同的土地利用規劃引入了相應經濟要素、社會要素和生態要素。因此,土地規劃建設用地的適宜性評價除自然條件外,還結合了區位、交通、基礎設施等條件[2]。本研究區域為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區域總面積256 km2,采用2005-2012年年末數據進行分析,以第2次土地調查數據作為土地利用現狀底數,數據源自各年統計年鑒、南寧市規劃管理局、南寧市國土資源局。
1 思路及方法
結合林業、環保、住建、農業、旅游、文物保護等相關部門規劃,選取地形坡度、重要生態功能區、水域、區位條件、交通條件等5個土地資源開發建設的限制性因子,采用GIS空間疊加分析、計算機輔助等技術,進一步以公里網細分區域的數據采集法,在空間上逐一劃定各開發限制因子的限制區域的空間范圍和規模,確定各限制性因子主導下的適宜開發建設區域和不適宜開發建設區域的土地資源規模和空間布局。在單因子分析評價的基礎上開展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適宜性綜合評價,確定多限制因子限制下的土地資源適宜開發建設的空間范圍和規模,劃分適宜性級別。
2 基于單一限制性因子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適宜性評價
2.1 基于地形坡度
按照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土地的地形坡度確定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適宜性等級,將地形坡度小于6°的土地劃定為一等適宜區、地形坡度6°-15°土地劃定為二等適宜區、地形坡度15°-25°土地劃定為三等適宜區、地形坡度大于25°土地劃定為不適宜區。
經評價,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基于地形坡度因子的土地開發建設一等適宜區面積為82 043 hm2、二等適宜區面積為6 921.79 hm2、三等適宜區面積為3 365.16 hm2、不適宜區面積為3 033.89 hm2,占區域面積的比例分別為48.02%、27.01%、13.13%、11.84%。其中,一等適宜區主要集中在江南城區內良風江東面、G322國道的西北面,吳圩社區的南面,平洞村的西面,壇白村、永紅村和明陽農場;二等適宜區主要集中在康寧村、吳圩社區和永紅村的北面、平垌村的東面;不適宜區主要集中在規劃區東側的鳳凰嶺,西側的高峰嶺周邊。
2.2 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
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包括森林公園、地質公園、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以及飲用水源保護區等。按照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土地是否位于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范圍確定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適宜性等級,將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范圍的區域劃定為不適宜區、其余區域劃定為適宜區。
經評價,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基于生態功能保護區因子的土地開發建設適宜區面積17 573.83 hm2、一般適宜區面積為6 298.17 hm2,不適宜區面積1 755.25 hm2,占區域面積的比例分別為68.57%、24.58%、6.85%。不適宜區主要分布在那德村北面的七坡林場周圍區域。
2.3 水資源保護
水域包括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庫水面等。按照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土地是否屬于水域確定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適宜性等級,將水域劃定為不適宜區、其余區域劃定為適宜區。
2.4 區位條件
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是指依托機場帶來的區位優勢、明陽工業園現有的工業產業布局,發展具有臨空指向型產業和相關產業集群,進而在機場周邊形成的特色經濟區。按照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土地的與核心開發區域的距離確定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適宜性等級,將距離吳圩機場或明陽工業園區小于1 500 m劃定為高適宜區、距離吳圩機場或明陽工業園區1 500~3 000 m 劃定為中適宜區、距吳圩機場或明陽工業園區3 000 m以上劃定為低適宜區。
2.5 交通條件
交通條件包括區域內的高速、國道、二級公路等主要的道路分布情況。按照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土地距離等級道路的距離確定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適宜性等級,將距離等級道路小于2 000 m劃定為最適宜區、距等級道路2 000~3 000 m劃定為較適宜區、距等級道路3 000 m以上劃定為一般適宜區。
3 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適宜性綜合評價
基于地形坡度、城鎮區位、交通便捷度、物流便利度等4個單一限制性因子,構建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開展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適宜性綜合評價。評價體系包含評價指標、分類條件、指標分值、指標權重。其中,指標權重采用特爾斐法、層次分析法綜合確定;指標分值采用特爾斐法,根據評價指標在某一分類條件下對土地開發建設適宜性程度確定,賦值范圍0~5分,分值越高表明該地塊的適宜程度越高,反之越低。
4 結論和建議
經研究,南寧市空港經濟區的土地資源高度適宜開發建設的面積為6 655.25 hm2,中度適宜開發建設的面積為
9 170.69 hm2,低度適宜開發建設的面積為5 349.55 hm2,適宜建設用地總面積為21 175.49 hm2。從以上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南寧市空港經濟區土地資源具有較大的建設用地開發潛力。
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適宜性評價工作的開展,可以更合理地開發利用土地資源,拓展發展空間,更好地推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3]。針對本研究提出以下的建議。
(1)對于研究區域高度適宜建設和中度適宜建設的土地,應進一步加強該區域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潛力。在不破壞區域內部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可考慮增加城鄉建設用地面積,使建設用地的規模效益達到最大化[4]。
(2)對于研究區域低度適宜建設的土地,盡量不要搞大型建設和規劃,重點保護基本農田和耕地,重點保護生態敏感區和飲用水源保護區,搞好生態建設,避免造成水土流失和地質災害。
參考文獻:
[1]張東明,呂翠華.GIS支持下的城市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J].測繪通報,2010:62-64.
[2]方曉麗. 杭州市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08.
[3]張一晶.GIS支持下的低丘緩坡綜合開發利用研究—以景寧縣為例[D].浙江: 浙江大學,2008.
[4]孫曉莉. 基于GIS的低丘緩坡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J].貴州大學學報,2013:131-134.
(責任編輯:趙中正)endprint
摘 要 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對城市建設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土地資源為研究實例,選取地形坡度、重要生態功能區、水域、區位條件、交通條件等5個土地資源開發建設的限制性因子并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結合GIS技術,在單因子分析評價的基礎上來確定多限制因子限制下的土地資源適宜開發建設的空間范圍和規模,從而實現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適宜性評價的系統化、定量化和信息化。
關鍵詞 土地資源;建設適宜性;評價;GIS;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
中圖分類號:F301.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
近年來,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速推進,城市規模日益擴大,城市建設用地盲目擴張現象隨之而產生,這不僅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同時,也使得城市及其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1]。為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在城市發展的同時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對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進行適宜性分析與評價已成為許多學科領域研究的熱點。傳統的土地利用適宜性評價主要是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地質、氣候及經濟效益等特性對特定的用途進行的評價。而不同的土地利用規劃引入了相應經濟要素、社會要素和生態要素。因此,土地規劃建設用地的適宜性評價除自然條件外,還結合了區位、交通、基礎設施等條件[2]。本研究區域為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區域總面積256 km2,采用2005-2012年年末數據進行分析,以第2次土地調查數據作為土地利用現狀底數,數據源自各年統計年鑒、南寧市規劃管理局、南寧市國土資源局。
1 思路及方法
結合林業、環保、住建、農業、旅游、文物保護等相關部門規劃,選取地形坡度、重要生態功能區、水域、區位條件、交通條件等5個土地資源開發建設的限制性因子,采用GIS空間疊加分析、計算機輔助等技術,進一步以公里網細分區域的數據采集法,在空間上逐一劃定各開發限制因子的限制區域的空間范圍和規模,確定各限制性因子主導下的適宜開發建設區域和不適宜開發建設區域的土地資源規模和空間布局。在單因子分析評價的基礎上開展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適宜性綜合評價,確定多限制因子限制下的土地資源適宜開發建設的空間范圍和規模,劃分適宜性級別。
2 基于單一限制性因子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適宜性評價
2.1 基于地形坡度
按照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土地的地形坡度確定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適宜性等級,將地形坡度小于6°的土地劃定為一等適宜區、地形坡度6°-15°土地劃定為二等適宜區、地形坡度15°-25°土地劃定為三等適宜區、地形坡度大于25°土地劃定為不適宜區。
經評價,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基于地形坡度因子的土地開發建設一等適宜區面積為82 043 hm2、二等適宜區面積為6 921.79 hm2、三等適宜區面積為3 365.16 hm2、不適宜區面積為3 033.89 hm2,占區域面積的比例分別為48.02%、27.01%、13.13%、11.84%。其中,一等適宜區主要集中在江南城區內良風江東面、G322國道的西北面,吳圩社區的南面,平洞村的西面,壇白村、永紅村和明陽農場;二等適宜區主要集中在康寧村、吳圩社區和永紅村的北面、平垌村的東面;不適宜區主要集中在規劃區東側的鳳凰嶺,西側的高峰嶺周邊。
2.2 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
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包括森林公園、地質公園、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以及飲用水源保護區等。按照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土地是否位于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范圍確定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適宜性等級,將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范圍的區域劃定為不適宜區、其余區域劃定為適宜區。
經評價,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基于生態功能保護區因子的土地開發建設適宜區面積17 573.83 hm2、一般適宜區面積為6 298.17 hm2,不適宜區面積1 755.25 hm2,占區域面積的比例分別為68.57%、24.58%、6.85%。不適宜區主要分布在那德村北面的七坡林場周圍區域。
2.3 水資源保護
水域包括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庫水面等。按照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土地是否屬于水域確定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適宜性等級,將水域劃定為不適宜區、其余區域劃定為適宜區。
2.4 區位條件
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是指依托機場帶來的區位優勢、明陽工業園現有的工業產業布局,發展具有臨空指向型產業和相關產業集群,進而在機場周邊形成的特色經濟區。按照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土地的與核心開發區域的距離確定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適宜性等級,將距離吳圩機場或明陽工業園區小于1 500 m劃定為高適宜區、距離吳圩機場或明陽工業園區1 500~3 000 m 劃定為中適宜區、距吳圩機場或明陽工業園區3 000 m以上劃定為低適宜區。
2.5 交通條件
交通條件包括區域內的高速、國道、二級公路等主要的道路分布情況。按照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土地距離等級道路的距離確定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適宜性等級,將距離等級道路小于2 000 m劃定為最適宜區、距等級道路2 000~3 000 m劃定為較適宜區、距等級道路3 000 m以上劃定為一般適宜區。
3 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適宜性綜合評價
基于地形坡度、城鎮區位、交通便捷度、物流便利度等4個單一限制性因子,構建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開展南寧吳圩空港經濟區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適宜性綜合評價。評價體系包含評價指標、分類條件、指標分值、指標權重。其中,指標權重采用特爾斐法、層次分析法綜合確定;指標分值采用特爾斐法,根據評價指標在某一分類條件下對土地開發建設適宜性程度確定,賦值范圍0~5分,分值越高表明該地塊的適宜程度越高,反之越低。
4 結論和建議
經研究,南寧市空港經濟區的土地資源高度適宜開發建設的面積為6 655.25 hm2,中度適宜開發建設的面積為
9 170.69 hm2,低度適宜開發建設的面積為5 349.55 hm2,適宜建設用地總面積為21 175.49 hm2。從以上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南寧市空港經濟區土地資源具有較大的建設用地開發潛力。
土地資源開發建設適宜性評價工作的開展,可以更合理地開發利用土地資源,拓展發展空間,更好地推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3]。針對本研究提出以下的建議。
(1)對于研究區域高度適宜建設和中度適宜建設的土地,應進一步加強該區域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潛力。在不破壞區域內部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可考慮增加城鄉建設用地面積,使建設用地的規模效益達到最大化[4]。
(2)對于研究區域低度適宜建設的土地,盡量不要搞大型建設和規劃,重點保護基本農田和耕地,重點保護生態敏感區和飲用水源保護區,搞好生態建設,避免造成水土流失和地質災害。
參考文獻:
[1]張東明,呂翠華.GIS支持下的城市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J].測繪通報,2010:62-64.
[2]方曉麗. 杭州市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08.
[3]張一晶.GIS支持下的低丘緩坡綜合開發利用研究—以景寧縣為例[D].浙江: 浙江大學,2008.
[4]孫曉莉. 基于GIS的低丘緩坡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J].貴州大學學報,2013:131-134.
(責任編輯:趙中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