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涵 周春曉 辛清陽
摘 要 農業生產主要是在多變的氣候條件下進行的自然再生產活動,因此其生產過程與氣候有著密切聯系。對于現代農業氣象的有效跟進與完善,能夠很好地提高農業的防災能力,同時,對現代農業產量的增加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首先分析了農業氣象服務的現狀,繼而對我國農業氣象服務的主要問題進行探討;在此基礎上,提出相關啟示與策略,以期更好地服務于農業生產。
關鍵詞 農業氣象服務;現代社會;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S16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
有這樣一句農業氣象諺語: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旱澇風凍,減產失收。這句箴言不僅是農民生活的真實寫照,更是對于氣象與農業之間密切關系的高度概括。農業生產主要是在多變的氣候條件下進行的自然再生產活動,因此其生產過程與氣候有著密切的聯系。
我國由于地理等原因,屬于世界上的農業大國之一。面對數億農民,清晰認識現代農業氣象服務的現存問題,是氣象工作者們的重大課題;對現存問題提出相關啟示與策略,以期更好地服務于農業生產,是氣象工作者們的歷史使命。
1 主要現狀
(1)現代農業氣象服務的對象是“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具體而言是為農業生產及產業結構調整,尤其是重大農業災害防御等科學決策所提供的氣象服務。其主要目標是讓廣大農民盡快獲得正確的、科學的、有決策價值的農業氣象信息,從而更好地服務于農業生產。
(2)現代農業氣象服務的主要任務為:大力開展糧食生產和糧食安全及設施蔬菜等優勢特色產業;深度探究“三農”經濟發展等需要,以開展農用天氣預報服務和重大農業氣象災害監測與評估為重點,做好農業氣象服務工作。
(3)改革開放30 a來,現代農業氣象服務取得了長足進步,同時,也表露出不足之處。綜合其長處與不足,闡述如下:現代農業氣象觀測、試驗網絡初具規模,基本實現對主要農業氣象要素的專業化觀測,為農業氣象業務服務和科學研究提供基礎信息,但專業化檢測能力尚為滯后,且基礎數據較少;國家、省、市、縣四級布局的農業氣象業務服務體系逐步發展,農業氣象已成為我國發展最早、規模最大、相對成熟的一項重要專業氣象業務,但發展仍需完善;現代農業氣象情報預報業務領域不斷拓展,特色農業、設施農業、水產養殖業氣象業務服務等在部分省區市已經開展,服務效益不斷提高,農業氣象產量預報已成為國家和各地黨政決策部門的重要參考,但其預報的準確性及預見性仍需增加;現代農業氣候資源利用、農業氣候資源區劃不斷深化,農業適應氣候變化業務逐步發展,但發展的廣度和深度還有待進一步拓展。
2 主要問題
2.1 現代農業高度依賴于氣象服務,但氣象信息準確度較低
氣象科技服務與農村的發展和農業的豐收密切相關。而農業氣象信息的準確性主要是指預測未來農業氣象變化狀況的能力。雖然當前各省市級氣象站建立了現代天氣預報業務技術流程,但仍有群眾反映農業氣象預報的準確性。先進的電子計算機模擬程序無法完全反映大氣變化的實際狀況,及時人為修正也存在人為的主觀性,這就決定了氣象信息無法達到百分百的準確。
2.2 現代農業氣象信息的上下傳達在部分程度上受到阻礙
盡管農村的基礎設施和通訊條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獲取信息的渠道仍然較少。農村信息化進程扔在探索階段,農經信息進村入戶困難,農民對網絡使用更少。農業氣象信息的上下傳達,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氣象信息對農業的大力服務。
2.3 現代農村防御氣象災害能力尚為薄弱,農業氣象服務迫在眉睫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因各類自然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事故80%以上均發生在農村。而我國,缺乏農業氣象災害的預警預估和災前風險分析、災中跟蹤監測診斷及災后評估分析系統,對氣象災害的認識和防御知識匱乏,防御能力和手段落后。
3 啟示與對策
(1)拓展現代農用天氣預報、土壤墑情與灌溉預報、物候期預報、農林病蟲害發生發展氣象條件預報等預報業務,以期覆蓋主要農作物全程農業氣象情報信息分析評價,拓展設施農業、特色農業、林業、漁業、畜牧業等專題情報,完善分析評價指標與模型,實現農業氣象預報業務產品的多元化,提高預報產品的針對性、精準化水平和時效性。
(2)建立現代全國主要農業氣象災害的預警預估和災前風險分析、災中跟蹤監測診斷及災后評估分析;農業氣候資源評價努力達到定量化、客觀化,實現現代農業氣象的精細化動態管理。
(3)完善現代農業氣象觀測站,改進觀測手段及方法,初步形成現代農業氣象觀測體系,使其層次化、立體化;并加強觀測數據資料的信息化、詳實化,提高規范化管理水平,進一步完善質量控制及裝備保障體系。
(4)建設現代農業氣象服務的信息發布平臺,推進現代農村氣象信息員隊伍和農村氣象綜合信息服務站的一體化建設。拓展農業氣象服務領域,強化面向農民、種養大戶、農村合作組織及龍頭企業等專業用戶的農業氣象服務能力。
(5)進一步完善農業氣象業務組織與布局,形成責任明確、優勢互補、各具特色、上下協同的層級業務布局體系。國家級農業氣象業務做好決策服務;省級業務服務本省、聯系上級、指導下級;市、縣級業務服務當地、深入一線,滿足當地農業生產與農民的服務需求。
4 結語
對農業氣象事業而言,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把廣大農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農民對氣象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通過樹立“公共、安全、資源”的三氣象理念,構建農業氣象服務平臺,促進農業氣象事業快速發展。農業氣象服務要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防災減災、支撐可持續發展的需求,落實我國《氣象戰略研究成果》的戰略思想核心——“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的發展理念,深度建立農業氣象服務的層級體系,完善農業氣象災害指標建設。農業氣象的形勢雖然依舊嚴重,但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氣象方法將應用于農業氣象的監測中。氣象工作者也將大力開展農用天氣預報服務并提高其準確性,不斷提高重大農業災害監測與評估等服務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服務的主動性、及時性和針對性,共同為我國農業和氣象發展而努力。
(責任編輯:趙中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