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星星
誰還記得馬鈴薯嫁接西紅柿那個事兒
●畢星星
山西永濟1958年大躍進期間,有個著名的小學生叫尚馬朝,當年他的名字遠近無人不曉。他放衛星是嫁接西紅柿馬鈴薯成功,大田里一棵禾苗,地上結西紅柿,地下長山藥蛋。
我因為采寫“大躍進”那一段歷史,閑談時和周圍的朋友就經常說起尚馬朝,朋友的第一反應,一般都是疑問:這是真的嗎?
怎么不是真的?尚馬朝是個果農之家,受家庭影響,尚馬朝從小愛鼓搗嫁接。“大躍進”中號召敢想敢干大搞科學實驗,1958年夏天,幾個小伙伴在學校的試驗田練習嫁接馬鈴薯和西紅柿。取西紅柿幼苗的枝干,取馬鈴薯幼苗的根莖,嫁接成功。這個農田里的奇特景觀,當地學校農村都叫它“兩層樓”,地上結西紅柿,地下長馬鈴薯——當地都叫山藥蛋。
我知道這個事兒,因為我今年60多歲了,1958年大躍進,我已經記事。尚馬朝那個時候,可叫紅透半邊天。這個科研小英雄,上了報紙,拍了電影。參加過全國青年建設社會主義積極分子代表大會,朱德、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過。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胡耀邦等領導人都到卿頭小學視察過,留下了好多題詞。
50歲以下的人們不知道這個事兒,那是因為以后閉口不說這回事了。大家都明白了“大躍進”是一個不光彩的記錄,“大躍進”中間的創奇跡“放衛星”就不提起了。尚馬朝的嫁接沒有多少科技含量,還不至于造假,可畢竟沾染著“大躍進”“放衛星”華而不實的怪味,這個時候也一并遭到冷落封殺。久而久之,人們就不知道了。
1958年“大躍進”的歷史書寫,就是這么有趣。當年一個小學生的科技發明,被青睞有加,尚馬朝堂而皇之獲得空前的傳播表彰,盛名傳遍天下。歷史吊詭的是,“大躍進”的種種喧囂,后來基本都證明是自吹自擂,夸口離譜,很快遺笑天下。輝煌紀錄轉眼成了笑柄,“大躍進”有關的事相底細,當年家喻戶曉的“小英雄”,馬鈴薯嫁接西紅柿這個當年最得意的話題,就此深深埋壓塵封。
馬鈴薯和西紅柿的姻緣,在國人的記憶里已經形成一個斷層,60歲以上的老人,還有人清晰地記得當年的發明創造和高調宣傳,50歲以下,就幾乎沒有人知道當年的轟動效應和顯赫張揚。
忘了就忘了唄。——這話還真不能這么說。這里忘記的是歷史。忘記歷史必然要遭到歷史懲戒。而這一次的懲戒,仿佛就是現世報,很快就應驗了。
從2009年起,我們的媒體又開始了新一輪的“馬鈴薯嫁接西紅柿”的新聞轟炸。2009年12月,《西安日報》報道,楊凌農科城成功嫁接西紅柿馬鈴薯。2011年5月,寧夏方面報道寧夏原種場的研究成果,“一棵藤,地下長著馬鈴薯,地上結著西紅柿”,植株在現代農業展示館展出。2012年6月,云南報道,丘北縣嫁接馬鈴薯西紅柿成功。2012年12月,南京江寧區農業試驗基地高調宣示,他們嫁接馬鈴薯西紅柿試驗成功,成果就在他們的溫室大棚。他們驕傲地宣布,“根下結土豆,根上結番茄,不再是空想”。2013 年1月,青海方面報道,青海樂都縣農業示范區智能溫室嫁接馬鈴薯西紅柿試驗成功。
尚馬朝看到了這些報道沒有?他肯定要嗤笑,這本是我50多年前早已趟過的水,怎么現在又成了新紀錄?
近幾年來大量的馬鈴薯嫁接西紅柿實驗,不過是50年前的舊夢重溫,國人依然當成首創高調炫示,生動地說明,歷史記憶修改刪除的效果很明顯。
被遺忘征服的人們,歡天喜地地看著各地紛至沓來的試驗成功喜訊。他們張燈結彩,他們手舞足蹈。他們不知道這是很久以前的故事。
(原載《南方都市報》2013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