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茹+司詠梅
內蒙古礦產資源豐富,有色金屬生產加工業已具備一定的發展基礎,推進有色金屬加工業發展精深加工、延伸升級,實現傳統產業新型化,將內蒙古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的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基地,對于內蒙古優化產業結構、增強經濟發展后勁具有重大意義。
一、有色金屬加工業發展特點及趨勢
從國外有色金屬加工業發展情況看,資源配置能力是產業發展的關鍵。21世紀初,隨著全球經濟復蘇和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對世界資源需求的拉動,發達國家對國際優勢礦產資源的爭奪日益激烈,國際礦業公司控制資源、控制供給的意圖和愿望更加明顯,步伐也不斷加快。與此同時,發達國家利用其經濟、軍事實力和科技優勢,在政治上不斷開展“資源外交”,扶持本國礦業公司拓展海外市場。目前,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法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跨國礦業公司已經在全球優勢礦產資源的控制方面占據了先機或處于主導地位。與此相比,我國有色金屬企業開發海外礦產資源的步伐已明顯落后,在同發達國家爭奪礦產資源的實力方面處于不利地位。世界各國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對資源開發的政策不盡相同,在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國家,其產業政策往往是鼓勵外資到本國來開發資源。我國周邊國家和中南部非洲國家擁有較為豐富的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并且這些國家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不高,與我國關系良好,相當一部分礦產資源所在國家的政策有利于我國開展海外有色金屬礦產資源開發。
從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看,有色金屬礦產屬于不可再生的稀有資源,是我國產業政策大力扶持的戰略性行業之一。目前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總體發展還處于國際產業鏈分工的低端水平,抗御市場風險能力不足,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尚未形成,大多數企業僅是有色金屬某一環節的生產者。整體來看,今后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生產經營仍將處于平穩運行的態勢,國內外市場主要有色金屬價格仍將呈寬幅震蕩的格局。從有色金屬產品供給情況看,在嚴控總量政策引導及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冶煉產品增幅放緩,礦產品產量增幅明顯大于冶煉產品的增幅,且呈擴大趨勢,下游領域景氣度回落,需求下滑對有色金屬行業影響較大。
二、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資源條件和產業發展現狀
內蒙古銅、鉛、鋅等有色金屬儲量豐富,具備建設國家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基地的資源條件。全區目前已探明儲量的79個礦種中,有73個(亞)礦種儲量居全國前10名,10種居全國之首。查明鉛金屬資源儲量893萬噸、鋅金屬資源儲量2270萬噸,均居全國第一位;查明銅金屬資源儲量670萬噸,居全國第四位;白云鄂博稀土儲量10600萬噸,是世界第一大稀土礦,稀土資源和產品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占有重要份額。同時,相鄰的俄羅斯、蒙古國礦產資源富集,隨著對外經濟合作向縱深發展,境外資源對內蒙古有色金屬加工業的保障程度還將進一步提升。
從產業發展現狀看,“十一五”以來,內蒙古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重點建設了包頭鋁業生態園區、霍林河煤電鋁一體化工業園區等產業基地,形成了包頭鋁業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霍煤鴻駿鋁電有限責任公司、中電投霍林河煤電集團鋁業股份有限公司、赤峰金峰銅業有限公司、巴彥淖爾西部銅業有限公司等一批大中型有色金屬開采冶煉加工企業,東西部兩大鋁業基地建設初具規模。到2012年,規模以上企業達到317戶,全區規模以上有色金屬加工業產值214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1.8%;主營業務收入1369.8億元,占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7.6%;利潤總額196.8億元,占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的11.2%。十種有色金屬產量243.88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7.1%,位于全國第6位。電解鋁產量179.4萬噸,占全國電解鋁總產量10%,居全國第4位。精煉銅(電解銅)產量18.78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3%,位于全國第8位。鋅產量35.2萬噸,占全國鋅產量的7.2%,居全國第5位。鉛產量10.3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2.2%,居全國第7位。
(二)存在的問題與差距
隨著內蒙古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全區有色金屬加工業技術和裝備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企業實力逐步增強,但多年來產業無序發展、企業粗放經營,長期積累的深層次問題不斷凸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深加工產品所占比重較低。近年來,內蒙古積極推進探礦、采選、冶煉、加工一體化,但從總體上看,有色金屬工業目前仍以采選和冶煉為主,上游初級加工的中低檔產品所占比重高,下游精深加工、延伸加工的高附加值產品較少,總體來看,仍處于整個產業鏈條的低端。
二是中小礦山裝備水平偏低。內蒙古有色金屬采選業大企業少,中小企業居多,大部分企業設備陳舊、技術落后、工藝單一、回收率低、污染嚴重。近幾年雖然部分企業經過技術改造有所好轉,但中小礦山企業技術裝備水平仍然偏低。
三是尾礦資源利用率低。實現礦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合理開發利用尾礦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以延長礦山服務年限。目前世界尾礦回收利用先進水平可達到60%-70%;國內回收利用水平為20%-30%,內蒙古回收利用水平僅在10%左右,與國內外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四是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弱。與國內外先進水平相比,企業技術支撐能力不強,加工種類少,缺少高附加值的高精尖產品,產品品質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五是能耗仍然偏高。2011年內蒙古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產值能耗為0.43噸標準煤/萬元,比全國高23%。分產品看,電解鋁加工水平較高,能耗基本達到了國內外先進水平,其中包頭鋁業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其它有色金屬如銅、鉛、鋅等基本符合國家能耗限額標準的限定值,但尚未達到先進值。
三、幾點建議
(一)突出“新型”,延伸有色金屬加工產業鏈條
有色金屬加工業在內蒙古屬于傳統優勢產業,向新型化方向發展,要“新”在兩個方面。首先要提升產品檔次,延伸產業鏈條,即圍繞裝備制造業發展需求,大力發展精深加工,以提高性能、降低成本為方向,加快發展高性能銅合金材料、鉛鋅鎳各種合金及其他功能材料,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國家重大工程建設需求,實現產品向終端化、產業向高端化發展。重點鼓勵高精銅板、帶、箔、管材生產;高精鋁板、帶、箔及高速薄帶鑄軋生產;鉛鋅板、帶、條、棒材生產;有色金屬復合材料技術開發;高性能、高精度硬質合金及深加工產品生產;高品質鎂合金鑄造及板、管、型材加工;發展高附加值出口產品。其次,要不斷創新發展模式,一方面通過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尾礦、高鋁粉煤灰等綜合利用水平;另一方面,要繼續推進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逐步建立起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發展模式。
(二)圍繞優勢,優化產業布局
以國家產業發展政策為指導,以市場為導向,以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主線,以自主創新為動力,根據資源總量、現有產業基礎等條件,按照企業向國家和內蒙古級園區集中,重點園區向城市靠攏的原則,優化布局、淘汰落后、擴增總量。為規范和優化有色金屬行業發展,重點在有色礦產資源豐富的包頭、呼倫貝爾、赤峰、錫林郭勒和巴彥淖爾等盟市發展有色金屬冶煉加工產業,以提高加工深度和產業集中度。同時,最大限度地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加工產業優勢,力爭將有色金屬加工比重提高至90%以上。壯大鋁冶煉、加工產業,重點支持包頭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東方希望稀土鋁業有限責任公司、霍林河煤業集團鋁電公司以及內蒙古大唐國際硅鋁鈦合金4個企業做大做強,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通過集中配置資源,確保礦產資源合理、集約和高效利用,杜絕大礦小開、一礦多開等現象。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方面的決定性作用,鼓勵國內外企業借助并購重組、資本運營,加快內蒙古有色金屬企業間的聯合、兼并,進行產業戰略重組,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有色金屬工業大企業、大集團。以優勢企業提升產業集中度,促進產業鏈的延伸。以冶煉和深加工企業為核心,促進采選、冶煉和深加工業互動聯合發展,特別是區內具有實力的鋁業、銅業、鋅業企業應進一步加強聯合,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
endprint
(三)增強有色金屬資源保障能力
深入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抓緊制定并出臺資源配置方式改革實施細則,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加大內蒙古有色金屬資源的勘查力度,抓好重點地區資源勘探工作,逐步提高資源自給率,重點在北山成礦遠景區、阿拉善成礦遠景區、狼山—大青山成礦帶、多倫—赤峰成礦帶、二連—東烏旗成礦帶、大興安嶺中南段成礦帶、得耳布爾成礦遠景區、梨子山—鄂倫春成礦遠景區等8個成礦區、帶開展有色金屬勘查工作,提交大中型礦產地10-15處,形成5處以上大型資源基地,為擴大生產加工規模奠定資源基礎。
(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自主創新是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環節,要加快推進自主創新,實現“內蒙古制造”向“內蒙古創造”轉變。一是要不斷推進產品創新。產品創新是企業技術創新的直接體現,圍繞增加新品種、改進質量、清潔生產和提高效益等目標,加大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力度,通過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進傳統產業向先進現代制造業升級,通過產品推陳出新,擴大企業市場占有率。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技術創新體系。要積極推進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技術引進和自主創新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采取“創引結合,自創為主”的模式,通過企業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合作機制建設,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加大吸收力度,推動自主創新。同時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推動優勢企業與研究機構加強技術聯合,攻克發展中的共性技術難題。三是加強信息技術推廣,推動信息技術在裝備制造業領域的應用,全面提升裝備制造業技術水平。
(五)強化政策引導
要結合新型產業發展現狀,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導力度。認真落實國家有關有色金屬生產加工、裝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的政策措施,結合內蒙古實際情況,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導力度。積極爭取國家有關扶持資金對內蒙古有色金屬加工、裝備制造業項目的支持,在技術開發、項目建設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內蒙古有關部門支持科技創新、品牌建設、中小企業發展等專項資金要向裝備制造業傾斜,各盟市也要相應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對列入規劃的重點裝備制造業項目和產業集群,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在資金投入、土地、環保等方面優先扶持。在重點項目建設和招投標中,同等條件下,要優先采用內蒙古企業生產的關鍵主機和成套設備。
(作者單位:1.工商銀行內蒙古分行;2.內蒙古發展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康偉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