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夏迪+++許強
一、引言
隨著創意經濟時代的到來,人的創造能力被認為是21世紀最重要的投入要素之一,并且創意產業作為新興的產業,它與傳統的制造業的融合已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認可。實踐表明,通過文化創意元素注入傳統產業來實現價值增值,已成為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研究文化創意產業與制造業融合的內在機理,探討兩者融合的模式,推動傳統制造業增長方式的轉變,是當前極具現實意義的課題。本文結合浙江寧海文具中小企業集群的典型案例研究,嘗試從產業鏈視角出發,來揭示文化創意產業與制造業融合的內在機理。
二、產業鏈視角下的兩大產業融合機理
(一)產業鏈的基本內涵
產業鏈是國內學者提出來的一個概念,在產業鏈中,中游企業為生產制造業的企業,負責產品的生產與裝配工作,上游企業包括負責產品的研發與設計等各個文化創意產業的企業,下游企業包括負責產品的營銷策劃、廣告設計等各個文化創意產業的企業。
本研究主要從產業鏈概念出發,基于產業鏈上制造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的協同發展、相互需求的關系,在縱向關系上探索制造業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的過程與類型,并對產業鏈中涉及的文化創意服務環節與制造環節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從而形成產業鏈視角下兩者融合的內在機理。
(二)基于產業鏈的融合機理分析
根據產業鏈的概念和結構可知,產品最后被消費者所接受,必須經過研發設計、市場營銷等文化創意環節,從而使得產品的價值得以最大化。根據產業鏈的性質,我們將產業鏈狹義地分為制造環節與文化創意環節,并認為在提高產業鏈價值的過程中,需要解決兩大問題,一是如何提高制造環節的價值,二是如何加強文化創意環節與制造環節的聯系。因此,本文將通過解決這兩大問題,分析在此過程中文化創意環節與制造環節融合發展的過程和模式,進而得出產業鏈視角下的文化創意產業與制造業融合的內在機理。
1.文化創意和制造的融合過程
(1)制造環節推動的融合過程。在這里我們將提高產業鏈價值的重心主要放在制造環節的企業上。制造環節企業為提高企業利潤,將自身的薄弱環節如將設計、營銷環節外包給文化創意企業,或采取與高校合作的方式將設計、營銷環節外包給高校研發中心,從而彌補自身的短板,塑造自己的競爭優勢;而文化創意環節企業得益于制造業企業的需求拉動,通過提高自身專業化水平,更好地滿足制造業企業的價值需求,從而促進制造環節價值的提升。隨著制造環節企業的不斷發展與壯大,制造環節的企業將創造產業高附加值的文化創意環節(設計、營銷)通過另立機構的方式使其成為獨立的單元,向產業鏈的上游與下游方向延伸,文化創意滲透到制造企業的設計、營銷環節,從而有效提高企業產品的附加值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因此,工業(制造)創意化是提高制造環節價值的主要途徑。通過工業(制造)創意化,制造環節逐步由以制造為中心向以創意為中心轉變,文化創意的高價值性能使制造環節的價值增加。
(2)文化創意環節推動的融合過程。當文化創意環節作為產業鏈的核心價值環節時,產業鏈為提高價值,重心主要在文化創意環節上。文化創意環節企業通過創意工業化的方式將無形產品有形化,如將動漫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制作成有形的玩具、嵌入文具用品的制造等等。若產業鏈上的這些文化創意環節企業通過為制造環節的企業提供創意服務后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經驗,也可以通過另立制造企業來增加價值。一方面,這些新成立的制造企業加劇原有企業間的競爭程度,刺激原有的制造環節企業增強產品的創意性;另一方面,新成立的制造企業又會增加對文化創意的需求,從而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文化創意環節企業通過創意工業化,將企業的產品從無形的創意構思拓展到了有形的創意產品,拓展了產品的市場范圍,增加了產品的價值,從而提高了文化創意環節的價值。
2.文化創意和制造的融合方式
(1)滲透融合。企業通過采取工業創意化的策略,將文化創意融入制造業的研發、設計環節,加強了文化創意產業與制造業的聯系,我們將兩者之間的這種聯系視為滲透融合。滲透融合就是將文化創意的元素融入產品的研發設計環節,提高制造產品的附加值,打造創意產品;將文化創意元素融入營銷環節,塑造產業的文化創意性質,打造創意消費。
(2)衍生融合。文化創意企業在積累一定的經驗,具備一定的經濟基礎后通過另立制造公司、與制造環節企業合作,開發衍生產品,將無形創意通過產品有形化,體現了產品的創意價值,從而加強了文化創意產業與制造業的聯系。我們將兩者之間的這種聯系視為衍生融合。衍生融合就是將無形的文化創意構思作為產品的核心要素,它擁有符號、品牌等無形價值,經過加工制作成有價值的有形產品。
綜上發現,通過增強兩大環節之間的縱向聯系,能夠整合并提高產業鏈的價值。因此,文化創意與制造融合具有內在邏輯的統一性,不僅能夠推動制造業的發展,也能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與繁榮,兩者共同發展促進了產業鏈兩大目標的實現。同時,也正是為了實現兩大目標,產業鏈內的文化創意環節與制造環節不斷的互動與融合。
三、案例分析:以浙江省寧海縣文具中小企業集群為例
(一)案例基本情況
作為我國文具的主要生產地之一,寧海縣有文具企業達400多家,因而形成了以文具產業為核心的產業集群。經歷數十年的發展之后,從原來以貼牌加工、模仿制造向自主研發、自主設計、自主創意的方向發展,如今已經初具規模,文具產業已集群化、區域化、規模化。以往的寧海文具一直扮演著全球工廠的角色,后來在政府部門的鼓勵和督促之下開始創立設計部門,與各個高校、各個知名的優秀設計機構建立了多種合作方式。在中國徐霞客開游節上,寧海的文具企業向游客展示了具有寧海特色的文具禮物,并讓這些文具成了游客的伴手禮。文化創意被“嫁接”到產品的營銷環節,最終形成了創意消費。
(二)文化創意生產環節與制造環節的融合
基于前文分析可知,產業鏈在提升價值的過程中,推動了文化創意環節與制造環節的融合。
1.制造環節為核心環節。制造環節成為融合的驅動方,其中,得力集團和彬彬文具公司等龍頭企業以生產成套的文具產品為主,它們的核心競爭力來自于品牌、設計和營銷網絡,其內部重心逐漸由制造向設計等服務轉變,一些有能力的龍頭制造環節企業開始另立研發機構。例如,得力集團在上海、韓國首爾設立了自己的研究所;彬彬文具和浙江大學進行合作成立了相應的創新設計研究中心。可以說,龍頭文具制造企業主要采用了創意服務外包、另立機構、與高校合作三種方式,提高了制造環節企業產品的附加值,從而提高了產業鏈價值。
2.文化創意環節為輔助環節。寧海文具產業鏈里,文化創意服務環節相對制造環節而言,是融合發展的被驅動方。寧海本地發展起來的文化創意服務企業機構相對較少,其中一部分文化創意服務環節企業來自外來的文化創意企業。例如,佳佳文具與動畫衛視一起合作,共同開發、設計、生產動漫文具,經過創意嫁接的產品單件的附加值就翻了兩倍。此外,寧海縣政府通過舉辦“潘天壽文具設計大賽”來推動文具企業和高校、設計機構的合作,從而引進各式各樣的創意設計,為文化創意環節更好地服務于制造環節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和平臺。
四、結語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產業之間的邊際正逐漸模糊化,通過產業融合來推動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已勢不可擋。從產業鏈的視角,可以將文化創意服務與制造融合的內在機理更加具體、形象地展示出來,進一步推動制造企業與文化創意企業融合。從制造業角度看,制造環節的企業采取工業創意化的策略,通過創意外包、另立研發機構、與高校合作三種方式,加快文化創意環節與制造環節的滲透融合;從文化創意產業角度看,文化創意服務環節企業采取創意工業化的策略,通過另立公司、與制造企業合作,加快文化創意環節與制造環節的衍生融合,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朝著創意制造業的道路發展。基于產業鏈的文化創意產業與制造業的融合機理分析為產業鏈如何提高價值提供了一種借鑒模式,也為我國制造業提高產業價值、增強競爭力、促進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發展思路。
基金項目: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技術創新與企業國際化研究中心課題成果(12JDJS01E);浙江省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暨新苗人才培養計劃(2013R403003)。
(作者單位:浙江工業大學經貿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康偉
endprint